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生活>详细内容

警察生活

夫妻警务室 谁个最称心

来源:人民公安 作者:韩红芝 刘美兰 发布时间:2009-11-01 22:32:34 浏览次数: 【字体:

  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偏远乡村,没有霓虹灯,没有车水马龙。

  女主人余芳告诉记者,每晚,她打开警务室的门,伸手不见五指,看到的都是满天的星星,那些可以看到的灯光,是从村民门缝和窗户里透出来的。

  偶尔,远处会传来阵阵犬吠。

  故事的男主人公周兴国现年50岁,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公安局纪山派出所副所长、岳山警务室民警,却被群众称为“周大姐”。不是他长得脂粉气浓,是因为他对群众始终捧出一份爱心,脸上总是洋溢着可亲的笑容。

  他扎根基层21年,被评为荆门市“精彩新闻人物”、全省优秀科所队长、首届“荆楚十大爱民警察”,荣立个人二等功……

  他成天做的就是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的事儿,虽是鸡毛蒜皮,却一直乐此不疲。他说:“无论收获多少奖牌,还是每次经过老百姓家门,他们热情地拉我进门小坐时的那种感觉更让人觉得实在。”

  今年2月,他动员妻子,把小家搬进了警务室,妻子成了一名义务治安协管员,从此建起了湖北省第一个夫妻乡村警务室。

  夫唱妇随

  21年来,周兴国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纪山派出所是他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2005年,他接管了工作量和人口最多的责任区———岳山警务区。这个警务区方圆60平方公里,有6个村、61个村民小组、3788户、1.3万常住人口,207国道、荆沙铁路纵贯其间,最远的乡村离派出所20多公里,出一次警需半个小时才能赶到。

  2007年5月,在公安部“三基”工程建设的活动中,派出所决定设立岳山警务室。岳山米厂老板杜克峰听说后,主动找到周兴国,无偿地提供给他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子位于辖区中心地带,下乡、出警、老百姓办事都方便,最合适不过,周兴国从此有了工作的落脚点。

  在妻子余芳眼里,周兴国一直是个大忙人,每天一大早就骑摩托车下乡,晚上回家的时候常常是一身的泥水一身的灰。

  丈夫忙工作,妻子就忙家务和孩子的教育。

  日复一日。

  有时,余芳禁不住问:“你这么累,都在外面忙什么?”周兴国总是一句话:“工作上的事情你不必过问。”

  其实,余芳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介入老公的工作。而自从建起岳山警务室后,周兴国回家的次数少了,忙晚了就在警务室休息。余芳偶尔也会过去帮助打理一下,有时,她在周兴国“到乡里兜一下风”的提议下,坐上摩托车,跟着丈夫到村里转,遇上老公调解纠纷,就帮助劝解一下当事人。好几次,群众好奇地问:“周所长,分来女警官了?”周兴国神秘地笑笑:“是我老婆,义务治安协管员。”

  余芳感觉不对劲,回家问他,周兴国却说:“老婆,和我一起住到警务室吧,我们俩一起工作多好。”

  “什么?你疯了,我到警务室干吗?你以前不是叫我不必过问你工作上的事情吗?”余芳直摇头。

  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余芳理解了,家务事和孩子的教育不要他操心,自己也做到了,甚至经常帮助别人,余芳都认了。如今,好不容易等到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自己也放下小生意,可以享享福了。没想到,丈夫却要把家搬到离集镇10多公里的乡下,余芳想不通,也不愿意去遭那份罪。

  周兴国并未责怪妻子,也没再提搬进警务室的事情。

  大年初二一大早,正准备和妻子一起到娘家拜年的周兴国突然接到严庙村治保主任电话,说该村3组要发生人命案了。周兴国要妻子一起去,因为担心丈夫的安全,余芳跟到了现场。

  一进门,两个老人就抱住周兴国的腿,大喊媳妇是扫帚星,要把她杀了。受到指责的媳妇抱住余芳的腿,哭诉起自己在婆家受到的种种委屈。周兴国夫妻边劝边问,原来,婆媳二人因口角引发纠纷,媳妇一怒之下用菜刀把给婆婆帮忙的丈夫背部砍了一刀。周兴国赶到医院,发现其丈夫只是皮外伤,并不严重,就和妻子反复分头做工作,直到下午1点多,婆媳言和,媳妇在周兴国夫妇陪同下去医院接回丈夫,周兴国夫妻才离开。

  那天的经历,让余芳真正明白,丈夫丢不下辖区的老百姓,老百姓也离不开丈夫的工作。春节一过,余芳收拾好衣物,“以后就住警务室吧,我来给你帮忙。”

  其实,余芳搬进警务室还有自己的“私心”。他担心丈夫工作太累,身体扛不下来。

  去年11月的一个傍晚,周兴国接到报警,去村里处理一起家庭纠纷,刚赶到现场,当事妇女却跳进门前的堰塘。周兴国跟着跳下去,救起了妇女。初冬季节,他拖着一身的湿衣服平息纠纷回来就病倒在床一个星期,后来一段时间,周兴国晚上经常做噩梦,每一次梦境都是被拽入水底,医生说是压力大导致的精神抑郁症,经过两个月的药物调养才勉强恢复。

  周兴国的这段经历他没有告诉别人,但妻子知道,他不能太操劳。

  把小家搬进警务室,为老公分忧,余芳就是抱着这样的初衷走进了乡村警务室工作。

  乡村里不可缺少的“编外警察”

  余芳的到来,给了村民不小的震动。

  别看余芳是一个不着警服的“编外警察”,却身兼数职。来了报警的,她就是接警员;来了办理户口、证件的,她就是户口协管员;村民有什么案件弄不懂,前来咨询,她又成了法制宣传员。

  空闲下来的时候,她会主动到村里走走,和村民们聊天沟通,问有没有需要代办的户口证件,也会邀请村民到警务室坐,征求工作意见,很快就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有了大事小情都愿意找她商量,发生了家庭纠纷也会请余芳到家里评评理。

  “她到了警务室,不仅帮我洗衣做饭、整理内务,还和我一起走村串户,在调处纠纷和家庭矛盾中,她更容易和女同志沟通,我不在警务室,她就帮我接待群众,免去了村民的来回奔波。”说起妻子,周兴国满脸的感动。

  5月4日,岳山村一组老太太杜克珍来警务室找到余芳,说她的弟弟雷万春46岁了,20年前就去荆州打工,很少回家,前些年户口普查时漏掉了,成了黑户,不知道能不能帮助解决。余芳记录下情况,告诉老人,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随后,周兴国到村里进行详细调查,按照程序为雷万春补办了户口,并送上门,前后时间不到一个星期。

  走在各个村里,会有很多的老百姓告诉你,周兴国夫妇这4个月来为村民做的一件件实事:患有绝症的云梅走投无路,想开赌场,赚钱治病,是周兴国夫妇上门劝阻了,并为她申办了低保;贫困户杨国玉没钱买种子、化肥,周兴国夫妇悄悄地买了送上门;老上访户潘峰亮在他们的帮助下停访息诉,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路;因邻里纠纷想不开的李英芝先后3次到警务室来,余芳一次次耐心倾听,并和她推心置腹地谈过之后,李英芝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在严庙村,还流传着周兴国夫妻真心帮助一个破碎的家庭重拾幸福的故事。

  严庙村8组的严传贵和妻子田华珍感情不和,多年前各自外出打工,留下未成年的一对儿子不管。2006年,18岁的大儿子严峰峰盗窃作案后潜逃,2007年,周兴国从黑龙江将其抓获归案。那次,跟着追逃的丈夫出去“见世面”的余芳一路上细心照顾严峰峰,多年没有感受家庭温暖的严峰峰被周兴国夫妇深深感动,刚被带进派出所,他就跪在地上:“周伯伯,余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定要重新做人!”

  2008年底,刑满释放的严峰峰回家得知弟弟因厌世在深圳服毒自杀,强烈的刺激让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成天在外流浪,露宿在街头。那段时间,严峰峰谁也不认,但每次只要周兴国喊一声“峰峰,过来。”严峰峰就会乖乖地过来:“干爹,我来了。”周兴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多次和严传贵、田华珍联系,希望他们回来带孩子去看病,却遭到拒绝。余芳急了,她四处打听,找来医生诊断,医生说只是轻度的精神分裂症,及时治疗可以痊愈。周兴国想方设法帮严峰峰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天按时给他送吃的喝的,不懈地与其父母电话联系。

  2月中旬,田华珍终于答应回来,周兴国又筹集到1800元钱,交给田华珍,叫她赶紧陪孩子去看病,一个月后痊愈。期间,周兴国又不断地劝严传贵夫妻和好,一起过日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对分居10多年的夫妻在周兴国夫妻的撮合下,终于认识到不能再抛弃孩子了。

  3月中旬,田华珍母子前往深圳与丈夫团聚。上车前,田华珍拉着余芳的手泪流满面:“妹子,谢谢你们,是你们夫妻让我再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以后我一定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慈爱的母亲。”

  一次次为村民办事,一次次成功地化解矛盾纠纷,一次次看到受到帮助的村民脸上绽放出笑容,余芳心中有了强烈的成就感。有时,他们夫妻在村里工作到了吃饭时间,会有很多村民争相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有时,回到警务室,看到门口不知是哪个村民送来的青菜、鱼、油等生活用品,余芳的内心暖暖的,充满了感动。她突然觉得,这里的老百姓也那么需要她。

  和谐的乡村

  在农村,文化生活贫乏,老百姓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虽然大案不多,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多发。小案和小纠纷不处理好,也容易诱发大案件。

  自从妻子驻警务室后,周兴国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工作。他要把警务室建成村民的一个文化阵地,为村民提供学习场所。于是,出资购买、找亲朋好友借,周兴国夫妇弄来各类书籍1000余册,在警务室开设了阅览室,村民可以随时借阅需要的书籍。

  3月,他们创办了《岳山警务报》,每半月印制一次,免费送发到村民手中,内容涉及警情通报、治安防范、法制宣传、以案说法、说知心话、征求意见等六个方面。每个栏目,他们都用心良苦。周边地区发生的各类案件,他们都及时编出来提示村民加强防范;少数贪图便宜的村民有购买赃车的迹象,他们就以案说法,告诉村民购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机动车辆,一旦查明是赃物也以购买赃物论处,打消他们贪小便宜的念头;走访中发现少数家庭婆媳关系不好,不孝敬老人,却又不便明说,他们就采取说知心话的方式,编写类似的故事感召人……

  今年1月,付场村的大龄青年赵某经人介绍与外村的离异女子余某结为夫妻。没想到刚过门,公婆就怎么看媳妇都不顺眼,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媳妇不孝顺、不勤快。3月底,赵某一气之下将妻子暴打一顿,赶回了娘家。这下,娘家人可不依了,扬言要找人来“修理”赵某。得知信息,周兴国夫妻立刻上门做工作,要赵某到娘家赔礼道歉,接回妻子,并出面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希望他们互敬互爱。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周兴国还是觉得不踏实。4月上旬,在第三期警务报“说知心话”栏目中,专门编了一篇反映婆媳关系相处艺术的文章,有意识地送给赵某的父亲:“大哥,我们警务室编了一份报纸,请你们家帮助提提意见。”几天后,周兴国又来到他家:“大哥,报纸看了没有?有什么意见和感想?”赵某的父亲不好意思地说:“老弟,你还蛮鬼呢,要劝我们还用讲故事来开导啊。你放心,我和老婆说过了,以后就不干涉儿女的生活了,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周兴国见状,高兴地笑了。

  付场村村民全正林以前曾多次遭遇诈骗,自从看到《岳山警务报》后,如获至宝,把每一期都收藏起来,反复看。他还和别人分享看报的感受,他说,他最喜欢“治安防范”和“以案说法”栏目。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有了阅览室,有了警务报,村民的文化生活变得充实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蔚然成风。有村民编顺口溜赞道:“岳山警务报,家家都需要,只要认真看,案件减一半。”

  周兴国夫妻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一方乡村的平安和谐:今年以来,岳山夫妻警务室辖区60平方公里实现了零发案。

夫妻警务室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