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中国警官走进美利坚

来源:www.news.gov.hk 作者:孔宪明 发布时间:2005-02-12 21:15:39 浏览次数: 【字体:

书籍介绍
 
作者是刑事侦察学专家,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1998-2002年任中国公安部首任驻美缉毒联络官,工作中对美国的警察体制、管理机制、运作程序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研究,完成了国内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实务上最为客观的研究美国警察的著作。其中关于警务运作、社会控制系统、警察文化等内容为他书所未见。著作出版后应能引起公安系统干警的一定关注,对于有兴趣了解美国司法系统的读者也不失为一本有意义的读物。本书图文并茂,有一些是比较少见的图片。

作者介绍
 
孔宪明 1956年生。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刑事侦察学科专家。1974年参加公安工作。1986年毕业于上海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班进修。1995年7月至1996年2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进修。2003年5月获美国东伊利诺伊州大学文科学士学位。曾任民警,刑事侦察员,预审员,办公室主任,局长助理,副分局长,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中国驻美大使馆一等秘书、公安部驻美国警务联络官。著有《美国司法览丛》、《利剑集》(合著)。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并多次获奖。任上海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邀研究员。

国家执法人员纪念碑广场

  1991年5月15日,美国国家执法人员纪念碑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出席了揭幕典礼,纪念碑上还镌刻着他的题词:刻在墓碑上的是一个值得无限缅怀的美国历史,它既代表了民主和正义,又反映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美国的梦。

  这个露天的纪念碑广场,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司法广场上。中心前端是个大水池,后端矗立着20根白色大理石的柱子和两根高大的旗杆,旗杆上飘扬着美国国旗和美国国家执法人员纪念基金会会旗。广场中心的水泥地上嵌着一个巨大的铜徽,上面的图案由一个大盾牌和50个小盾牌以及一束玫瑰花组成。在广场两侧,筑有两排花岗石拱形的墓碑长墙,南北两端各有一只象征着兽中之王的石狮子,北面是雄狮,南面是母狮,把守着入墓口。墓墙的对面则有一排灯光墙,一束束聚光照射在白色的墓碑上,一行行英雄的姓名清晰可见。在灯光墙的两端也各有一对石狮子,它们是可爱的幼狮,亲昵地躺在一起。在那长长的墓碑上,镌刻着自1794年至2000年共207年间所牺牲的15000多名执法者名字。这是一个独特的纪念碑,在纪念碑上还预留了一半的空间,可供新的名字刻上。美国平均每57个小时就有一个执法者牺牲,他们也将安息在这块庄严而神圣的地方。

  这个纪念碑的全部造价不过1500万美元。这在美国政府每年的预算中,可以称作零头中的零头了。以美国建筑部门的施工力量,资金到位,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可是这个纪念碑从批准到建成,整整化了7年时间。早在1984年7月,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一项法令,决定在已经有200年历史的国家司法广场上建造纪念碑,以此来表彰和纪念美国历史上所有因公牺牲的执法人员,表达社会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国会通过了这个法令,有意思的是,国会并没有拨给建造纪念塔的费用,而是授权“美国国家执法人员纪念基金会”去向社会募集。这个基金会是由19个警察社团和支持警察的社团联合组建的。于是,这些社团层层发动,接受企业、社团和个人的捐款,总共募得了1500万美元。我猜测,此举真正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钱,其良苦用心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敬执法人员、感谢执法人员的气氛。也可以说,这对于美国民众和执法人员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活动。

  纪念碑广场每天24小时对公众开放,每年前来参观瞻仰者达到数十万人次。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一项法令,所有的政府大楼在每年5月15日必须下半旗向牺牲的执法人员致哀。2000年11月,克林顿总统又签署了一项法令,并经国会通过,将在纪念碑广场的对面建造“国家执法英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设计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英尺,约需资金2500万美元。国会授权“美国国家执法人员纪念基金会”负责筹集资金,不久的将来,民众又多了一处缅怀英雄的场所。

美国警察周

  5月份是美国警察最风光的日子。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法令,确定每年5月15日为美国和平官员纪念日,开创了全国性的悼念牺牲的警察的活动。这就是美国警察节的由来。1991年政府又规定了5月10日至17日为“美国警察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游行、集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美国警察周的7天中,高潮是5月15日的警察节。这天上午总统照例在司法部长的陪同下,向汇集在国会大厦西广场上的上万名国家和平官员协会的警察代表发表演讲。总统讲话的要点,主要是代表政府表示对警察的关心和支持,向警察表示敬意。2003年布什总统讲到,美国的青年人崇拜英雄,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歌星,是体育明星。不错,英雄在歌坛上,英雄在篮球场上,但真正的英雄在警察局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美国的英雄。

  警察们盼望着总统在演讲中宣布好消息,这可以比作警察的节日礼物。总统一般不会让警察失望,总有一些消息要公布。例如政府给警察增加了多少经费;准备添置什么新的警用装备;将提议对枪支实行更严格的管制方法;对警察进行新的培训计划等等。总之是如何改善警察的执法环境,提高警察的防范伤害能力,增加警察的福利待遇一类的好事情。 

  在警察周中,总统除了发表演讲外,还会参加其他与警察有关的活动。比如1997年克林顿总统参加警察社团警察兄弟会举办的悼念仪式;2001年布什总统专程参观缉毒署培训学院,还到州和地方参加当地悼念警察的仪式。

  在警察周中,各地的警察部门和警察协会,以及关心警察事业的社团、企业、学校等纷纷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最忙碌的是为数众多的专门援助生活有困难的牺牲警察遗属的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基本状况,可以美国缉毒署警察为例作一个初步的了解。1985年缉毒署特工恩里克·卡马利纳在墨西哥被贩毒分子绑架,受尽酷刑后遇难,为此成立了设立在迈阿密市的恩里克·卡马利纳基金。1988年特工保罗·西马和乔治·蒙托亚在洛杉矶市执行秘密任务时双双遇难,为此成立了设在洛杉矶市的西马/蒙托亚基金。1989年特工里奇·芬利在秘鲁执行任务后归国途中死于飞机失事,为此成立了设立在底特律市的里奇·芬利基金。1994年特工理查德·法斯在执行秘密调查任务时遭枪击遇难,为此成立了设在菲尼克斯市的理查德·法斯基金。这些基金组织每到美国警察周都要举行活动,了解资助对象的生活情况,给予各种关心和援助,检讨基金的保值增值情况,基金接近枯竭时再发动新的集资活动。1998年缉毒署康斯坦丁署长征得这些基金组织代表的同意,将这些基金组织联合起来,再吸收纽约扫毒特工学术成就奖励基金,建立美国缉毒署烈士遗属抚恤基金。该基金的宗旨主要有三项:帮助因公遇难的缉毒署成员;资助纪念烈士项目;对非因公死亡的缉毒署员工的遗属提供经济帮助。在美国有许多这样的基金会,他们上门拜访警察遗属,倾听遗属的愿望,给予精神安慰和物质帮助,组织遗属旅游和参加纪念活动。许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则召开研讨会,研究如何减少警察的牺牲,从社会的角度关怀警察的遗属,帮助警察的遗孤学习和就业等等。

  每到五月中旬,华盛顿街头的警察数量就明显地多起来了,旅馆为之爆满。来自各地的警察,穿着千姿百态的制服,三五成群参观游览,不少人还拖儿带女,春光明媚、樱花盛开的华盛顿成了警察的世界。看到这熟悉的景象,民众蓦然醒悟——美利坚警察周到了。

美国警察节目击记

  2001年美国警察节前夕,主办者给20多个国家驻美大使馆的警务联络官寄来请柬,我作为贵宾被邀请参加庆祝活动。久闻美国警察节盛名,这次有了参与的机会,兴奋之情自不待言,我一早就来到现场。不料美国警察告诉我,贵宾证的待遇只是烛光悼念仪式时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内入座,其余场合均不能随意到处走动。我听了大失所望,此行的目的原本是想全面了解美国警察节的运作和活动的情况,行动受到限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效果不是要大打折扣了。急中生智,我带着请柬和中国警察的警徽、臂章,正好包里还有一本警察杂志,杂志上有我的名字。我用这些材料与主办者商量,请求给予行动自由。主办者破例给我办了一张“记者证”,挂着这张绿色通行证,所有地方都向我敞开了大门。我背着摄像机、照相机,在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美国国家执法人员纪念碑广场上,以一个中国警察的职业眼光,详细考察了警察节活动。

  这一天果然不同凡响。根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4年签署的法令,所有的政府机关都必须下半旗向为国民献身的执法人员致哀。在华盛顿特区警察局门口,我拍下了这幅照片,旗杆上低垂着的三面旗帜默默地传递着哀悼的信息:左面是美国国旗,居中的是华盛顿特区旗,右边是华盛顿首都警察旗。

  国家执法人员纪念碑广场成了警察的海洋。来自美国各地的警察,身着各种风格的警服,汇集在一起,参加隆重庄严的纪念活动。中心水池边上用红绳围起了一块地方,陈列着小小的仪仗队列,中间两名警察持旗肃立,边上两名警察持枪护卫,表情严肃,神态凝重。

  从停车场到纪念碑,许多警察排起长长的夹道欢迎的队伍,戴着白手套的手上捧着鲜花,迎候牺牲的执法者家属。这些家属由组织者用大巴士从各地接来,每辆车停下后,警察立即站在车门两边恭立,搀扶家属下车。

  国家执法人员纪念碑广场两侧的花岗石拱形墓碑长墙入口,守卫墓碑的狮子们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凭吊者,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心中的哀思。

  妻子怀抱婴儿在幕碑前留影,深情的凝视中流露着多少辛酸的话语。

  战友们在卡片上签名留言,怀念那些共同战斗的岁月。精心布置的画板图文并茂,展示英雄生前的足迹。警帽下压着白手套——回来吧,英雄,让我们一起驾车出勤。

  天真的孩子,献上了一颗爱心,又盖上了一个手印:爸爸!我又长大不少吧。另一个世界里的父亲最挂念的是自己的孩子,期盼着孩子成长的信息。

  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我不知不觉地也融入其中。与罪恶斗争,为民众保安,这是警察的天职,这也是一个忠于职守的警察的最高价值。牺牲是悲痛的,牺牲也是壮丽的。我按动快门,把这种蕴含着悲痛的壮丽之美永久地保存下来。这太珍贵了。

  摩托车游行是白天纪念活动的重头戏,集合地点在10公里远的华盛顿体育中心。我急忙驱车赶到那里,一进门,好家伙,举目所见,体育中心到处都是摩托车,场景极为壮观。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摩托车聚集在一起。组织者说,今天这里汇集了三千多辆摩托车,大部分是警用车,也有一些是来自摩托车协会的市民车。其中不少是经过长途跋涉,从全美各地赶来的。摩托车排成长队,就像一条卧着的巨龙。摩托车手们原地待命,耐心地等待着出发的命令。尽管越来越多的美国警察告别了摩托车,改用四轮警车巡逻,但不知为什么,警察似乎对摩托车情有独钟,游行还是喜欢驾驶摩托车,可能是觉得摩托车更能体现出警察的阳刚之气吧。

  忽然,车轮滚滚,机声隆隆,摩托车长龙昂首出行。浩浩荡荡的车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钢铁的巨龙,从体育中心出发,在华盛顿特区主要街道蜿蜒游行,市民们在道路两旁驻足观看,交通全部封锁。骑士们用威武的队列纪念逝去的战友,寄托心中的哀思,展示伟大的信念。三千多辆摩托车最后来到纪念碑广场,绕广场一周,顿时轰隆隆的马达声响彻上空,神态严肃的摩托车手们向牺牲的英雄们表达最后的敬意后,驰向远方。整个游行持续两个多小时。

  暮色苍茫之际,纪念碑广场上又聚集起数千名警察和国家和平官员协会的会员,这里将举行隆重的烛光守夜活动。主席台前面的位置留给近两千名英雄的家属,组织者准备了许多椅子供老弱病残者入座,警察大多按建制列队站立。

  全场唱起国歌,向英雄致敬。

  牧师致词,为烈士们祈祷。

  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讲话,感谢牺牲的警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向英雄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简短的讲话结束后,阿什克罗夫特最先点燃蜡烛,然后将火种逐一传燃给别人。英雄的家属走到台前,从阿什克罗夫特手中获取火源。烛火在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之间传燃,片刻间,广场上燃遍了星星之火。

  苏格兰风琴手奏响哀悼的乐曲。全场成立,全体手举烛火,向英雄致敬,祝愿英雄的在天之灵安息。我注意到主席台上一位年迈体弱的老人,也颤巍巍地努力站起身子,但是衰竭的体力已经不能支持他长时间站立。我想对于他这样的老人,即使不站起来,人们肯定也不会有异议的。但是他仍然竭尽全力撑起身子,为了借一把力,他只好把左手搭在身边人的肩上,他的右手已经连一支蜡烛也无力举起来了,一位警察托着他的手肘,帮助他保持着姿势。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情景啊。我猜测,这位老人十有八九是一位知名人物。

  全场肃静,一切仿佛都停滞了,只有春风轻轻地穿行在人群之中,烛火在手中跳跃。无数的英雄就在这庄严的时刻,回到人们的身边,他们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每个人眼前,全场弥漫着一片哀伤的气氛。

  这位怀抱婴儿的母亲欲哭无泪;

  这对失去爱子的老夫妻的脸上,写满了心中永远的痛;

  这位英雄的兄长,为什么手上拿着两支蜡烛?

  我的心颤抖着,我受到一种人类伟大的情感的强烈震撼。

  这一天令我感动的东西太多了,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长久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中国警察,警察之间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我所到之处,美国警察对我非常尊重和友好。我还遇到一些认识的美国联邦执法部门的官员,以及州郡和城市警察局长。他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看到我胸前的记者证后,惊奇地问我什么时候变成记者了?我幽默地回答说:“是你们的警察节使我成为了记者。”

  我整整奔忙了一天,尽情地捕捉各种动人的珍贵场景。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换过几次胶卷,我想拍摄的东西太多了,我要把这些场景带回中国,告诉我的同事,告诉我的朋友。果然,他们看到这些照片也激动不已,希望我把这些展示出来,告诉更多的人。

  时至今日,看着这些照片,我仍然心潮难平。我长久地思索着:什么是崇高的职业?警察当然是其中之一。

作者:孔宪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号:7-208-04851-7/D.841
定价:¥60

美国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