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警作家王仲刚的小说《喋血大动脉》:铁路警察的心路笔记
读铁警作家王仲刚的小说《喋血大动脉》之后感慨有三:一、这部作品并没有“展览”恐怖;二、作品没有暴露公安机关的侦察手段,去让更多的犯罪分子知道如何对付警察;三、书中出现了许多铁路工作专业的术语,读后几乎可以变成半个铁路行业专家。王仲刚很谦虚地说过:“我是占了铁路的便宜,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一辈子了,我不是专业作家,我是一边工作一边积累,另外我本身也是刑警,并且一干就是30多年。很多作家在今天的大环境下,要迎合市场,要短、快、准,也许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沉淀、思考。我写这部作品时,却调动了我30多年的生活积累。”
读《喋血大动脉》这部作品时,我在感受惊心动魄的一个又一个案件后,还附带了解了铁路系统的很多术语。如:他们也是蹬大轮的……现在在后勤上负责给各个车送卧具……两人把编组表放在中间,用手指顺着从上到下一个一个车号查找着……还有作者对铁路环境细致的观察,这也是他人凭空想也想不到的。如:两条闪着寒光的钢轨静静地卧在黑暗的大地上,视线的尽头,亮点在抖动,在放大。突然间,大地和钢轨迅速地颤抖起来,巨大的轰鸣声划破夜空的寂静驶过一座小桥……类似这样的语句没有长久的现场观察和体验是根本流淌不出来的。
在这部36万字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以各不相同的性格风仪横跨万里铁道线,与亡命徒苦战,小说的结尾是铁警把犯罪分子全部打垮,这时铁警这个群体并没有想到荣誉,而是庆幸自己还活着。在作品的最后一章最后一节《你说情为何物———了结情仇》中,铁警齐向阳看着父亲,心中猛地一酸,他从父亲躲闪自己的目光中读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痛苦,因为他除了是父亲的儿子,他还在心里为自己的母亲难过,为这么多年能坦然地与母亲一起生活而难过,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忠于自己心中的职责和使命……
他从父亲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来都没有领略过的那种铭心之爱,他替母亲感到悲哀。小说的结尾是齐向阳久久地立在那里,眼泪顺着他刚毅的面颊流下来。
我反复看着这最后一节的文字,可以感受整篇文学作品到此突然有了转折性升华,那是人性光辉的升华,那是对人为什么要活着的回答,那更是该怎样面对生活的无数正确答案中的答案。
由此,我在读《喋血大动脉》时能感受到该作品字里行间流动的真实。这部小说中的情节其实都是真实案例,在小说和现实中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在公安民警的对面,除了有刀有枪的犯罪分子及各种各样恶势力外,还有模糊不清的阴暗事理:内部腐败、各级庇护、有意无意的误会和陷阱,这些更大更浓的阴云,构成了刑警们无法尽快破案的憋屈感,这本书营建了著作中丰厚复杂的心理背景,跳出了常规警匪题材的创作模式。
王仲刚作为几起专案前线总指挥,亲历这些场斗争,并把这些鲜为人知的片段从一个侧面展示给读者。他说:“如果用文学的眼光去读这部作品,我告诉你,这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故事。但如果从纪实的角度去读这部作品,这是小说,不是纪实,也不是报告文学。”
写到此处,我突然想起自己在新华社做记者时一位老作家金岱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积累,流淌的是岁月的精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