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在《警察故事2013》中的内地警察形象备受争议
成龙版内地警察感动中国
去年《十二生肖》上映时,成龙宣称那是他最后一部动作片。今年,对于《警察故事2013》他是这么解释的:原本没有打戏,拍着拍着加了许多。且不论属于公关辞令还是真实状况,这说法本身倒是合乎逻辑的。剔除《警察故事2013》所有的动作场面,丝毫无损故事的完整性。成龙在钢筋齿轮间跳跃,笼中恶斗,铁轨纠缠,以及出现在闪回中的那些高空坠落、旷野追车,没有哪一样是剧情不可或缺的。倘若主演没有打星的标签,这些情节大可略去不拍。
成龙不再搏命演动作戏 主打卖惨
《警察故事2013》和之前任何一部《警察故事》都相去甚远,成龙乐观、硬朗、诙谐又带点煽情和说教的招牌风格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当益壮和力不从心的渲染。看过《2013》,你会觉得《新警察故事》里他为转型演出的那些心力交瘁、悲壮豪情、泪流满面,均属小菜一碟。为演好大陆警察,成龙肯定下过苦功夫调研“国情”,成果喜人。这个公安角色不啻中国特色的理想主义化身,一身正气,胆识不凡,功夫过硬,枪法神准,观察敏锐,行动果敢,意志刚强——业务技能全线达标;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日夜玩命,骄傲的宣称“有些东西千金不换”,又严从法纪到去捡地上的罐子——思想觉悟高超,心理素质一流,绝不会被利诱腐化;他不断强调“每一个生命都可贵”,为了素不相识者,甚至是威胁过自己和亲人的罪犯,不惜舍命相救——职责高于一切;至于淡定和歹徒交涉,连妻子最后一面都见不上,并长期受女儿冷漠——这简直是过年坚守岗位不回家的中国式劳模的究极榜样,足以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昔日皇家警察陈家驹戴上公安帽变作公安队长钟文,同样是小人物,进入合拍片语境,威风八面荡然无存,只剩双手难敌四拳的惨痛。正好成龙年迈,皱纹与惨境相得益彰。电影特技为卖惨增色,我们明知再惨也惨不过当年《警察故事》的骨盆移位,《龙兄虎弟》的头骨凹陷,但看着花甲之年的成龙挨重拳后肌肉颤抖变形,看着慢镜头展示的压烂木桶,粉碎玻璃,手指骨折,还是折服在影像之下,替他担忧。看成龙当打之年,只觉得他有钢筋铁骨,怎么摔都只是苦笑着揉两下,站起来继续翻跟头,如今玩命大大收敛,反而觉得更狂暴残酷、痛彻心骨,影像真是一种骗人的艺术。也请眼尖帝们放过大哥,不要再写一堆截图分析用了多少次替身的贴。他在片末花絮早已服老,尽是些念错台词,鼻子挤压形状不对,被假刀子刮伤脸之类,哪有昔年那些四仰八叉的NG。
华语警匪片突围 推理味混搭科幻感
笼斗一段,观众的心情,和人质们是高度一致的。起初心知成龙能打,怂恿上阵,待他数次趴下,心生不忍,连声叫停,成龙突施神威锁住对手,众人又为他大声加油,再到后来的咔嚓一声……丁晟用剧本预见了观众的反应,表明他能够得心应手的主宰着观众的情绪,洋溢着自信。他之前的《硬汉》和《大兵小将》我都很喜欢,本片的时间跨度更小,节奏也更犀利,没有一个镜头超过五秒,甚至某句台词稍长,都会用好几次的正反打将之敲碎。这种拍法,比较耗观众目力,但让影片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旺盛的活力。遗憾的是,刘烨最终都没和成龙好好打一架,两部《硬汉》里练出的肌肉,只用在了闪回里,致敬了《拳霸》。
有朋友称本片是华语版《虎胆龙威》,客观来看,封闭空间脱逃的前半段,以及对新闻记者的讽刺也像那么回事。但封闭空间的对抗要延长,一不能让坏人知道英雄是谁,二更不能让他的亲人成为筹码,本片从一开始就打破这两点,故事便朝着谈判脱困的方向演进,说是华语版《王牌对王牌》更合适。罗生门式的真相回顾,科幻监狱片般的项圈炸弹,宛如《天幕杀机》的地铁追逐,元素杂陈,时而推理味,时而科幻感,宛如进了电影大观园,丁晟应该是个影迷,借桥颇多,优劣自判。
台词灼灼生辉 配角尤为出彩
尽管影片在水准之上,但和今年另两部合拍警匪片《扫毒》、《风暴》一样,《警察故事2013》在剧作上同样有些晚节不保。前两幕好戏是新港片特征,工整严谨,环环相扣,等真相一泄,顿令人哭笑不得,奔着80年代的“尽是癫狂”而去了。由于没有一个坏人,观众的情感投注失去了落脚点,空空荡荡,忍不住要大喊一声,你俩还打个什么劲!电影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挖出一个深坑,却只填上一层薄土。刘烨的角色之虎头蛇尾,他绝不轻信他人,找一群“过命之交”做助手,惟独对一个来历不明的调酒师委以重任;建酒吧造铜墙铁壁引人质入套策划五年,却连个纹身都无暇调查;口口声声“为了妹妹可以做任何事”,却看不到男友不到场审判就不成立的简单事实。
不过我还是很欣赏那些千锤百炼、熠熠生辉的台词,稍有戏的配角,大到三个目击者,小到中途救出的拼命哥和讨债哥,一个个都有完整的出场介绍和谢幕,有始有终,有因有果,鲜活生动,他们的每一句台词都告诉我们,他们是有独立思想、身份性格和各自故事的人,不是用过就扔的活道具。成龙和刘烨的谈判对峙妙语连连,机锋处处,酣畅过瘾,即使在真相已揭、逻辑业已崩溃时,依然不乱阵脚,不出雷句,冲淡了整个事件的荒唐前提。通过构建履历、分析情境来塑造人物、编织对白,本是编剧的基本功,但眼下如潮的华语大片中,却不见有几个编剧在认真执行。
成龙:南北嫁接水土不服
这些年来,若单论对大陆市场的审时度势,北上拍片的大伙儿拍马都追不上成龙大哥,什么王晶陈可辛李连杰都弱爆了,CEPA放开后,成龙头一个手握“爱国红宝书”,拥护“中央政策”,谈笑间就拔下了内地合拍片的头筹,从未遇到任何阻力,一路顺风顺水,斩获颇丰,这个人之精明,决不是凭借一拳一脚打江山那种莽夫。
但有时坏就坏在太精明之上,为了大陆市场的真金白银,成龙电影中惯有的针砭时弊和戏谑幽默从此丢失殆尽,一去不复返,如今更是一幅看“上面”脸色行事的主旋律姿态,这次出演的《警察故事2013》,完全找不到 “警察故事”系列的优良传统,对香港警察内部体制的热潮冷讽摇身变成了公安政宣处中年大妈般的说教,甚至还要借“年度感动中国”东风的节奏,掩盖打不动的颓态。作为一个曾经成式动作片的铁粉,不得不发几句牢骚,以此抗议这个“有名有姓就能抢钱”的时代。
港台腔的警察叔叔使人出戏
《警察故事》系列是成龙有着今日崇高地位的头等功臣,甚至《醉拳》系列和《A计划》系列对他的职业生涯裨益都有所不及。其扮演的“警察陈家驹”形象亦成为他电影创作的一个里程碑,风靡了当时的东南亚和日本,让无数少女倾倒,同时,凭借《警察故事》,成龙拿下了平生第一个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开创了警匪动作片的新格局。陈家驹这位角色的成功刻画,是成龙认真观摩和知悉了当时香港警察的日常生活换来的,换句老话说,就是来源于生活,得益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但在《警察故事2013》里,“陈家驹”变成了钟文,已经暗示了成龙不愿使招牌蒙羞的动机,是以钟文这个警察形象只能建立在官方语境下的大陆公安干警原型上,还略带着片儿警的味道,为了这,可以看到成龙拼命操练普通话,学习如何当一名大陆警察,可惜,这个打破成龙常规形象的角色,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新意,反而在银幕下看着难受,尤当成龙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时,常常使人出戏。
但尤让人不舒服的是,是角色属性变换而带来的虚假。陈家驹,这名香港警察的草根属性及其带来的丰富性格,在《警察故事2013》里荡然无存,我们看到的是一名“高大上”的警察叔叔形象,钟文,其角色刻画仅建立在一个“赎罪般父爱”的基础上,同时,类同机械人般的设定,他的全部诉求就是 “珍惜生命”,其它关于角色的内心探索,我们从剧本里无从得知,更无法与之相呼吸共命运感受。这个角色堪称成龙从影以来最索然无味的一个角色,就像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那些正能量劳模亮相,我们只知道他的辉煌事迹,却无从知道他的动力和决心,空洞扁平,尊敬有余,喜爱乏力。
从《警察故事》里的意气风发到《警察故事2013》的空洞无趣,其实是成龙电影自内地发展后的一个微妙缩写,也是港片过渡到合拍片身份的一种无奈,其系列影片曾经承载过的微言大义也让位于一味迎合主旋律,丰富的人物刻画变成了畏畏缩缩的表达,对于警察形象的变迁,正如影评人李小飞所说:“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警察的看法,也即是对这个地区社会、政体、文化的一种综合看法。”管中窥豹,我们不仅得知了内地这些虚假的官僚形象是如何建立的,也知道了电影人是如何被束缚手脚或说自缚手脚。
剧本堪比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
成龙虽然每年几乎都要插上内地贺岁档一脚,但从未像今年一样,内地化表现得这么肆无忌惮,以前他和大陆的合拍片,在瞄准大陆丰茂的票房基数上,还是得顾忌本港的反应,《神话》、《12生肖》这些电影,成龙在迎合爱国这根主线的同时,还是卖力地打着拳脚,虽观众对其不断萎缩空洞之文戏质量有非议,但大家主要看的是成龙招牌式动作设计,只要打得热闹,也算对得起票价。
考虑到年龄,成龙最近也开始发出“打不动”的感叹,人上了岁数,可以理解,但也不能马上从拳拳到肉直接蜕变成琼瑶阿姨附身啊。本片的宣发口号——成龙从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摇身成了“催泪弹”,还真分辨不出是褒是贬,试问,观众是来看成龙大哥飙泪吗?谁家的市场定位也忒搞笑了点,况且,电影的催泪指数是从角色行为展示的心理反应带动观众身同感受而来,而不是因为成龙在银幕上流泪就可马上催发观众落泪,那还不如直接在影院里引爆两颗催泪弹。
但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大家看惯了《警察故事》里的大场面大格局,突然本片却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还是带脑力急转弯那种——密室逃脱戏的套路,这真是考验大家的智商?还是考验自家的智商?丁晟的这个剧本,桥段之低劣,离着好莱坞和日本的同类推理动作戏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但跟地方台自制法治题材栏目剧还是有一拼,尤其是那种一惊一乍的声效,故作悬疑的配乐,以及伪罗生门的视角拼凑,装逼的闪回串打戏,浑身上下,唯恐大家不知道一般,充斥着栏目剧水准的廉价气息。
于是观众看到成龙大哥牺牲自我,成全编导,像老鼠一样在各种栅栏和楼梯里爬来爬去,最终却被逮到打了个鼻青脸肿,早知道这个下场还不如不爬,有何意义?反正编者自说自话到自我揭秘,没有任何让观众感受到脑力激荡的解密快感,不如直接跑下楼跟刘烨扮演的反角劫匪武江商量好了;另外,不知是剧中的反派智商太低,还是编者的智商太低,对于人质的处理慷慨大方到令人发指,一个知悉自己秘密和部署的熟人直接拱手给了公安,还让钟文大摇大摆出去,部署好了手段对付自己。最二逼的还数情景塑造,那些周围围观成龙和柳海龙(全国七届散打冠军)囚笼对打的群众,没有一丝恐慌心理,仿佛来到了自家办的拳击沙龙,嚼着爆米花看热闹,还叫“警察叔叔加油”,换做我是劫匪,非抽他十八个耳括子不可。
刘烨狠不起来 周晓欧反成惊喜
刘烨演反派,一直都不是那个味道,原因在于他那双雌鹿般的眸子太招人了,狠不起来。这个毛病,在《保持通话》和《王的盛宴》已经呈现过了,但他老演反角上了瘾,仿佛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演技一般,非得跟自己较劲,于是我们看到,银幕上的这位大哥咬牙切齿,脸上青筋直冒,但依旧是《那山、那人、那狗》的乡村少年混合《硬汉》那位傻哥们的做派,让人忍俊不禁。
但有个角色,发挥确实超出观众的期待,那就是周晓鸥 扮演的魏小福,在电影院听到唯一关于这部电影的笑声,除了片尾花絮,全部都是这哥们段落带来的,可谓是继去年《边境风云》杨坤令人惊讶的表现以后,娱乐界人士参演电影的最大惊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