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影视>详细内容

警察影视

《公安督察教学示范片》摄制有感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李政昊 发布时间:2005-09-29 16:02:27 浏览次数: 【字体:
  担当《肇庆警讯》编辑一年多来,因为参与制作的专题片多种多样,所以接触公安各警种的机会也着实不少,一年多下来采访接触过不少业务部门——刑警、巡警、防暴警、交警……今年7月份又与肇庆市公安局督察大队合作拍摄制作一部由公安部下达的制片任务——《公安督察教学示范片》系列中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其他情况的现场督察》一节。这不但让我又了解了公安队伍里一个重要的业务部门,使我对公安队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更全面的了解,而且我的专题片拍摄与制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由于我所在科室宣传科人手少,工作任务重,每周一期的《肇庆警讯》节目就已经占用了科里近八成的警力,摄制组人员不是在外四处奔波拍摄采访就是在制片室忙于后期编辑和制作,于是我自告奋勇地向科领导提出要求单独完成这次的制片任务的请求,科领导当即批准了我的这次自我挑战。

  真正接到任务后我不觉有了种立下军令状的感觉,带着一丝兴奋与挑战我走进了市局督察大队,了解到分给我局的教学片由两大部分组成——对执行“五条禁令”情况的现场督察和对窗口单位服务情况的现场督察。之前我对督察民警唯一的印象仅仅是警察内部设立的一支检查自身队伍毛病和错误的“纠察”队伍,认识比较模糊,当拿到督察队同志提供的脚本及相关参考资料后,我才了解到《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赋予警务督察队现场监督的职能,督察队要发挥这个职能作用必然要深入所属单位的内设机构和下级单位对其遵纪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现场督察。而这部教学片就是主要反映督察人员对公安内部其他警务人员是否违反公安部“五条禁令”情况和对各级面向社会、群众的公安窗口单位的进行现场督察的内容。

  随后,我从督察队借来了几盘由其他兄弟单位制作完成的教学片光盘回来参考学习,当我看到佛山市公安局请珠江电影制片厂协助拍摄制作的教学示范片时,里面的摄制画面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枯燥的教学示范片还可以拍得如此生动、精彩,不愧是专业队伍的制作水平,看完整个示范片,我也被激起了一股原始的创作冲动,觉得自己在工作之余从科室内的大量电视制作业务书籍中所学到的编辑技巧与拍摄技巧终于有了一次全新的展示机会,心想一定要把握这次机会,拍出一个能够反映肇庆警察文明、公正、严格执法的督察教学示范片。

  在前半段的拍摄过程中,是针对五条禁令中敏感问题进行拍摄,有许多镜头我选择了用综合镜头的拍摄手法来表达。记得当时拍摄一个民警携带枪支饮酒的镜头时,为避免定镜头画面的呆板,我便选择了用一个简单的综合运动镜头来表现,这个镜头的第一个画面先是一把别在腰间的手枪的特写,然后是一个拉镜头,随着景别的慢慢扩大,出现了一位酒桌前身着警服的民警后侧面背影全景,随着配枪民警举起酒杯与同桌人起身碰杯的动作,镜头也随之上摇,出现一桌人觥筹交错的饮酒场面,使画面的视觉中心从别在民警腰间的手枪过渡到了整个饮酒的现场全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段落镜头,完成“镜头内部蒙太奇”,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为了使镜头的机身运动与画面内人员的运动吻合得尽量恰到好处,大部分镜头往往不是拍摄一遍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反复多次地拍摄。在室内的拍摄重复几次还无所谓,可是这种情况如果到了当时正值盛夏的户外便是对大家耐力的考验了。

  当拍摄一组对路面车辆的现场督察的镜头时,天空万里无云、烈日当头,路面温度一度超过40度,可是因教学示范片的着装要求,所有督察人员必须着春秋服,带督察头盔出镜,身穿一件短袖的我才不到5分钟就汗流浃背,就更别说他们了,可大家除了几句解嘲的话语,仍然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配合我的拍摄,直到镜头拍摄满意为止。整个拍摄过程中我和督察民警一起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拍完之后大家则围拢在摄像机旁通过观看画面回放一起分享最后一次的成功;讨论之前失败的数次镜头,让督察队的同志们也体会了一把宣传民警平日里在外拍摄专题片的辛苦与汗水。

  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首先均是从一系列拍摄角度的确定开始的,蒙太奇的分镜头组接带来一个段落里多个镜头的拍摄角度变化,长镜头带来一个镜头内部角度的变化。在一个被摄对象的周围空间,上下高度、四周方向、远近距离,都可以放置摄像机,而如何在众多的机位中选择出最佳的拍摄角度,则是创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于这次制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每一次拍摄之前,我和督察大队吴力胜副队长都认真研究拍摄脚本,并且提前前往次日拍摄地点进行采点,对户外拍摄环境的地形与光线,室内拍摄环境的光线明暗等客观因素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且和基层负责协助拍摄的民警进行及时的沟通,回来便将拍摄脚本根据掌握的各种拍摄客观因素结合画面内角色的动作行为变化进行细化分镜头。

  在拍摄现场督察酒后驾车的一组镜头之前,为了让大家少受户外酷暑的煎熬,我选择在下午接近傍晚的时间段进行拍摄,有摄影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段时间的光线由亮到暗的变化很快,照明条件不稳定,不像上午和下午稳定照明条件持续时间长。为了抓紧时间,提高拍摄效率,我便事先将那一段80余字的解说词画出了十三幅分镜头图,开拍之前先让参与拍摄的督察民警看着分镜头图各自了解自己在镜头中的行动路线与动作,为接下来的拍摄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前期工作做得细致、充沛,这一组镜头拍摄下来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画面干净利落,可谓一气呵成,无论是督察民警还是自己都是比较满意的。

  这一次摄制任务自己感觉最大的收获还是拍摄方面的,从整个拍摄过程来看,由于是个人单机拍摄过程,很多动作需要拍摄多次才能获得不同(远景、中景、近景与特写)的角度,虽然辛苦是辛苦一点,但自己也算是过了一把导演与摄像的瘾。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材工”,由于在画面的拍摄上花了很大功夫与心血,多角度地拍摄了大量分镜头,为后期编辑提供了足够多的细节画面做过渡镜头,所以自己在编辑画面时对于镜头的挑选更是有种信手捻来的快意,在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下完成了后期的编辑任务,从而按时完成了这次摄制任务。

  8月底,省厅督察处领导省完该片后,对于分给我市的这次制片任务表示了满意与肯定。

  诚然,由于本人非电视专业科班出生,未系统学习过导演风格与摄影等相关专业知识,在摄制方面的一点微薄理念完全是一年多来从事公安影视摄制工作的积累与闲时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悟到的一些粗浅见解,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广大从事公安影视节目制作的前辈与同事们批评指点。  

  最后也要感谢每一位在我镜头前不厌其烦地配合我拍摄的民警。此致敬礼! 

摄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