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女警著书《联合国·维和·科索沃——中国女警的400个日日夜夜》记录400个维和日夜

来源:生活报 作者:郭群 荆天旭 发布时间:2010-01-28 16:59:21 浏览次数: 【字体:

  王伟在科索沃照片由本人提供

  王伟和她的新书

  哈市女警王伟,现任哈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管科副科长。她是我国首批赴科索沃维和警察,获颁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公安部维和警察荣誉勋章。1月28日,她利用业余时间写就的26万字长篇纪实文学《联合国·维和·科索沃——中国女警的400个日日夜夜》正式出版。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中国维和警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宝山为这部纪实文学作序。然而就在这部纪实文学付梓出版的前夕,郭宝山不幸在海地地震中遇难。这部我国首部记录维和警察风采的长篇献礼之作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纪念。2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王伟。

  维和警察经历“死亡淘汰”

  2002年元月,王伟报名参加公安部招募维和警察,接下来的备考和考试着实让她吃了不少苦头,三个月的培训可以用“魔鬼式”来形容。师生间、学员间的交流必须用英语,就连吵架也不例外;在“五秒速射”训练中,她吃上了“小灶”——一口气打光一百发子弹,频繁举枪胳膊酸痛,大拇指磨出了血。

  残酷的训练尚能忍受,而严格的联合国甄选考试则可称之为“死亡淘汰”,考试科目包括英语、驾驶和射击,与其他考试形式不同,联合国考试要现场公布成绩,一旦不合格,学员将失去下一轮考试的资格,只能打道回府。最终,王伟顺利通过三门考试,其中英语口语还是来自全国73名学员中成绩最好的,她靠实力获得《联合国维和警察资格证书》。

  2004年4月27日,25岁的王伟和11名战友踏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开始了为期一年零二个月的科索沃维和任务。“维和部队所到之处都是局势混乱、经济落后的地方,虽说是由联合国统一组织,但生活起居的安排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妥善,食宿都要自行解决,在异国他乡,这些会成为一个难题。”王伟说。

  王伟告诉记者,初到驻地后,主要是熟悉当地形势,了解维和任务内容及增进与他国维和警察的了解。60天后,维和警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向联合国维和警察总部的人事部申请工作岗位,审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并且,同一国家的维和警察不一定分到同一个岗位。不过,在联合国维和警察队伍里,只要头戴蓝色贝雷帽,即便是不同肤色的人也能视如一家。

  女警著书记录维和经历

  一年零二个月在人生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对于王伟这个在和平国度成长起来的女警来讲,所见所闻也许是许多人一生都不曾经历的,穿行在战火纷飞下的片片废墟,耳听随时响起的爆炸声,突遇武装冲突而拔枪制暴……这些经历都深藏在王伟的内心深处。

  王伟回国后,工作又恢复常态,但对维和警察事业的思考却从未停顿。2006年5月,王伟萌生了要写一部关于中国维和警察的纪实文学。时空转换,日记、图片让她再度回到那个破败、动荡的科索沃。她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图片和文字,写写停停用了三年时间。

  这是一部26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记录了12名中国维和警察在科索沃度过的400个日日夜夜,书中再现了队员们的真实生活和恢复地区秩序所付出的努力,介绍联合国维和警察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正如王伟所说,她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写自己,而是记录维和警察这个群体及他们所从事的崇高事业,从而唤起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热爱。

  哈市公安局局长任锐忱在这部纪实文学的序中写道:今天,王伟将她的经历凝结成书,很有意义。这不是一篇简单的纪实文学,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用汗水和泪水浸泡出来的励志的书!值得一读。

  郭宝山为书作序成遗作

  多年来,特殊的经历让王伟从来没有转移过对维和警察关注的视线,参与弘扬我国维和警察部队的维和精神和制定相关条例的工作中,她和许多从事维和警察事业的人保持交往,其中就有她敬重的老领导——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中国维和警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宝山,她的这部纪实文学得以付梓,郭宝山曾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王伟接受公安部组织的维和警察培训期间,郭宝山多次前往基地探望学员。郭宝山很关心学员的训练和生活,与其说是领导,倒不如说是位慈父。就在王伟等12人赴科索沃之前,郭宝山曾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到了任务区,要多听、多记、多思考,通过你们的眼睛、手和笔,把维和经历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维和的重要。遇到困难不用怕,你们的强大后盾是祖国!”也正是郭宝山的这句话,王伟的纪实文学才会素材翔实和富有真情实感。

  郭宝山得知王伟要写纪实文学,非常高兴地说:“希望这本书能早日出来,一定给我看看。”后来,王伟将书稿拿给郭宝山看,郭宝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亲笔作序,并答应书出版后,一定会到哈尔滨参加王伟的签名售书仪式。不料海地地震,让郭宝山书写的序文成了一篇遗作。

  王伟对记者说:“自从知道海地地震后,我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队友们的情况,当得知郭宝山副局长不幸遇难,我十分悲痛,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眼前浮现。”王伟说,这本书本打算是作为对中国维和警察事业的一份献礼,如今成为了一份纪念。

  海地地震发生后,王伟通知出版社,将书腰封上的文字进行了这样的修改:中国维和警察!特别献给在海地地震遇难的八名中国维和英雄以及国际维和战友,向你们深切地哀悼,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序文节选

  他们身在万里之外的仍笼罩在腥风血雨的维和战场,他们时刻牢记着祖国的重托,按照联合国的总体部署,履行着国际维和任务,把个人的一言一行和中国警察的尊严联系在一起,自觉地维护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而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再来一次。”这就是一个中国女孩在联合国的世界大舞台上依然保持着永不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这就是“维和”锻炼的一个中国女警的坚韧,这就是“维和”铸造的中国维和警察的精神,这就是“维和”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

  郭宝山

  2009年10月13日

女警著书 维和 《联合国·维和·科索沃——中国女警的400个日日夜夜》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