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涉案剧的发展趋势
《绝对控制》剧照
《公安局长2》剧照
根据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发布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结果,近年来,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了17%%以上的收视份额。可见,目前涉案剧已经成为荧屏的“霸主”。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涉案剧一方面十分抢手火爆,另一方面又引来了诸多批评与异议。有人为当下的涉案题材电视剧总结出了一个套路:“坏人总比好人有特色,罪犯总比警察更狡猾,很多犯罪团伙总有政府官员当保护伞,爱情这个调味剂不能少。”这种情况下,涉案剧创作将往何处去,成了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分析涉案剧的发展趋势。涉案剧质量:精品化据了解,当前涉案题材电视剧占全年电视剧产量的30%%,这意味着每年有近五千部集的涉案剧投拍。大量的涉案剧投拍,必然导致题材撞车、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许多涉案剧粗制滥造,侦破和风花雪月并存,枪战与武功交织,特点是利用人们对犯罪、侦破等隐秘现象的好奇心理,挑起大众深层无意识中的窥视情结。针对这种现象,广电总局将有意在题材规划、审批上加以调控,砍伐掉一大批情节雷同、制作手法陈旧的同题材涉案剧。
面对整个电视剧市场供大于求,高品质电视剧供不应求的情况,涉案剧的制作必然会走上精品化之路。如果涉案剧完全沦于供人消闲的快餐文化的地位,便难以实现法律理性的浸润作用和审美教化功能。如果过多考虑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则使涉案剧演变为公安文化宣传的载体,将会失去大量观众。它既要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打击社会的黑恶势力,弘扬社会正义,反映人民的心声,塑造政法战士机智果敢、忠于法律的正面形象,又要尊重创作规律,杜绝急功近利的粗制滥造。涉案剧类型:多样化
这些年来,涉案剧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经典的涉案剧,比如《国庆十点钟》《秘密图纸》《羊城暗哨》等等。这些作品类型单一,都是以侦破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案件为主要内容,在破案过程中编织引人入胜而又悬念丛生的情节,刻画智勇双全或阴险狡诈的各色人物。
现在涉案剧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各种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以及各类人群及其生活方式、情感方式都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并关涉到国际反恐怖、缉毒走私、世界各地的风情样貌等等。传统的公安民警侦破案情、伸张正义的歌颂式的涉案剧已经拓展为一种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广泛弘扬主旋律的一种类型剧。人物关系正在演变发展为复合性、复杂化,法院、检察院、司法、海关、税务以及纪检、国际刑警等门类的人物也纷纷加盟到剧情中;同时,故事的场景也已经从国内发展为跨国度。涉案剧风格:真实化
近年来,涉案剧对正反双方人性情感世界的表现都比较深入,尤其是对犯罪分子的情感丰富性剖析更加突出,没有像以往那样表现得那么概念化,从而满足了普通观众对真实性的期待。我们发现,涉案剧中的美女俊男更多地被普通化的人乃至现实生活中的政法人员所取代,紧张曲折的办案故事被揉进家庭纠葛的情感困惑里,真实的社会面貌扑面而来。这种做法促使涉案剧创作从明显的高高在上的位置走入民间,走近普通人家。在平民化背景下的真实要求,自然明显地显示为增多了对个人情感的关注。这些努力,使观众通过剧中的故事能看到自己周围发生的当下状况。但在追求人物真实化的过程中,应避免反派强势现象。很多涉案剧,正面人物刻画一般,而反面人物塑造得相对丰满,像《黑洞》《黑冰》等,而在《绝不放过你》里面,更把黑社会老大写得很有人情味,这种做法容易让观众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反面人物反而比正面人物可爱。
真实化的追求也导致涉案剧更加注重细节、场面的真实。电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从最近一些已经播出的涉案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满足观众对真实化需求的努力。比如,涉案剧《荣誉》中,观众可以不断看到货真价实的动作场面,那些惊险刺激的撞车镜头,是制片方特意请来香港猛龙车技队出演的。剧中仅一场大戏就动用二百多辆警车、近千名警察和两架直升机,场面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场面镜头所产生的视听冲击力,以及这些冲击力带给观众的巨大审美享受是其它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真实化的追求不能等同于大篇幅的展示犯罪细节、犯罪的详细过程,不能等同于血淋淋的场面刺激。
其实涉案剧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影视作品最重要的类型。这种题材给编导提供了很多适合影视表现的空间,如人性、故事、场面等,尤其在和平年代,当战争远离人们的时候,涉案题材占的比重就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涉案剧一定会伴随着观众、专家期待的目光,更加精品化、多样化、真实化,走出新的天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