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一门新学科的奠基之作——《国家安全学》评介

来源:http://www.policesci.com.cn 作者:潘波 发布时间:2005-03-17 09:22:51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家安全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因为它是一种与国家同时产生的社会现象;国家安全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因为它的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虽然不少学科早已涉及到国家安全,甚至把国家安全作为其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政治学、军事学、外交学、国际政治学等,然而还没有一门学科能从整体上全面研究国家安全。因此,把国家安全及其相关问题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国家安全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以前没有的学科。
    目前,我国有些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国家安全学”课程,但其大都是依据自己学校的学科特色设立,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可循。《国家安全学》(刘跃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作为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安全学教材,填补了“国家安全学”教材的空白,可以称得上是这门新学科的奠基之作。
    本书开篇即明确指出:“国家安全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等基本现象,揭示国家安全及其相关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探寻合理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最终服务于国家安全现实的综合性实用型政治科学。”以此为出发点,著者对国家安全问题作了全方位、全层次的论述。细读之后,可以看出这本书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科学性
    本书是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出版的,这就要求内容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推敲和考验。本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结构科学。书中第一章对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作了交代;然后从国家、国家利益讲起,归纳出了国家安全的含义;接下来的章节先后对国家安全的内容、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国家安全保障一一进行论述;最后以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结尾,全书结构由浅入深,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教材系统。
    其次,分类科学。本书对国家安全内容的分类凸显了编者的匠心,其从国家安全包涵的内容出发,把国家安全划分为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展开论述,对非传统安全中的宗教、民族、恐怖主义等问题则归于影响、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专辟章节进行阐述,这样的分类既把国家安全问题的各个层次包含在内,又能够作到划分严谨,更符合作为一门教材的科学性要求。
    第三,论证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工作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搜集各方面的材料。本书采用了科学的论证方法——“古今中外归纳概括法”,即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国家安全的各种事实材料和理论观点,对复杂的国家安全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在材料详实的基础上,作到论之有据,言之有理,这就使本书中各种概念的定义和观点的提出更具科学性、更能令人信服。
    (二)综合性
    国家安全学是一门需要利用众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解决国家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综合科学。虽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及国家安全保障,但它们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书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主编刘跃进教授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研究。而其撰稿团体则囊括了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政治学、外交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使本书能够统合不同学科涉及到的国家安全的方面,利用各门学科已经取得的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方位系统性地研究国家安全问题,充分体现出了综合性的特点。
    (三)应用性
    书中指出,国家安全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不仅要通过理论上对国家安全及其相关方面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来描述、解释国家安全现实,而且要通过对国家安全现实的判断,对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探讨,来为国家安全现实服务。正是从这个目的出发,本书的每一章节的最后都特意安排篇幅将所论问题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力求在国家安全学理论与中国国家安全实践之间找到契合点,达到国家安全学最终为中国国家安全服务的目的。此外,本书中总结出的一些关于国家安全学的基础理论,对在其他学科(如外交学、国际政治学等)中进行国家安全的研究也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广泛的理论应用性。。
    (四)时代性与创新性
    本书在新世纪之初付梓出版,从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例如,书中把国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系统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核心的重要内容来进行论述,正是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国家安全研究工作中的反映;书中关于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系统中基础地位的观点,突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一国安全的影响。而本书的创新性除表现在前文提到的全书结构、分类论证上的创新以外,最大的创新就是在对传统安全观与新国家安全观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系统国家安全观”。
    书中提出,当前安全形势的复杂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观察和分析问题,站在国家安全学科理论的高度和广度上,确立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解释力和普遍适用性的国家安全观,并以之解释和解决各种具体的国家安全问题。而编者提出的“系统国家安全观”,就是这样一种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及国家安全保障是一个庞大社会系统,要求以系统科学的基本精神和方法为指导对国家安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理论和观点。系统安全观的提出,有别于其他直接针对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某一方面等具体问题提出的实践安全观,使得国家安全研究可以从理论性、整体性、系统性的高度展开,从而充分体现出社会科学中理论建设工作的先进性。
    从这几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编者力求从理论建设的角度全方位、全层次地论述国家安全问题,从中探寻国家安全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最终达到服务中国国家安全现实的目的。因此,本书的出版,不但填补了国家安全学教材缺乏的空白,从而为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其作为一本专门论述国家安全学的著作,结构科学合理,内容全面详实,对从事国家安全方面的学术研究人员,甚至对从事外交、国家安全等现实工作的人员,也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但是,作为一部开创新学科的著作,书中有不少急于求成的痕迹,对某些问题的论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关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之“国家”概念的论述中,作者虽然力图根据汉语文化调和英文中的“nation”和“state”这两个不同用词,但结论使人感觉还不够扎实。再如,“国家利益”一章在力图从理论上划清一些必要的界限时,论述虽然有许多新颖之处,分析也比较深入细致,但也不免有些凌乱。还有,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论述,书中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但却没有探讨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陷。对于这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中得到克服,而且相信也一定能够不断得到克服。
    最后,真诚希望由这本《国家安全学》教材开始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能够成功,国家安全学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取得一席之地。

【注释】
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国家安全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