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影视>详细内容

警察影视

从热心民警到肌肉刑警 内地警察形象的银幕变迁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斯泰芬 发布时间:2023-09-30 18:03:01 浏览次数: 【字体:

《非凡任务》、《嫌疑人X的献身》《绑架者》三部警匪片清明档上映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警察是一个迷人的艺术形象,他拥有行使正义的权力,又有人的情感、人性的缺点,这种双重属性让警察变成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然而这个矛盾体在以前的内地电影中并不“矛盾”,反而常常显得单薄,而今年的清明档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3月31日,《嫌疑人X的献身》《绑架者》《非凡任务》三部警匪片同天上映,三种不同风格的警察在大银幕上 “同台竞技”,这在内地影史上应该是第一次。

 

警察自身的复杂属性与观众对其迥然不同的认知是警察形象多变的创作基础,全世界的银幕上活跃着各式各样的警察,然而这一生命力旺盛的形象在内地电影中走出单薄、片面却是在近几年完成的。回顾银幕上警察形象的变迁,你会发现内地警匪片走到现在并不容易。

 

《今天我休息》海报


从热心肠的民警到有血有肉的警察

 

警察,在内地的语境中似乎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以前的内地电影更喜欢使用“民警”——这一带有阶级色彩的称呼。在中国电影进入商业化时代之前,内地警察电影多以展现警民鱼水情为主,如1959年的《今天我休息》、1994年的《天生胆小》、1995的《民警故事》

 

仲星火在《今天我休息》中饰演年轻民警马天民,忙于工作的他无暇顾及个人的感情问题,每次休息日赶着去相亲的他,总是会因为要帮助这样那样的人而耽搁。相信不少观众见识过这种的创作手法,2004的汤唯主演的电视电影《警花燕子》、2008年范明主演的《民警王法金》依然沿用了这一手法。

 

涉及刑侦警察的电影多与外部势力有关,如1980的《戴手铐的旅客》还在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务。这些电影中的警察智勇双全,总是能够挫败敌人的惊天阴谋,在对待敌人时也换上了大义凛然的严肃面孔——阶级敌人当然不能与人民群众同等对待。

 

《西风烈》剧照


2010年上映的《西风烈》改变了我国公安干警的强势形象,内地四名刑警(段奕宏倪大红吴京张立饰)被两名职业杀手(吴镇宇余男饰)全方位碾压,最后的结局只能用惨胜形容。《毒战》里的内地警察形象更加写实,不仅没有了过人的枪法,还因为轻信毒枭(古天乐饰)导致“全军覆没”。

 

《西风烈》、《毒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将内地警察的形象拉回了地面,但这两部电影中的警察依然是非常传统的正面形象。到了《白日焰火》算是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警察不再大公无私。廖凡饰演的警察张自力查得吴志贞(桂纶镁饰)是连环命案的主谋后,将她带至能望见白日焰火宾馆的摩天轮里,引诱她与自己发生关系(成片中删除激情片段),但最终还是将后者举报。这位因伤退役的刑警的正义是带污点的正义,是不完整的正义。


《烈日灼心》剧照


 《烈日灼心》无疑走的更远。辛小丰(邓超饰)是重大灭门惨案的嫌疑犯,却以协警身份混进入公安系统。群众中间有坏人的事儿常有,警察中有坏人的事儿可不常有。即便影片结尾,在一定程度上洗白了辛小丰的形象,但有着黑暗往事的警察形象也是很大的突破。

 

徐静蕾的新作《绑架者》中终于出现了坏警察,可惜的是故事的发生地设定在了轩瑜市——一个虚拟的城市,警察的着装也港台化,再加上两个台湾腔的男主角,观众很难把影片与内地联系到一起。据导演透露,将故事放到内地还是有一些限制,比如警察不能把枪带回家,为了剧情完整所以选择了一个架空的设定。

 

以缉毒警察为主角的影片获得了较高的自由度,在确保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缉毒工作的特殊性给予了创作者想象空间,比如近期的《非凡任务》与《湄公河行动》。两部电影均由香港班底打造,成功植入了港片中常见的卧底情节,可以说香港电影人终于找到了自己擅长的合拍片类型。

 

《神探亨特张》剧照


商业挂帅 民警电影与刑警电影的此消彼长

 

商业片时代,展现警民鱼水情的电影难以再有市场,但民警电影也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2012年上映的《神探亨特张》与2013上映的《警察日记》都取得了成功。

 

纪实风格的《神探亨特张》可能是民警电影的集大成者,曾荣获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也许真实的民警就是这样——低工资、低福利,每天还要处理鸡鸣狗盗的小事儿、琐事儿。王景春也曾凭借《警察日记》中的警察角色摘得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这两部电影聚焦于警察职业本身,是“反求诸己”的胜利。

 

刑警电影成为主流是商业化的必然趋势,与追凶、缉毒、枪战,乃至腐败相关的警察才能成为银幕上的神话。神话的代价是,警察形象开始与现实脱节,成为一种泛指的、全世界通用的艺术符号。

 

白日焰火》剧照


《白日焰火》的剧作借鉴了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廖凡的警察角色也与黑色电影中的男主角很相近,《嫌疑人X的献身》中王凯扮演的警察放在日本、韩国、中国内地都可以成立,《非凡任务》、《湄公河行动》中的黄轩彭于晏《无间道》中打入黑帮内部的余文乐并无二致。

 

内地的警匪电影的创作方式也并非都是立足于本土,《西风烈》表面上是一部警匪片,内里却是一部掺杂了西部元素的武侠片。《毒战》乍看上去十分的内地,但其核心的还是在写港片中常见的贪欲、私欲——一个毒枭为了活命可以背叛、杀光所有人,这是人性的恶。

 

内地警察形象的蜕变,其实是商业化的自然选择。在银幕上的警察形象成为一个艺术符号之后,观众已经很难将对它的感情转移到现实中。依旧认为观众分不清现实与电影的观点是不可取的,那是低估观众的理解力与鉴赏力的表现。随着审查尺度的放开,相信在未来的银幕上能够看到更多更加鲜活、复杂的警察形象。


终审:dongyi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