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与法的精神———电视连续剧《女子监狱》观感
有采取这种简单的人物划分方法。监狱的高墙不是区分是非、善恶的绝对尺度。我们看到的是某些脸上还贴着面膜(不能见人)的贪官;看到的是表面上衣冠楚楚的公司老板。前者是整个犯罪集团的首脑,后者则是惟利是图的奸商。身为国有企业领导的吴力杰与作为一市之长的傅清梅正是狠狈为奸贪污巨款的社会蛀虫。这种人物的普系把这部作品的叙事视点引向了一个更深、更广的社会领域,改变了国内某些刑侦、警匪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作窠?,突破了旧式的二元对立的固定模式。
《女子监狱》里的主人公女警官海兰,不仅是一位在事业上尽忠职守的警察,而且还是一个具有“阳光般灿烂可爱”的个性气质的女性。她率真的独特性格、执着的敬业精神、坚定的正义信念,突出地表现出“一个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年轻女警官的典型形象”。
电视连续剧《女子监狱》在影像的技术层面上并没有以豪华的包装作外表,在电视的传播理念上,却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在剧中监狱长曾经对海兰警官说:“犯人也是人,要把犯人当人看。”监狱长的这番话,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她似乎是在强调对犯人人格的尊重。但是,她的潜台词却流露出对犯人人格的否定。海兰警官反问到:“为什么要———把犯人当人看?”言下之意,是不是因为犯人不是人,才要把他们当人看呢?监管人员无意之中流露出来的对犯人的人格歧视,引起了海兰警官的高度注意。作者在此以剧中人作为叙事者,特别强调了法律的“惩罚不是对人的惩罚,而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法律的惩罚不是对犯有罪行的人的惩罚,而是对其所犯罪行的惩罚。对人的惩罚是对人的否定,而对其罪行的惩罚是对人的肯定。”海兰对监狱中“犯了罪的人”,从来不叫“罪犯”,她说:“在我这儿她们叫服刑人员。”这样,作品所涉及的就不只是一个关于罪犯的教育与改造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法理及监管的理念问题。在过去同类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中这都是极少触及的范畴。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女子监狱》中我们所看到的监狱,它像是一所学校、一座军营、一家工厂,而惟独不像我们过去所看到的监狱。这种空间形态的变化,并不是虚构的戏剧空间,而是真实的现实空间。这种变化表现出我国司法监管制度的历史性改变。证明我们现在的监狱并不是一个折磨人、惩罚人、禁锢人的地方,而是一个教育人、感化人、改造人的地方。通过电视剧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我们看到了我国的司法理念发生的重大变化。
以刑事犯罪为表现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其实最终都涉及到的是犯罪的心理动机。在国外诸多同类题材和类型的作品中,仅仅为了金钱铤而走险的剧情设置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俗套。《尼罗河的惨案》、《沉默的羔羊》、《七宗罪》这些典型的犯罪题材的作品,都是把犯罪的动机引向一个比牟取金钱、贪图享受更为复杂的心理层面。这不仅使作品的情节变得曲折迷离、更具有观赏性,而且也反映出现代社会人物内心世界的多重绘声绘色。《女子监狱》所揭示的权钱交易的丑行,侵吞国家财产的黑幕,使这部监狱题材的电视剧还有一种“反腐倡廉”的社会主题贯穿其中,为此,《女子监狱》在艺术的表现题材和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方面都有所深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