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上海警察,1927—1937

来源:www.book.sh.cn 作者:魏裴德 发布时间:2005-02-12 21:20:59 浏览次数: 【字体:

                                         

 
书籍介绍
 
本书翔实的史料、缜密的思辨和娴熟的叙述技巧,完整地再现了上海旧警察的历史,既动态的分析了它的来龙去脉,又深入地探讨了国民政府上海警政最终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并从警政的角度揭示了上海城市的复杂性。现翻译出版,定能使读者开卷有益。

作者介绍
 


作者魏裴德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学家,已著有多种上海学名著;译者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师;校者周育民系上海师大教授。

 

章节介绍
 


本书的完成得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委员会、东亚研究所和华特—艾利斯。海斯基金、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美国国家人文研究基金及美国情报中心的支持。 我衷心地感谢帮助我获得资料的档案学家、图书馆学家和学者,他们来自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伯克利邦克福图书馆、英国国立图书馆、台湾调查局档案馆、剑桥大学图书馆、伯克利中国研究图书资料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伯克利东亚图书馆、伯克利政府文件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胡佛研究所和档案馆、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军事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纽约公共档案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华森资料中心和耶鲁大学图书馆。 特别要感谢蔡少卿、Annie K.Chang、C.P.Chen、邱君华(音)、周汉庆(音)、冯寿才(音)、Suzanne Goid、韩伟之、胡盛(音)、黄美真、Richard C.Kagan,还要感谢李宗一、林碧嘉、马长林、倪孟雄、史梅定、孙江、王德华、王庆成、韦慕庭、吴乾兑、徐幼芳(音)、张仲礼、郑祖安、朱弘、朱庆祚和朱维铮。 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史硕士研究生也对此项研究给予了帮助。他们是Douhlas Fix、David Fraser、Blaine Gaustad、尚荃(音)、华志健、Timothy Weston、徐国民(音)和余茂春。我尤其要感谢我的两个专门助手,Susan Stone。 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至少三次革命。第一次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以袁世凯为总统的军阀统治的共和国;第二次是1927年的革命,国民党统一了中国南部,与共产党分裂,建立了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一党统治的共和国;第三次革命发生在1949年,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统一了大陆,建立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人民共和国。 本书述及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段为国民党统治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与日本开战前的十年间。在这十年中,蒋介石主持着南京的中央政府,他试图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未竟的建国计划付诸实施。这个计划的一个中心点是在上海--二十世纪的第二个25年中中国惟一真正的大都市,建立上海特别市政府。当时上海的一部分还处于外国的统治下,蒋介石决心在这个城市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国民政府,其部分原因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有能力恢复对条约口岸的主权并加以管理。

作者:魏裴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40

上海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