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书屋>详细内容

警察书屋

阜新市公安局举办韩金凯文学作品综合集《边地锋镝》首发式

来源:辽宁警网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7-10-07 08:38:52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6日,阜新市公安局举办了韩金凯同志文学作品综合集《边地锋镝》首发式,

 

    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公安局党委宣传部干部韩金凯创作的文学作品综合集《边地锋镝》,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了阜新警方自1997年以来的重大案件纪实文学、散文等90篇,计22.5万字。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作家谢友鄞为该书作序,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地再现了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近十年来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进行的不懈努力,讴歌了全市广大公安民警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的良好精神风貌,读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同时,也是作者由热爱到走上文学道路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读来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首发式上,市作协领导、会员及各县、区分局、支队政治处主任、市公安局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30余人就韩金凯同志文学作品综合集《边地锋镝》的出版进行了座谈、发言,韩金凯同志简要介绍了创作经历及体会。

 

 

韩金凯小传

 

    韩金凯,笔名金鹰,男,1967年8月生,靠自学取得大学中文专科、法律本科文凭。曾经从事过管片民警、户籍民警工作多年,现供职于阜新市公安局党委宣传部。自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由于连年笔耕不缀,至今已有近千篇公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新闻作品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其中诗歌《爱的情感》获千禧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优秀奖,《一串玛瑙项链露马脚》、《父亲脸上的笑容》等作品在“阜新日报”、“阜新人民广播电台”征文中先后获奖。2000年加入阜新市作家协会,2006年成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坛猎人韩金凯

——序韩金凯文学作品综合集《边地锋镝》

 

谢友鄞

 

    我早知道,公安系统是藏龙卧虎之地。但我认识韩金凯,还是觉得意外。他着便装时,谈小说,谈诗歌,谈绘画,一介书生,谦和儒雅。他换上警服,更让人眼睛一亮,一位青年警官,英气勃勃地向我们走来。

 

    我俯下头,看他的文章。我在文字堆里摸爬滚打几十年,就像一个老战士,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闻惯了火药硝烟味。就像一名侦察员,即使风吹草动,也能判断出对方位置,确定他是否抢占了制高点。我从韩金凯的文字,判定他是一名“文坛猎人”。这种称谓,在世界文坛上,是对具有文学和新闻双重性写作者的称谓,是一种独特的荣誉。

 

    我以为,文字不但能看,也能触摸,有凸凹感,铮铮骨气;文字还能闻,色香味俱全。我看着摸着嗅着韩金凯的文字,一篇篇警界故事活灵活现。我突出感到一个“真”字,故事真实,作者感情真诚。在假货泛滥,真情实感贬值的风气下,一名公安战线的作家和宣传工作者,便肩负了更大的道义责任。韩金凯虽然年轻,却义不容辞挑起了这副重担。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到阜新公安人的风雨征程,辉煌战绩, 是一部血肉贲张的阜新警界人物史,弥足珍贵。

 

    我赞赏韩金凯的写作风格,他写破案,常常与地域特色,人文景观结合起来。你看:“阜新市细河风景区月亮湾公园,一个弯型广场,紧紧依傍着阜新的母亲河__细河。这就是月亮湾!夜色降临时,彩灯辉映下的月亮湾格外壮美。五彩光影延伸到结冰的河面上。每到傍晚,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散步。然而,曾几何时,一伙猖狂的劫匪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读者从浓浓的乡情中惊醒,悬念陡然而生。

 

    一个优秀作家,应该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应具备强烈的现场感。想象力是衡量作家天才的标准,想象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但想象也能致人于死地。美国《生物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几名大学生与一个年轻人开玩笑,把他的双手和双脚捆起来,再把眼睛蒙住,抬到一条废弃的铁轨上。这名被绑者,不知道自己卧的铁轨已经不使用。远处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又飞驰而去。年轻人拼命挣扎,后来不动弹,竟死了。这是因心理暗示,造成心脏麻痹,致人死亡的例子。所以说,想象也是有度的。韩金凯将文学魅力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

 

    鲁迅说:“哪怕是一个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哭绝不会是首音乐。”韩金凯当然不例外。他源源不断的写作,来源于他源源不断的读书,学习。他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引用一位教育家的话说:一个人不爱读书,是真孤独。韩金凯不孤独。他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迷。”他回忆学生时代:“那年夏天的一天,放学回家,因急于看看刚刚买来的《沈从文名作欣赏》,骑车到中途,我干脆在路边树林中,选个空地坐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不知不觉天空中电闪雷鸣,我这才醒过神儿。”何等生动,何等可爱。只有读书,大量的读书,才会使人变得更生动,更可爱。

 

    对于搞创作的人,我不相信神童,不相信心气浮躁者,更不相信趋炎附势和耀武扬威的家伙。我相信人格的力量,是支撑文字的脊梁。我相信生活厚重,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基本元素。鲜活的本土文化,是作家耀眼的标签。我在《我的标签》一文里说过:我们谁都逃不出标签的制约。流浪是诗人的标签,广告是商家的标签,一头短发是女权主义标签,满头长发是摇滚乐手的标签。眼泪是初次失恋的标签,自嘲是失败的标签。电脑洋文驾驶证是白领标签。厚厚窗帘加一壶浓茶是闭门怀旧者的标签。有人衣冠不整地坐在电脑前,是先锋派诗人的标签。还有人在牛仔裤波棱盖上挖俩洞,是反叛者的标签,他们总喜欢看着路标朝相反的方向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派一个师参战。德国人说,如果加拿大人能战斗,那么一条蛇就能抽一斗烟。结果这个师消灭的德军,是他自己人数的两倍。后来这支英雄师的标志,就是一条抽着烟的蛇。韩金凯拥有这部书,拥有里面几百篇栉风沐雨的文字,便戴上了文坛猎人的显赫标签。

 

(作者系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我的创作经历及出书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做为《边地锋镝》一书的作者,我对各级领导、各位老师、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在百忙之中光临《边地锋镝》一书的首发式表示由衷地感谢!《边地锋镝》一书能够顺利出版,与在座各位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首先,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就自己的创作经历及出书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出书,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遥远的梦。而这梦想来源于从小到大对文学的向往与痴迷。记得在中学年代,我便阅读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到世界经典作家的著作:从《白话聊斋》、《鲁迅选集》、《沈从文名作欣赏》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等古今中外小说、杂文、戏剧故事等。高中几年,我更是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文学方面的书籍。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为了买到更多的好书。我千方百计地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节省下来用于购书。所购的多是文学方面的书籍。记得上高中时的一年夏天放学回家,因急于想看刚刚买来的那本《沈从文名作欣赏》,骑车到中途,我干脆到路边树林中,选个空地坐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不知不觉间天空中电闪雷鸣,我这才醒过神来,收藏好书急忙往家赶,结果被浇得透心凉。

 

    参加公安工作后,我参加了辽宁大学中文自考函授班学习直至毕业。并结合学习教材,阅读了—定数量的古今中外文学专著。后来,看到同行中的老师、文友把工作中真实案例故事及人生感悟写进《阜新日报 .周末》,我在阅读时感到特别脍炙人口。时间久了,便也萌生出想写点东西的念头。于是,工作之余也动起笔来。先从身边的好人好事写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小试牛刀及编辑老师们的指点,竟也慢慢通路啦。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钻研,一来二去还真有一些“豆腐块”在报刊、电台问世,也算多多少满足了自己的一点点“虚荣心”、从此便乐此不疲。把稿件源源不断地投往媒体。香港回归前,我读了香港被侵占以来百十年来的屈辱历史介绍,参加了原《阜新公安报》举办的诗歌、散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又参加了河北省邢台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千禧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其中—首《爱的情感》诗歌荣获优秀奖,被收入诗集《新千年的祝福》中。

 

    而立之年,头脑中的这颗文学的种子在接受了众多的文学滋养之后,更加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便开始广泛涉猎文学书籍。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注意利用—切闲暇时间读书。对于同事们津津乐道的玩麻将、甩扑克,我很少参加。真正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地!记得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连看犯罪嫌疑人的时间,都不忘拿一本书看。

 

    经过几年的练笔写作,达到了报纸有名、电台有声。于2001年冬季,被借调到市局,并2002年7月末正式调入市公安局宣传部门从事专职宣传工作。随着视野的扩大,我心中的创作激情被点燃,写作热情更为高涨,凭着一股钻研的劲头和旺盛的工作干劲,采写了一系列反映公安题材的公安报告文学、散文、人物通讯等,刊发在近年的—些市、省、中央级新闻媒体及文学刊物上。我也因此连续两年被市局荣记个人三等功。此外,我的新闻作品多次获《阜新日报》好新闻奖及市委政法委、市记协综合治理好新闻奖。多年来,我不辞辛苦,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宣传工作及文学写作上,在传媒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方便工作,我还在经济不太宽裕的情况下,舍得投入。在调到宣传科的第二年便购置了电脑,以便于节假日、业余时间在家查找资料、利用电子邮件传稿,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耕耘,我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及互联网上发表文学作品、新闻稿件千余篇,达到数十万字。

 

    这次出的文学作品综合集中的近百篇文章,都是从近年来在各级媒体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经过八个月业余时间的整理加工,校对、编辑设计,其中的辛劳和甘苦不必细说,正所谓不干不知道,干完才知道。现在这本书终于摆到各位名家的面前。孩子的丑俊并不重要,毕竟是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结晶。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领导的品评和指点。在此,我首先感谢我的老师和领导,为我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几乎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他们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其次,感谢政治部宣传科的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的才能引导着我,是他们的敬业精神激励着我,使我的写作水准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不辜负各位领导、老师和朋友们的期望,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继续深入探索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创作源泉,争取在文学创作上走出初级阶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多出精品,取得更大的成就,以此来回报各位老师、领导和朋友们的厚爱。

 

    因时间关系,先汇报到这,谢谢大家!

韩金凯文学作品|《边地锋镝》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