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生活>详细内容

警察生活

探访反扒民警的反扒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纳葳 发布时间:2005-06-20 18:41:13 浏览次数: 【字体:

     去年的热门电影《天下无贼》似乎在告诉我们:天下的贼原本存在于人的心,心里有,它就有;心里无,它就无。然而,当今天下,贼毕竟又存在着。即便经济发达如美国,即便文明辉煌如欧洲,贼这个群落也没有绝迹。而在古都西安,当然也不可能绝了贼的身影。

    正因为承认贼的存在,西安市的警察队伍中就有了特殊的一支——专门负责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反扒的民警。

  抓贼ABC

  西安市有将近300条公交线路,每条线路有20多个站点;有3500多辆公共汽车和电车,1万多辆出租车和1500多辆租赁车,这些线路和车辆的治安管理及所发案件的侦破,均由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公交分局来承担。而公交分局下设六个外勤大队,总共有169名民警——责任如此重大,人数却是如此之少,有点不成比例。

  六大队民警汉西平告诉记者,反扒民警一年四季的主要工作就是上街抓小偷,工作时间当然得押着小偷的作案时间。一般早班车、上下班高峰等乘客多的时候,都是小偷最容易出现的时段;钟楼、小寨、大雁塔、师大附近、张家堡等大站则是小偷最容易出没的地段。深夜行人稀少时,也是发案高峰时段,这种时候,小偷们往往会变得肆无忌惮,几乎和明抢一样。

  目前在西安市面上活动的小偷大约有这样几种成分:一是本地老贼,其中大部分都是吸毒人员,靠偷来吸毒;二是全国流窜作案的人;三是一些生活无着的聋哑人;四是从西部来的一些受大人控制的少数民族小孩;五是来自贫困区县的流浪儿童。

  小偷的作案手法也是由规律可循的:其一“送车”(小偷黑话)。这类小偷专门乘乘客上车拥挤时混水摸鱼。他们往往拎个提包、或拿张报纸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却不上车。他们的目光和一般乘客不同,总是游弋在乘客之间,而不是注意车门或车上,以寻找猎物。其二是在车厢里作案。在车厢里的普通乘客很少移动,即便移动也是向人少的地方动,目光总是注视车窗外;而小偷正好相反,故意挤人不说,还总是看别人的口袋,寻找下手的机会。其三,小偷作案时,抓扶手的那只手会突然间变得紧张起来。乘客只要在这几个环节适当注意,应该可以避免成为猎物。

  反扒民警抓住贼后,要经过审讯、赃物估价、做出处理决定等工作程序,完成有关程序,一般得五六个小时。如果抓到的是聋哑人或少数民族小孩,还得找翻译。有些小偷被抓后,会自残或装病,碰到这种情况,还得送他们到医院检查。

  甘苦谁人知

  6月初的一天下午,记者来到公交分局六大队。这个大队的办公地点设在公交六公司一座单面楼一层的西边。副大队长张长利告诉记者,他最初干上这个工作时感觉特别好,因为一天到晚逛大街不说,坐车还不用掏钱。但是二十年干下来,算是体会到了其中独有的酸甜苦辣。正像一位民警的妻子所言,反扒民警的日子是“两头不见阳光,日子过得跟贼似的。”

  因为工作时间是“押”着小偷的,反扒警察的工作总是从大清早就开始,深夜才能结束。工作的时候,发现目标就要跟踪。小偷如果不下手,就只能一直跟下去,整天都一无所获也是常有的事。而如果逮了个正着,首先就要进行贴身肉搏战。这个过程中,小偷不定使出什么招来。小偷作案常常带有刀片、镊子、匕首等工具,而反扒民警虽说装备有防刺背心、伸缩警棍,但防刺背心夏天根本没法穿,秘密跟踪时也很难使用伸缩警棍,平常手中就只有一副手铐,伤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公交分局现在在编的169位民警中,一多半都受过伤。

  经常赤膊上阵,理应有敏捷的身手。而敏捷身手的保持,又需要天长日久的训练。可是,公交分局各大队目前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大都寄居在相应的公交公司。以六大队为例,13位民警只有公交六公司提供的四间十六七平米的办公房。场地如此局促,他们还是辟出一间来作训练房,然而里面就只有哑铃、握力器、羽毛球等普通锻炼用器材,使用再多也不可能达到训练的层次。训练条件的简陋,又给他们增加了一份危险。此外,小偷人群复杂,民警还经常面临被各种疾病传染的危险,为了尽可能防范,他们的衣服便经常散发着“84”消毒液的味道。

  对反扒民警而言,像常人一样正常上下班、享受节假日和正常的一日三餐从来都是奢望,自然也就无力照顾家人了。张长利说他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他只接送过不到5次。面对妻子和孩子时,所有的反扒民警都有一种情感——愧疚。不仅如此,反扒民警干的是刑警的活,拿的却是治安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低下。此外,由于工作面窄,社会交往不广,面对孩子上学、家属下岗、住房等问题时,会格外困难。

反扒 民警生活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