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弘:年轻人应多看侦探少看武侠
“在
这个系列上过法国
作为中国人民
如果说法学教授的身份给何家弘提供了知识背景和写作的素材,那么对他而言,这还是一个少年时代就已萌芽的“文学梦”的延续。“我的第一部小说就是《当红霞洒满天空的时候》,虽然后来没有出版,但其中一些情节也被我用在了《双血型人》和《龙眼石之谜》中”,1977年回京,何家弘在建筑工地上继续修改自己的小说,也有过给文学刊物投稿但石沉大海的经历,后来遇到现在的夫人——他把“得妻如此”看作自己最大的幸运,“她认为我和别的年轻人不一样,一直支持我的小说创作”。
恢复高考后,何家弘选择了法学,搁下了写小说的笔。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士时,他曾经和导师聊起自己的“文学梦”,导师鼓励他不要放弃。1993年,何家弘取得博士学位回国,中间的学术休整期让一直蛰伏的写小说的念头就又冒上来了。“在美国读书期间,我感觉到在法学界中写小说并且能写成畅销书的作家很多,很多是律师写的,大部分是法庭类的小说,侧重于法庭上的辩论,当然也有法庭外的
而重新拿起笔的何家弘对小说写作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法学通俗化的问题,小说如果写得好,不仅更好读、容量大,而且社会影响力也更大。”《韩非子》中说“文以儒乱法,侠以武犯禁”,“现在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流行的是武侠小说,武侠文化和侦探小说虽然都弘扬正义,但武侠小说奉行的是江湖规则不是
“在国外阅读侦探小说是很流行和高雅的行为,西方人喜欢看侦探小说,所以形成与中国不同的文化。因此,我号召中国青年多看侦探小说而不要去看武侠小说,当然前提是中国要有好看的侦探小说。写作和阅读对一种文明、理智的社会文化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具有营造法治行为环境的潜在功能。中国法治的实现取决于公民的法治观念,而法治观念的形成与法律环境的完善又有很大关系。”
“写小说还让我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这都是与学术写作的‘寂寞’不同,写小说带给我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但我科研的任务现在重了,很难有时间再写小说,如果写了一段停下来,要再重新进入写小说的情绪,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小说的构思要费很多心思,法学随笔就相对要容易些。”目前,何家弘将心力更多地倾注在他出任主编的杂志型图书《法学家茶座》上,这是他“法学通俗化”理念的另一实现途径,“目的是让法学走出超凡脱俗的‘象牙塔’,‘茶座’的宗旨就是主张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谈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讲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