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新世纪警学理论的一次重要创新——评张兆端教授新著《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

来源: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佩荣 发布时间:2009-02-10 10:01:34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隆重出版了山东警察学院张兆端教授的新著作《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这是作者积二十年警察学教学、研究之功而推出的一部综合性创新之作。
        警察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伴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法律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关于警察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像警察本身在实践领域那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对警察的理论研究还仅限于警察系统内部,而在学术界,无论是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警察问题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他们的视线内,以至于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竟然找不到“警察”条目。现有的公安学和警察学及其相关学科,虽然涉及有关警察的许多基本问题,但对警察现象的哲学思考与系统研究还没有展开。
        卡尔·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要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能力,除了学习哲学,没有别的手段。”作者认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反思的巨变时代,崇尚思辨与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警察学要想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重托与厚望,摆脱以往的感性、封闭、滞后状态,就必须积极引入哲学思维,从内容到体系突破既存的警察理论,实现注释警察学到理论警察学的提升,使警察学研究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际上,警察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法治问题、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等,单纯依靠警察自身是无法解释自身的,这就需要哲学思维。警察哲学就是对警察问题的哲学思考。它既从警察现象外部、从社会历史总体,思考警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警察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具体的历史的联系,同时也从警察现象内部,思考警察本质、警察过程、警察问题的哲学意义。在思想史上,任何一个学科的真正思想家,最终必然是哲学家。因为他虽从具体的学科入手,但最后他会发现,许多具体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更宏观、更深沉的思维,这便是哲学。
        作者指出,警察哲学是关于警察学研究、警察建设和警务工作之基本规律的科学。警察哲学是与警察现象领域具体问题紧密结合而又富于意蕴的思维成果。它既不同于一般哲学原理,也不同于警察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学科理论,它是对警察科学和警察实践之规律性的哲学反思,是对警察现象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哲学辨析,是对警察现象未来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警察哲学并不高深莫测。它乃是一门扎根于警察实践活动,深受哲学思想影响,专以警察整体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警察现象的共同本质与普遍规律的学问。警察学与哲学的关系在警察哲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警察哲学是对警察的一般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或者说是根据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所进行的警察学分析。它作为一个中间学科,一头与哲学相连,另一头与具体部门警察学科相接,是联结哲学与警察学的理性桥梁。它既属于哲学学科体系中的部门应用哲学范畴,也是构成警察科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科学的警察观和警学方法论。
        英国管理学家克·霍金森指出:“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警察领导者和警察管理层只有具备了高屋建瓴的哲学思维方式,努力追求孔子所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之境界,才能不断提高其战略管理水平和领导指挥艺术。可以说,警察哲学的素养,决定着警察管理与警务工作的水准和高度。当然,良好的警察哲学素养是通过系统、长期的学问积淀、警学研习和经验积累而逐步形成的。
        从警察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看,“警察实践→警察意识→警察实证科学→警察哲学”,符合人类认识逻辑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知识积累的客观规律。警察实践是警察意识和警察科学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警察实践发展的需要,迫使人们逐步学会运用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警察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门探讨,从而形成了各门具体的警察实证科学。当代警察实践发展的日益复杂化和警察科学不断分化与融合的历史趋势,又必然导致警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哲学化趋势。即要求创立一种既能体现警学特色,又具有哲学思维功能的警察哲学学科去概括、统帅、协调日益发展的开放型警察科学体系。而警察哲学一经形成,便会反过来为各门警察实证科学及警察实践提供科学的警察观和方法论,影响制约整个警察科学的发展,从而构成警察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使警察科学体系日臻完善和成熟。
        中国现代警察学研究及教材的编写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自那时起至今,伴随着中专、专科、本科警察学历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中国现代的警察学理论研究及教材编写先后走过了《公安工作概述(概论)》、《公安学概论》和《公安学基础理论教程》等阶段,初步创立和形成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为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培养警察专门人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张兆端教授主编的《警察学原理》教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和这部《警察哲学》专著的出版,可以说是对警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探索。单从上述不同阶段警学教材和理论专著名称的演变上,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警察学理论研究由具体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渐进历程。
        这部《警察哲学》专著注重了对中外以往研究成果的充分继承与合理借鉴,同时更是作者多年来致力于警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一次综合性理论创新。在撰写过程中,作者力图体现理论的思辨性、知识的趣味性、内容的创新性和体系的完整性。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深入钻研和思考,作者在本书中首次提出并构筑了以“公安”和“治安”为逻辑起点范畴,以“警察”为核心范畴,以“警政”和“警务”为基本概念的一套警学基础理论概念范畴体系。其理论体系框架,除前有绪论开篇叙述警察学及警察哲学基本问题,后有结语展望警察建设和警学研究未来趋势外,主体部分有警察本体论、警政建设论、警务实践论三篇有机构成。这种体系结构,尽管经过了长时间的反复研究和论证,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时代呼唤着理论创新,先进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警察哲学作为整个警察科学的基础理论,其生命力就在于能否紧紧跟上时代发展和警务实践改革的步伐。如果说哲学反映的是时代精神,那么,警察哲学就是时代精神在警察领域的集中体现。愿警察哲学研究方兴未艾,绽放光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周佩荣)

《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一书出版

(2008-12-09)   来源:人民日报

  张兆端撰著的《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哲学视角对警察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视野开阔,分析透彻。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警察学理论进行哲学分析,提出警察哲学是对警察领域基本概念的剖析,是对警察学、警察建设和警务工作基本规律的研究,是对警察领域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警察现象未来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

  继承传统,紧跟时代。该书在继承我国警察学理论研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借鉴国外现代警察建设与警务改革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重点提炼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公安建设与公安改革的基本经验,对当代中国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建设、警察队伍建设与管理战略、警务战略与警务改革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

  思考深入,富有新意。作者提出了以公安和治安为逻辑起点、以警察为核心范畴、以警政和警务为基本概念的警察学基础理论和概念范畴体系。其中,对公安、治安、警察等概念的辩证分析,对警察领域基本矛盾的剖析等,带有一定的创新性,拓宽了警察学理论的研究视野。

警学理论 张兆端 《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