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影视>详细内容

警察影视

《换子疑云》:伊斯特伍德再次撼动人心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9-02-12 17:02:01 浏览次数: 【字体:

朱莉在《换子疑云》中的出色表演为她在奥斯卡女主角奖预定了一个位置

  个人评分:B+

  最具实力的“冲奥”片

  《换子疑云》(Changeling)应该说是今年入秋以来,所有我已看过的疑似“冲奥”片中,最具有实力的一个,也是情节最曲折、最引人入胜、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的一个,也是今年目前为止最让人哀伤的电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本片中基本重复展现了他曾在《神秘河》中使用过的忧伤沉痛的叙事风格,偏暗灰的色调,再加上本片塑造了一个坚强、向男权和腐败势力抵抗到底的女英雄角色,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又给予该角色力度十足的表演,从各个方面都符合成为获得多项奥斯卡影片的标准,遗憾的是影片缺少新颖的主题及争议性强的角色,但还是要赞美伊斯特伍德这些年来在作品水准上的保持。

  “追求真相”是《换子疑云》的中心主题。一件事情的终结不并代表真相大白,很多时候人们只在乎事情完结与否,为追求一切迅速尘埃落定,而忽略了事情原本的真实面貌。特别是我们在媒体上了解一件事时,如果哪里出了案子,只要我们看到报纸上说“案件已了,凶手抓到,事件平息”,心里就踏实了,但事实是否真如此?在《换子疑云》中,编导认为人们对真相的不重视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也是当时人性中最缺少的美德。故事处处在强调真相的重要性,从始至终,女主人公一直没放弃寻找她的孩子,就算有再多“证据”摆在面前,只要没见到孩子或他的尸体,她就选择不放弃,有时周围的人甚至观众都觉得她有点偏执,但正因此,才有了故事的百转千回,儿子失踪的真相也才一层层被剥露开来。

影片以“掉包”孩子来控诉洛杉矶警察强权行事的恶劣作风

  电影艺术水准颇高 却难以耳目一新

  除了“真相”外,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换子疑云》的处理是很有野心的,随着故事的进行,电影不断的变换着类型和主题,一开始看似关于儿童失踪的犯罪影片,却同时通过“掉包”孩子来控诉洛杉矶警察为提高形象、不顾真相、满嘴谎言、忽略百姓利益、强权行事的恶劣作风。而随着故事发展,女主角看到了洛杉矶警察对于女性和弱势全体的不公平待遇,开始主动反抗,并坚持要作为代表,向腐败的强权势力宣战,讨回公道,这时电影似乎又变成了女权主义色彩浓厚的女性奋斗影片。塑造一个女性英雄及揭露当时执法部门黑暗这两点也成为故事的重心,只不过类似内容在过去影片中并不少见,针对LAPD或NYPD肮脏勾当的影片近年来屡见不鲜,除了《洛城机密》外,同周上映的《尊严与荣耀》(Pride and Glory)也是其中之一,警方早已不是正义的代表;而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的《永不妥协》、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 的《北方风云》(《决不让步》)也都塑造过类似的女性人物。鉴于此,《换子疑云》虽然是一件水准颇高的电影艺术片,也仍然具有伊斯特伍德风格,却难以耳目一新。

  伊斯特伍德作品触动人性深处灵魂

  伊斯特伍德年过70以后越战越勇,一出手便是佳作,直到现在从未失手,个人认为《换子疑云》虽然未必能像《百万美元宝贝》那样最终赢得奥斯卡,但至少可以让78岁的伊斯特伍德再次为出席奥斯卡挑选一件西装。也许是年龄大了没时间再用来浪费,他一向选择能真正触动人性深处灵魂、看后让人痛苦难忘的故事,并以深沉委婉的方式慢慢将故事中的悲伤情绪感染到观众的心。特别是他在画面颜色,影片基调和叙事手法上一向精益求精,不管故事最后是否能让每个人得到共鸣,影片本身都是当成一件艺术品般被精心打磨过。伊斯特伍德喜欢平静和灰暗的色调,衬托出故事的沉重感和社会背景下隐藏的罪恶。《换子疑云》中1920年代的洛杉矶笼罩在褪色的灰白勾勒出的压抑情绪中,影片从头到尾少有亮色,唯独在冷暗色调中异常明显的是安吉丽娜·朱莉扮演女主角克里斯蒂娜·科林斯(Christine Collins)那鲜红的嘴唇。最开始这点“红”让人觉得很突兀,不禁纳闷一个丢了孩子的悲伤母亲为什么何时何地仍然浓妆艳抹。然而看到后来,观众渐渐就会明白,这唯一的色彩其实是在象征克里斯蒂娜·科林斯是那执法界黑暗统治下十分稀有的一点希望,她没有向任何人妥协,意志像那片火红双唇一样倔强保持着与周遭社会的不同与不协调。伊斯特伍德影片的摄影和色彩一贯保持高水准与御用摄影师汤姆斯·特恩(Tom Stern)的功劳分不开,很可能为本片带来摄影方面的提名。

找到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儿子

  剧情源于真实事件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位单身工薪阶层女子克里斯蒂娜·科林斯,因加班把孩子留在家里,回家后儿子就不见了。警察先是拒绝在24小时内接受报案,之后案件也迟迟无进展,本来就声名狼藉洛杉矶警方现在工作能力更受到群众质疑。直到5个月后,警方突然告诉克里斯蒂娜帮她找到了儿子,并带大队媒体到火车站接他,尽管当时克里斯蒂娜就看出那个男孩不是自己的儿子,但小男孩却一再坚持是她儿子,警长也竭力劝说可能是离开儿子太久,认不出来了。(当然,那时候应该孩子是没有照相片,今时今日这种荒谬的事情是如何也不可能发生的)就这样,报纸到处是母子重逢的消息,洛杉矶警方也就此挽回些面子。但克里斯蒂娜根据身高、包皮和牙医及老师的判断,认定这孩子一定不是她的,希望警方继续寻找儿子,却遭到拒绝,还被当成精神病关进了疯人院。克里斯蒂娜这才发现,这里很多女人都是因与警察作对被关进来,只有保证不再找麻烦才能放出去,借以强权掩盖真相,充分显示警方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公,为所欲为的卑鄙做法。还好,站在克里斯蒂娜一边的有一向鄙视警方的牧师Gustav Briegleb (名字很难念,作风很怪异,说话很有趣,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扮演)及精神病院遭受警方同等待遇的妓女(去年也因儿童失踪片《失踪的宝贝》[Gong Baby Gone]而受到演技肯定的艾米·瑞安[Amy Ryan]扮演,又一次难以忽略的抢戏),及很多同样对警方不满的民众们,帮助克里斯蒂娜从一个束手无策的弱女子,成为站上法庭与洛杉矶警方对搏公堂的斗士。而另一方面,儿子的下落也因一个变态杀手的落网逐渐水落石出。

  内容丰富人物单调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之前的影片中,无论是战争片(《硫磺岛来信》与《父辈旗帜》)、犯罪片(《神秘河》)或励志片(《百万美元宝贝》)都会涉及到关于人性、道德等引人争议的主题,那类很难说清对与错、具有争辩性、两面性的内容,让人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或从不同人的想法出发,可能会看到事件的多个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甚至相矛盾的结果。《换子疑云》虽然基于真实事件,却不是改编自《神秘河》那样的畅销小说,故事一波三折,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也十分丰富,但在人物塑造上却较为简单,偏向于黑白分明的单向平面,对于观众来说缺少具有矛盾性和多层面的复杂角色,所以虽然在观看过程中为该事件所牵连出的社会现实感到无比心痛,却也感到影片只能算是对真实事件的一次完整回顾,值得深入思索和探讨的空间小。

法庭审判占用大量篇幅

  细节描述过于详细

  为了展现出真相与“现实”的差距,导演也孩子的下落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详细展示了一个变态杀手如何拐骗又残忍杀害了20个无辜儿童。那段情节在气氛渲染上毫不手软,孤立的农场、废弃的房屋、锋利的斧头、鲜血四溅的杀人场面和凶手令人发指的行径,都让人无不忘记了前一个多小时的内容,仿佛换到了另一放映厅里,改看名为《加州连环恋童杀手》的恐怖片,混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找到了凶手,观众以为可以完了,这时电影已进行了快2个小时,但没想到导演甩甩袖子继续,又用了20多分钟展开法庭戏,分别审判洛杉矶警察和凶手,生怕观众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服法的。罪行宣判后,似乎一切终于尘埃落定,观众正等待字幕出现,没想到,导演还得让我们亲眼看着凶手服法,将整个绞型过程细致地展现出来,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地观看现代社会的绞刑全过程。此处有些怀疑是否有必要描述得如此细致,凶手的死是必然,而让观众眼睁睁看着他服刑似乎除了显示出编导“愤怒的发泄”外,我找不到更好的解释。等到凶手的脚不在抖动,导演却不能准许我们就此走出影院,于是再花20分钟又整出了“惊喜的转折”,让孩子的下落再次成为焦点。到最后,除了这位母亲终生要被孩子的下落纠缠折磨,永生不得安宁外,连观众也甭想踏实了,导演这才安心收手,留下一个个满心沉重,心神不定的观众,凝视着银幕久久不能平静。在导演不断安排的情节迂回下,这个失踪的孩子像阴魂一样萦绕在每个观众心中。

  虽然这段情节的确是有必要交代,也达到了十分骇人的效果,但我认为如果导演能将情节适当精简,省略掉关于杀人凶手本人的一些细节刻画,可能更有助于突献主题,毕竟相比这个凶手变态的行为和下场,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母亲及警局的卑鄙行径似乎才是本片叙述的重点。当然,在交代孩子下落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伊斯特伍德吊人胃口的叙述方式,只要你之前对本事件并不了解,定能被他搞得悲喜交加,情绪翻滚。

  一次绝对揪心的情感体验

  不过除此以外,本片对我来说是一次绝对揪心的情感体验,而最能抓住我的,除了孩子的下落外,就是女主角克里斯蒂娜·柯林斯代表女人向强权势力的抗争。朱莉在本片中的角色与《坚强的心》(A Mighty Heart)中有类似之处,一个处于失去亲人痛苦中的女人,但克里斯蒂娜开始更软弱无助,哭戏成为挑战。为什么说挑战呢?因为朱莉曾演过的大部分角色都是“钢硬”型的女性,就算不是杀人不眨眼,也冷静坚强,或孤僻另类。朱莉在这里掩饰起她强硬的气质,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像任何一个失去自己孩子的母亲一样,坐立不安,伤心欲绝。在一段表演十分突出的情节中,克里斯蒂娜看到“假儿子”不承认自己是冒牌时,先是发脾气,激动地向孩子怒吼,发泄出她的愤怒和焦急,之后却又在那孩子睡着后,平静下来展示出自发的母性一面。从情绪的急躁到趋于平缓,从脆弱无助到坚定地抗争到底,朱莉在这个角色身上找到了十分广泛、多元化的表演空间,也将实力发挥到最大,展示出她较少在银幕上显露出的脆弱一面,也为奥斯卡女主角预定了一个位置。

  《换子疑云》即使不能再为伊斯特伍德带来一尊奥斯卡奖,却绝对是一部精品,显示出伊斯特伍德的宝刀不老和对艺术的严谨追求,更显示出他的慧眼独具。观看《换子疑云》是一段丰富的情感历程,压抑,揪心,也许从中得不到太多感悟和可探讨的内容,但大脑和内心在这两个半小时内,都会为这部外表精心雕琢,内容跌荡起伏的故事牢牢拴住,看完后会有一种精神马拉松之后的疲惫。

《换子疑云》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