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一部侦探小说历史与理论的教课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大利 发布时间:2010-08-11 11:40:07 浏览次数: 【字体:

 

    ——读于洪笙老师的《重新审视侦探小说》

72下午,我惊喜地收到邮局送来的一个邮包,原来是我国著名侦探小说理论学者于洪笙老师寄给我的她的又一本新作《重新审视侦探小说》,书中有于老师的签字:“送常大利惠存,于洪笙,20106月”。这天刚好是周五,因工作忙碌,不知多少个双休日没有休息了,本是计划这个双休日休息外出,但接到此书后,我取消了外出的计划,决定利用这两天读完这本书。于是在当晚我便开始读这本集世界侦探小说历史与侦探小说理论的清馨之作。

此书于20089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书中前页标有“谨以此书献给对此样式无限关注的文达、陆石先辈”。此页后是我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长苏叔阳为此书作的代序。苏老师在序中写道:“各位看到的这本书,是对古今中外侦探小说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与探索,这在我国侦探小说的研究中还是第一次。本书由史及论,由表及里,由外及中;有理论性的概括,实践性的点拨,典型文本分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与相参照,精品与佳作相比较,能予读者一次全面的对古今中外侦探小说的认识,这种书不多哉不多也。”从苏老师代序的这段短评,我们就也此书的大概,也可想到全貌,况且苏老师给此书极高的评价,做为于老师的学生,一名侦探小说爱好者,也可以说是侦探小说理论研究爱好者,我不得不细读这本书了。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总计373页,28万多字,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史话篇”,第一章“欧美侦探小说史话”,共十二节,从《何马史诗》中的断案故事说到所罗门、包公断案,说到美国文坛怪杰爱伦·坡成为世界侦探小说之父,说到现代侦探小说鼻祖英国的柯林斯,说到英国的柯南道尔和他笔下的神探“福尔摩斯”,说道法国的勒布朗和他的侠盗“亚森罗宾”,说道美国的“奎恩”的作品及他笔下的父子侦探,说道英国的克里斯蒂,谈到“硬汉派”侦探小说,说道了美国的作家海明威,还有哈姆特的《马尔他之鹰》,瑞士的杜伦马特和他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诺言》、《抛锚》等。说道比利石的西默农和他的“梅格雷探长”。第二章“日本推理小说史话”,也是十二节。日本的推理小说也称侦探小说。此章从江户时代的模仿开始,说道日本侦探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说道变格派首领横沟正史、说道大学医学系教授木木高太郎是怎样成为推理小说大家的,说道社会派推理小说大家松本清张,说道森村诚一,说道西村寿行和他的《涉过愤怒的河》,以及由此书改编成电影的《追捕》,说道华裔推理小说作家陈舜臣,说道富有幽默感的推理小说大家赤川次郎,还有仁木悦子、夏树静子、山村美纱等一大批写侦探小说的日本女作家。第二部分为“理论篇”,第一章“样式与审美”,重点论侦探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文学样式及他所塑造的侦探福尔摩斯的形象及在社会产生的影响,侦探小说中的文学艺术及美学,它属于法制文学范畴,在文学的殿堂应该有他的位置。以及对侦探小说中的美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当代国内外侦探文学发展趋势的思考。第二章“中国的它”,从中国的公案小说说起,谈到西方侦探小说引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侦探小说的产生、发展,从中国侦探小说的鼻祖程小青说到五十年代的“反特惊险小说”以及现代侦探小说的创作及作家、作品。第三章“重新审视它”,从侦探小说的价值、历史发展到图书市场及读者群等进行分析研究。第三部分“比较篇”,共有六章,分为风格论、文体论、人物论、情节论、结构论、文本论——经典之作的比较研究。此部分不但对公案小说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西方及现代侦探小说从风格、文体、人物、小说情节、结构等全方体地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东西方侦探小说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异点,侦探文学共同的特点,主题是什么,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对中国一些公案小说及爱伦·坡、柯南道尔、克里斯蒂三位侦探小说大家一些小说篇目的研究比较分析,重点是文章结构的分析。在“文本论”中,不但有正文讲述,还有解释,通俗易懂,犹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课。第四部分“实践篇”,第一章“对当代作家创作的思考”,对海岩的《便衣警察》改编成电视剧的得与失,这也是一部警察小说,电视剧中的主题曲《便衣警察之歌》却被刘欢唱红了,而且风靡全国。对具有三十多年刑侦工作经验的公安作家修来荣的侦探小说《刑警的隐秘》的评述,此书写了中国当代刑警真实的生活,这便是中国的福尔摩斯,但他有苦恼也有悲欢离合。评公安作家、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的《无》字小说系列兼论中国的法制文学。著名公安作家、全国公安文联主席张策《无》字系列作品主要有《无悔追踪》、《无梦生涯》、《无花季节》、《无言寻找》等。对女作家孙丽萌作品的评述,孙丽萌的长篇小说《血象》在全国首届侦探小说大赛中获新作二等奖。第二章“对原创事业的思考”,包括于老师在首届全国侦探小说大赛中作的报告、对侦探小说文学样式的论述、马克·吐温的侦探小说观、与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彼得·梅夫妇的三次会见、中国侦探小说的现状与前途、对当前公安题材影视热的几点思考等。第三章“对原创图书出版的几点思考”,包括了于老师近年来为出版的各种形式的侦探小说所作的序,例为《少年侦探推理丛书》所作的序;为《独角兽文库》所作的序;为《中国年度最佳侦探小说》所作的序;为《中国当代侦探小说排行榜》所作的序;为《中国当代微型侦探小说》所作的序。可见,于洪笙老师为中国的侦探小说发展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最初知道于洪笙这个名字是在《人民公安报》上,那是在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那时我是名刑警,虽然每天工作非常忙碌,但对侦探小说一直感兴趣,也读了一些侦探小说,有一天在《人民公安报》副刊上竟然看到登载有关侦探小说研究的系列文章,一是“日本推理小漫谈”系列,二是“欧美法制小说漫谈”系列,作者便是于洪笙,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使我对欧美侦探小说及日本推理小说有了全新认识,由此不但对侦探小说感兴趣,对侦探小说理论研究更感兴趣。在我的剪报汇集中,至今还收藏着上述文章。九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写一些短篇侦探小说,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信,竟然是于洪笙老师来的,我非常高兴,原来是征稿,我将我的几篇侦探小说投给她,没多久,竟然在《北京法制报》上发表了,以后我们经常通电话,在她的培植指导和帮助下,我的侦探小说写作不断进步,在她的帮助下在她主办的《侦探与推理报》上发表多篇,也发过侦探小说理论文章,后来,在她的推荐下我被吸收为北京侦探推理文学研究会员。再后来,我几次到北京到她家中拜访,向她请教侦探小说的有关理论研究问题。那时,她刚刚退休,但仍在为侦探小说事业发展忙碌着,并主编了多部侦探小说选集,从她为一些侦探小说作序中就可看到,这些书我全有,但有一套由她主编的“独角兽文库”我却没有,她得知后,在她家中立即从书柜中找到送给了我,这是2003年由她主编由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本集子。她是位非常慈祥可亲的老大姐,是我的一位恩师。她原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从事侦探小说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著名教授,为侦探小说理论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于老师向我说,侦探小说理论曾作为一个学科,受到公安部领导的关注,故公安大学中曾开设了此课程。2004年她主编了“中国当代微型侦探小说”《非典型谋杀》和《猫腻》两部,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一篇侦探小说被选编进去。随即我收到了她寄给我的书,这两部书共含括了130多名作者,150多篇微型侦探小说,可以说在扶植侦探小说新人及这支队伍上,付出了重多的心血。侦探小说要想写长了容易,将其用最短的文章和最少的文字表述出一个完美的侦探故事,并非容易,即使可以往往又容易被人突视,于洪笙老师站在侦探小说发展有高度,全面审视侦探小说,让微型侦探小说在中国得以发展,功不可没。

总之,读完这部《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让我在侦探小说上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又进一步增加对侦探小说研究的兴趣。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进一步对中外侦探小说诞生、发展、取得成就进行历史性的一次总结和探索,也是一部进一步了解侦探小说的教课书。书中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历史与现实比较、精品与佳作赏析的方式,给予读者一次全面的对侦探小说的再认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侦探小说及一些名家,是一部值得阅读和研究的佳作。

201074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公安局,邮编112500

本人系辽宁作协会员,辽宁公安文联会员,著有长篇侦探小说《小城疑案》(群众出版社)、《雨夜惊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

侦探小说 常大利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