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浮尘》书评:给你好看
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浮尘》,心里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我被其中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张弛有序的叙述吸引,禁不住一句一句读下去,一直读到最后一页。对于一个读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快乐很充实的阅读体验,而对于作者来说,这应该是莫大的幸福了吧。尤其是《浮尘》的作者是一名铁路警察,对于我这样一个铁路报纸的编辑来说,自然更会感到欣慰。
铁路文学创作有自己的特色,它产生的基础是铁路,反映的题材则丰富多彩,可以是关乎铁路的内容,也可是更广阔的视野。贾文成的这部长篇小说,尽管并未涉及铁路,但依然是作者熟悉的内容——警察故事。贾文成做过12年的公安政工和宣传工作,又在基层一线做过民警,于是,将“写作视角和风格做了理性的定位”后,他力图“把心中的警察情结与文学梦结合起来,写出警察内心的真诚和真实情感”,这对于他来说,的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如何去完美讲述自己的这个梦想,则需要一定的功力。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乎侦破、探案的小说很多,这和现在的公安小说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学因子。把目光放到当代,我们都能够想起海岩的《便衣警察》,那真是公安文学一个辉煌的高潮。在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口味的变化,公安类型的文学作品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玉观音》这样继续依靠情感取胜的作品外,诸如“悬疑小说”“惊悚小说”等名称新奇的作品也纷纷浮出水面。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公安文学题材看似广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增添了很多难度,考验着创作者的写作能力。《浮尘》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警察故事,这些优秀的人民警察,既要面对准备随时牺牲的考验,更要经受灯红酒绿的诱惑,还有许多令人烦恼的私人问题必须解决。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用文中人物的话来说,他们都非常珍惜自己身上的警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因而也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看过小说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的警察,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深沉。他们有着坚韧的意志,也有着博大的胸怀,但是却从不曾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于话语本来就少,这是人民警察的特性,也是文学创作者们感受最深的一点。
近两年,随着《公安局长》等影视剧的热播,公安文学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亮点。公安文学创作并非易事,除了深厚的情感积累和生活积累,作者还需要具备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因为这个题材决定了作品既不能是简单的唱颂歌,也不能写得太平淡无趣。贾文成的优势在于他对警察这个职业的深刻理解,也在于他能够把这个故事讲得不拖沓,不落俗套,引人入胜。用为《浮尘》作序的杨锦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好看的小说”。作为一名铁路文学创作者,初次写作长篇小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委实难得。
如今,铁路文学的创作队伍在不断壮大,铁路公安文学作为铁路文学和公安文学的交叉点,是我们应该大力开掘的题材。衷心希望贾文成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倘若他下一部作品的主题是铁路公安生活,那真的是令人期待。
(此文发表于《人民铁道》报2006年7月7日,汽笛周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