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为“中国的脊梁”写史——热读《首义警事》有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友文 发布时间:2011-10-19 15:22:56 浏览次数: 【字体:

 

 

热读赵志飞教授史学专著《首义警事》之后,感慨良多。

所谓热读,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读书技法之一,即快读,但“快”不同于马虎,还须抓住文本的精髓和大意。现在就《首义警事》的内容实质及“精气神”谈一点个人浅见。

此历史叙事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作者充满激情。在消费主义流行的当下,文本的娱乐性大行其道,报刊、荧屏、网络等戏说乾隆、歪曲历史、解构英雄沸反盈天,而历史叙述严谨细密的《首义警事》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探寻历史真迹,将笔力投向历史深处,客观地记录历史人物的履历并予评说。如对时任湖广总督、清末重臣张之洞的记述就较为公正客观,对其功过是非均有涉猎,不仅大力褒扬了他武昌建警的历史意义,而且笔端含情地痛责了他对辛亥革命镇压的历史失误。

此书重点章节书写了武昌起义后一批警察主动请缨并迅速成立的“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配合革命军的反清作战,支撑走向共和民主之路的南方政治局面,创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批首义警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书中第五章《首义警踪》“追思先贤遗踪”,专门为这批“中国的脊梁”式的警察树碑立传,充分地彰显了警察意识。

此著适逢辛亥百年付梓,功不可没。它是一部专门研究“辛亥首义警察”之作,涉足辛亥革命中一个连治专题史者也很少研究的领域,填补了警史研究方面的空白,传承了“敢为天下先”的武昌首义精神。在信仰缺失与精神迷茫的当下,此书的问世,意义非同寻常。它似一座精神灯塔,传递给国人的是信心、鼓舞和力量;它似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大众前进的道路。同时,它也将激励国人铭记辛亥先贤的革命精神、丰功伟绩,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赵志飞教授以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政治情怀的写作姿态撰稿,奔走于史料库,埋首于故纸堆,瞻仰于先贤英烈墓碑前……必显其良苦用心。窃以为,他旨在讴歌“武汉警察的首创勇气、牺牲精神、坚韧意志和改革意识”(见序二:冯天瑜教授《为辛亥首义警察立传》),传承人民警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以上仅仅是热读之后的感言,冷读之后的感想“大约在冬季”,毕竟还须花大量的时间去细读、精读。(注:《首义警事》由群众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于20119月出版发行)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图书馆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13971416380

《首义警事》 张友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