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旧上海的“警察化”

来源:www.dfdaily.com 作者:李渔 发布时间:2005-06-05 12:52:33 浏览次数: 【字体:

                                                     

   这本书的封面有着老照片的灰黄,三名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上海警察做“稍息”状站成一排。警服、大檐帽、绑腿、皮靴———现代装备一应俱全,只是三人一律显得面目模糊,神情甚至有些茫然。这或许暗合了书的主旨:几十年前这里大举推行“警察制度”,而结果却使这一事物更加似是而非。
    1927年,蒋介石北伐统一中国南方,坐镇南京,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在就职仪式上,他说:“若上海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皆不能有头绪。”一般认为,这是国民党开始整治上海的标志。而方法就是推行中国的警察制度。本书的英文名,按照字面意思,是“警察化上海”。当然,这是国民党的警察化,因为在那之前上海租界尚在,世界各国的警察都能找得到。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各种势力、关系错综复杂。1930年的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长贾尔德称当时的上海“犯罪率居高不下”,鸦片买卖、赌博、生活方式的放纵、政治暗杀、抢劫……堪称罪恶基础上的天堂。但同时,上海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以及通商口岸,国民党要想在全国站稳脚跟,就必须让自己的势力深入上海。这样才有了国民党政府的改革,包括重组警察系统、设立专业化的警察、重申路权与司法权等等。国民政府雄心勃勃,甚至想要控制上海的每一个人。
    但是警察国家化的改革很快就被大上海同化了,为了生存,当地的国家警察很快与地方上的势力勾结起来。警察甚至从一开始就与蒋介石设想的不一样,因为除了制服以外,警匪在那个时候实在看不出什么区别。上海最后一任“警察大佬”陆连奎后来投靠了日军,随即被杀。这不但宣告着国民党在上海警察制度的消亡,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宣告着国民党1927年至1937年间“黄金十年”的消亡。
    这十年间的警察故事,不但牵连起国民政府黄金时期的上海影像,而且,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国民政府组织机制的影子,甚至其统治在中国“速朽”的原因所在。 《上海警察,1927-1937》 美 魏斐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翔实的史料、缜密的思辨和娴熟的叙述技巧,完整地再现了上海旧警察的历史,既动态的分析了它的来龙去脉,又深入地探讨了国民政府上海警政最终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并从警政的角度揭示了上海城市的复杂性。现翻译出版,定能使读者开卷有益。

       第一篇 背景 
第一章 法律和秩序                    1        
  罪恶与内乱的解释                   2
  犯罪与娱乐                         5
  犯罪与治外法权                     8
第二章 从巡捕到警察                 14
  早期的改革                        15
  士绅控制问题                      18
第三章 不良分子                     24
  有组织犯罪                        24
  黄金荣;罪犯头子和捕头            27
  鸦片与犯罪                        30
  鸦片与统治                        32
           第二篇 新的警察理念  
第四章 警察与维持新的城市秩序       41
  建立新的城市秩序                  42
  重组警察系统                      44
  改革的公共基金                    46
  警察专业化                        48
  创建“现代”合理的框架            49
  加紧现代化,争取控制权            52
第五章 以警权维护主权               61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警政              62
  控制界外马路                      65
  重申路权与司法权                  67
  改革后的公安局试图管理每一个人    70
第六章 犯罪和社会控制               82
  犯罪的概念                        82
  公安局与犯罪控制                  85
  新市民社会中的难民和流氓          89
  警察的家长式作风和社会控制        91
             第三篇 有组织犯罪 
第七章 罪恶                        101
  作为娱乐和犯罪的赌博             101
  中国人控制赌博的努力             105
  中国的娱乐和赌博机构             107
  上海的娼妓                       110
  中国妓女                         113
第八章 毒品业                      123
  花花公子、帮会和军阀             124
  犯罪的重组                       126
  犯罪与政治                       127
  控制鸦片贸易                     131
第九章 赤色分子                    142
  用于政治控制的警察               143
  新的合作——公安局和公共租界警务处144
  帝国主义与警察的反共             149
  作为上海生活一部分的情报收集     151
  牛兰事件                         153
  顾顺章事件和白色恐怖             156
  顾顺章事件之后                   159
  联合执法                         161
     第四篇 政治选择之于警政的意义
第十章 作出抉择                    174
  相互矛盾的压力                   176
  不同的政治威胁                   177
  用新的警务合作来控制异己         179
  警务分歧的合法性问题             182
  公安局工作中心的转移             184
  日本人的到来                     187
  政府的混乱                       190
  对日立场的选择                   192
  抗日的情报工作                   196
第十一章 日本入侵对上海警务的影响  211
  日本人控制上海                   212
  将杜月笙赶出法租界               216
  伪警察的终结                     219
  中国警权的恢复                   220
第十二章 第二次机会:吴铁市长当政  232
  对于上海未来的种种幻想           233
  精英的联合统治                   235
  反共合作                         238
  压制反日抗议                     242
         第五篇 新市政秩序的局限
第十三章 新生活运动与民族救亡运动  247
  警察改革的复兴                   248
  新生活运动                       250
  民族复兴与法西斯                 252
  安内攘外                         255
第十四章 警察国家化和犯罪受尊敬    264
  地方统治与国家警察体系           265
  对上海的影响                     266
  建立秘密警察                     268
  上海区的扩张                     269
  对罪犯的尊敬                     271
  犯罪行为与爱国主义混淆           273
第十五章 政治犯罪化                281
  蒋介石的毒品政策                 282
  蒋政府中的两面派                 284
  福建叛乱与吴市长的去留           286
  利用毒品与新生活运动:“六年计划”287
  毒品贸易中的日本人               290
  结束语   决心                    298
  市民武装                         302
  一个时代的结束                   306
  表格                             314
  附录一   1927-1928年上海公安局禁止“花会”赌博的法令 320
  附录二   1932年12月上海市保安团  322       
  附录三   上海的“白银风潮”与大萧条对上海警察的影响  323
  参考文献                         327
  一、中文部分

旧上海 警察化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