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察与石头的缘
在鹤壁市公安局,有一个酷爱石头的警察,叫纪国荣,因喜欢石头,人称“石头纪”,如今他摆弄石头已六个年头了,走进他的家门,你便能看到他的石头,大的,古朴典雅,千姿百态;小的,俊秀自然,玲珑剔透,《百鸟朝凤》《淇河金龟》《荷叶飘香》《日全食》《日出太行》《钟馗》等等,光听石头的名字就让人望景生情。其中有一块石头《黄河母亲》令人叫绝,老纪说:这是他和石友在淇河滩捡到的,当时也没太引起注意,回到家后经过清洗、去水锈,发现此石极像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哺育着婴儿。这使他想起10年前在郑州参观黄河游览区时看到的雕塑《黄河母亲》,当时还给参观的人每人发了一个小型雕塑《黄河母亲》留做纪念,于是老纪翻箱倒柜,从新家到老家,终于将《黄河母亲》找了出来,与石头一比较,太像了,真是太像了。
说起老纪玩石头,也挺有意思,老纪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跳舞,休息时看看电视,找找同学、战友叙叙旧,侃侃大山。一日老纪同别人去淇河游泳,上岸时,坐在河滩上休息,顺手拿起一块石头摆弄着。细看石头“丑”极了,两个黑窟窿,龇着牙,像个骷髅头。觉得好玩,拿回家中,凡来家中之人,谁见谁说难看,太“丑”了。忽一日,老纪看到一本石头杂志,书中这样写道:石乐人乐,以石作乐;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养性;石道人道,以石悟道。顿时悟性大发。“丑”不就是美吗?收集石头多好啊!于是老纪开始了捡石头的日子,捡到石头后便装入编织袋内,背回家中,每当路上有人问起,老纪背的啥时,石头?他觉得不好意思,也怕别人不理解,便说:“红薯”。有时遇到好事之人想要两块“红薯”,打开编织袋一看,是石头,觉得好笑,说,老纪弄石头,神经病。在别人眼里,一个警察捡石头背回家,太不可思议了,老纪也不管那些,照捡不误。记得有一次同石友捡石头,误了公交车,就走了二十几里路,脚上打了三个泡,硬把几块石头背了回来。为了捡石头,星期天、节假日,老纪与石友带上干粮上山、下河,少则一天,多则五天,为找石头,去过山西,上过河北,到过黄河,住过车马店,睡过农家屋……
随着时间的延续,老纪的石头也越集越多,从屋里到屋外,从客厅到卧室,从凉台到床下,无处不见他的石头,于是老纪准备给他的石头屋取个雅致的名字:“吉祥石屋”、“美石人家”、“奇石轩”、“清风石苑”等等列了一大串。让老婆过目,老婆看后便说,我给你取个名字:“石料场”最合适。最后,经石友讨论、比较,“奇石料场”选中,于是“奇石料场”挂上门头。
来看石头的人越来越多,有请来的,有不请自来的。有一句话叫做人过百,形形色色,看过石头的人,有的得到了享受,有的不以为然,其中一老战友看过石头后送他上联:左看石头一个,右看石头一堆,傻大粗笨脏黑土灰,吃苦受累有啥意思。老纪哈哈一笑,了之。又有一老同学看过石头后,大加赞赏,又送下联: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瘦漏透皱奇秀险幽,享受人间无穷乐趣。老纪又哈哈一笑,了之。看罢上联,看下联,老纪随口一句“雅俗共赏”,于是这副对联挂在“奇石料场”正中。
要问老纪捡了多少石头,他也说不清,反正是扔了捡,捡了扔,加上“喜新不厌旧”,至少也有800块。在收藏石头的过程中,最让老纪欣慰的是,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广交了朋友,开阔了视野。在目前公安机关开展的大练兵活动中,老纪跑100米、1000米均能顺利达标,敢和年轻人比个高低,他说这都是捡石头的结果。
老纪玩石头虽然有些年头了,但老纪从不自满,每当有人来欣赏他的石头,他都会一一向别人介绍,还虚心向别人请教。同时他还把来欣赏石头的人介绍到其他石友中去,他说这叫“资源共享”,让大家都享受到石头的乐趣。
老纪收藏的石头主要是当地的淇河石和太行石,不打磨也不上光,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用当前最时髦的话说叫“纯绿色”石头吧。一块石头,一个奇妙的故事,诱人琢磨和领悟,一块石头,一道意境深远的歌,让人久久回味,绕梁数日,一块石头,一片风光美好的天地,让人留连忘返。石头,有着不同凡响之美。美在石中,意在石外,让人百看不厌。
眼下,老纪还正在上班,平时也很忙,难得有个休息时间,他说如果退休了,他要好好整理整理他的石头,把所有的石头都配上底座,都起个好名字,让更多的人都来欣赏他的石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