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追捧、苛求,警察的复位
曾几何,面对并非风平浪静的社会治安,我们习惯了一个口号:“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但价值多元、金钱适用领域扩大、道德体系和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化的今天,人们无法再以传统的心态平静地面对令人忧心忡忡的现实。“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变成了:“见义勇为是傻蛋,无私奉献讲条件。”。于是发生了救人者与被救方讨价还价而让溺水者活活淹死的悲剧,出现了麻木的群众纷纷逃离,而黄花闺女被裸体示众无人问津的怪事。
人心不古,呜呼!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均会为之扼腕捶胸,但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现场,会不会义愤填膺,拨刀相助?答案当然不全是肯定!我们自己靠不住自己,那就更多地依赖一种色彩——橄榄绿,他们能无时不在地“危难之处显身手”,覆盖社会所有的杂色。
既然如此,人们便将过多的期望寄托在警察身上。“110”或“119”一拨,万事大吉!隔岸观火,看热闹,摆玄谈,坐等警察的出现。反正警察是万能的,可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毛泽东的那句话变成了:“警察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警察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成为高贵的骑士,独行侠一样扫妖除魔。“凡耐心等待者,吾均能拯救之”!在这个许多人并不想当英雄的年代,却又有那么多人渴望英雄的出现。方红宵的名字是那样的让我们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当一个警察英勇地倒在罪犯的枪口下,成都市曾出现万人空巷参加追悼会的场景;……。
如果社会真正发达到各司其职,不用我们照顾自身安全的状态,那当然是好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增强对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匡扶人间正气,抵制世上邪恶!在“110”和“119”到来之前,是否可以少去许多类似上述的悲剧和闹剧,是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呢?
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们公安工作的一大法宝,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今天,群众路线越来越行路艰难!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个中原委是什么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热火烧身”等等是群众们主要的顾虑。除此之外,人们对警察的期望和要求与日俱增,恐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这当然归功于那些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的“造神”运动:警察叔叔坐在治安岗亭中等待小姑娘交上一分硬币,这恐怕是许多人对中国公安的原初记忆。这首儿歌在几代人口中传唱,我们的印象里,中国公安就依然还是那样的公安!中国警察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铁面无私,没有七情六欲,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智勇双全(这样的词语在汉语中可以找出很多)。他们何止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百毒不侵”的金刚斗士!人们掉入了认识上的泥沼,“公安”中的一部分人也陷入认同上的陷阱,以为自己真是与常人大相径庭的超人;一旦鹤立鸡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发现高出不甚寒冷,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便衣警察》、《今天不休息》、《苍天在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到新近播出的《刑警本色》,中国警察在我们认知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爬行!在我们渐渐地可以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群体的时候,许多人又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公安队伍中怎么也有害群之马?与CIA和CID比起来,中国警察怎的那么差劲!于是各种各样的民间歌谣在城市与乡村发轫,广为传唱。“大檐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长期以来人们给公安造就了贵族地位,习惯成自然;公安本身也已经习惯了那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社会体制改革了,国民不再虔诚而盲从,在公安的眼中,他们变得那么挑剔,那么苛求,一时还难以适应。
人们将“贵族”请下了厅堂,同时又将另类贵族的头衔安在中国公安的头上。“公安”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对待!我曾在长途公共汽车上给一位老人让了座,售票员叫一位妇女将孩子抱起来腾出位子给我,那位母亲居然振振有词地说:“他是警察,让他学雷锋学到底噻!”。我没有言语,由于警服的包装,众目睽睽之下,我就是只能助人而无需人助的神仙。车顶太低,我勾着头,直到下车,但腰杆始终挺得笔直。这就是生活中的警察,有时候还真得死要面子活受罪,而这仅仅是警察生涯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还有很多人希望警察是“神灯”中的仆人,想他出现(自己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时立即出现,想他消失时(自己可能制造困难和危险时)就立刻消失。大家在乘车或驾车遇到塞车的时候,总会愤愤不平地说:交警到哪里去了,怎不来管一管!违章者在接受处罚时,总会恨恨地说:啥事不做,就知道罚款!你看,警察掉进了“做事逗人恨,不做事更逗人恨!”的风箱。警察要想两全其美、功德圆满太难了!
如此来说,岂不无计可施了?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使公安工作适应这个大前提已经成为社会学家和公安理论学家重要的研究课题。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苛求一夜之间扫荡污泥浊水,也不社能在短时间内要求所有国民自觉地遵守全部的规章制度!现在我们的社会实行市场经济,同时也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警察应该承受一些误解和偏执,人们也应该理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中国警察!但是对于警察这个既然已经赋予特殊称号的群体来说,如果等待国民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提高自身的素质,未免落入“鸡蛋和母鸡”的悖论。今天,欲望和邪恶无限制地膨胀,治安管理和违法犯罪像牛市的股票指数一样不断地攀升,我们的警察不能等待和守望,只能超越,与国际接轨,剔除“初级阶段警察”的言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力求给纳税人一个最好的交待。
读完祝勇上个世纪出的一本随笔《改写记忆》之后,我知道记忆真的能够改写。记忆被时时改写,作者就成了“行走的祝勇”,我们也才能成其为“行走的人”,社会才是运动着的社会!如此,在我看来警察是一种职业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信仰!警察是一个平常的人而不是带着光环的称号!警察首先应该是班主任其次才是執法者!把警察当作一种职业应该是大多数中国“公安”的分内之事,将警察视作一种信仰只是一个远期目标。警察不是什么“神”或“圣”,也不是什么“贵族”,他们也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喜怒哀乐爱欲恨,他们也是芸芸众生之中一个个忙乎着生计、经营着世务的平凡人。他们也会下岗,会犯错,也可能面对危险和困难而手足无措!为此,中国警察必须脚踏实地,谦虚谨慎,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原先虚拟的尘埃落定成坚实的大地,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事;不能站在高高的岗台上俯瞰社会层面,而应在社会的河流中使尽浑身解数,力求社会一个真正的认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唤起人们的清醒认识,以自身的形象倡议人们的实际行动!“天地之间有杆秤,砣是老百姓”,时时刻刻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完成警察的复位,这样我们的不朽的公安事业才有真正的希望!
真如是,我还不想改写记忆了,记忆一旦被改写,属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被抹煞去,留给我们的除开全新的视点之外,还有什么历史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保持对于中国公安原来的记忆,说不定更有利于我们去掉对他们的依赖、追捧和苛求,更有利于他们回复远处的本位,更有利于中国警察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人心不古,呜呼!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均会为之扼腕捶胸,但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现场,会不会义愤填膺,拨刀相助?答案当然不全是肯定!我们自己靠不住自己,那就更多地依赖一种色彩——橄榄绿,他们能无时不在地“危难之处显身手”,覆盖社会所有的杂色。
既然如此,人们便将过多的期望寄托在警察身上。“110”或“119”一拨,万事大吉!隔岸观火,看热闹,摆玄谈,坐等警察的出现。反正警察是万能的,可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毛泽东的那句话变成了:“警察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警察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成为高贵的骑士,独行侠一样扫妖除魔。“凡耐心等待者,吾均能拯救之”!在这个许多人并不想当英雄的年代,却又有那么多人渴望英雄的出现。方红宵的名字是那样的让我们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当一个警察英勇地倒在罪犯的枪口下,成都市曾出现万人空巷参加追悼会的场景;……。
如果社会真正发达到各司其职,不用我们照顾自身安全的状态,那当然是好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增强对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匡扶人间正气,抵制世上邪恶!在“110”和“119”到来之前,是否可以少去许多类似上述的悲剧和闹剧,是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呢?
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们公安工作的一大法宝,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今天,群众路线越来越行路艰难!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个中原委是什么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热火烧身”等等是群众们主要的顾虑。除此之外,人们对警察的期望和要求与日俱增,恐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这当然归功于那些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的“造神”运动:警察叔叔坐在治安岗亭中等待小姑娘交上一分硬币,这恐怕是许多人对中国公安的原初记忆。这首儿歌在几代人口中传唱,我们的印象里,中国公安就依然还是那样的公安!中国警察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铁面无私,没有七情六欲,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智勇双全(这样的词语在汉语中可以找出很多)。他们何止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百毒不侵”的金刚斗士!人们掉入了认识上的泥沼,“公安”中的一部分人也陷入认同上的陷阱,以为自己真是与常人大相径庭的超人;一旦鹤立鸡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发现高出不甚寒冷,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便衣警察》、《今天不休息》、《苍天在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到新近播出的《刑警本色》,中国警察在我们认知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爬行!在我们渐渐地可以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群体的时候,许多人又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公安队伍中怎么也有害群之马?与CIA和CID比起来,中国警察怎的那么差劲!于是各种各样的民间歌谣在城市与乡村发轫,广为传唱。“大檐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长期以来人们给公安造就了贵族地位,习惯成自然;公安本身也已经习惯了那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社会体制改革了,国民不再虔诚而盲从,在公安的眼中,他们变得那么挑剔,那么苛求,一时还难以适应。
人们将“贵族”请下了厅堂,同时又将另类贵族的头衔安在中国公安的头上。“公安”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对待!我曾在长途公共汽车上给一位老人让了座,售票员叫一位妇女将孩子抱起来腾出位子给我,那位母亲居然振振有词地说:“他是警察,让他学雷锋学到底噻!”。我没有言语,由于警服的包装,众目睽睽之下,我就是只能助人而无需人助的神仙。车顶太低,我勾着头,直到下车,但腰杆始终挺得笔直。这就是生活中的警察,有时候还真得死要面子活受罪,而这仅仅是警察生涯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还有很多人希望警察是“神灯”中的仆人,想他出现(自己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时立即出现,想他消失时(自己可能制造困难和危险时)就立刻消失。大家在乘车或驾车遇到塞车的时候,总会愤愤不平地说:交警到哪里去了,怎不来管一管!违章者在接受处罚时,总会恨恨地说:啥事不做,就知道罚款!你看,警察掉进了“做事逗人恨,不做事更逗人恨!”的风箱。警察要想两全其美、功德圆满太难了!
如此来说,岂不无计可施了?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使公安工作适应这个大前提已经成为社会学家和公安理论学家重要的研究课题。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苛求一夜之间扫荡污泥浊水,也不社能在短时间内要求所有国民自觉地遵守全部的规章制度!现在我们的社会实行市场经济,同时也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警察应该承受一些误解和偏执,人们也应该理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中国警察!但是对于警察这个既然已经赋予特殊称号的群体来说,如果等待国民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提高自身的素质,未免落入“鸡蛋和母鸡”的悖论。今天,欲望和邪恶无限制地膨胀,治安管理和违法犯罪像牛市的股票指数一样不断地攀升,我们的警察不能等待和守望,只能超越,与国际接轨,剔除“初级阶段警察”的言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力求给纳税人一个最好的交待。
读完祝勇上个世纪出的一本随笔《改写记忆》之后,我知道记忆真的能够改写。记忆被时时改写,作者就成了“行走的祝勇”,我们也才能成其为“行走的人”,社会才是运动着的社会!如此,在我看来警察是一种职业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信仰!警察是一个平常的人而不是带着光环的称号!警察首先应该是班主任其次才是執法者!把警察当作一种职业应该是大多数中国“公安”的分内之事,将警察视作一种信仰只是一个远期目标。警察不是什么“神”或“圣”,也不是什么“贵族”,他们也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喜怒哀乐爱欲恨,他们也是芸芸众生之中一个个忙乎着生计、经营着世务的平凡人。他们也会下岗,会犯错,也可能面对危险和困难而手足无措!为此,中国警察必须脚踏实地,谦虚谨慎,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原先虚拟的尘埃落定成坚实的大地,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事;不能站在高高的岗台上俯瞰社会层面,而应在社会的河流中使尽浑身解数,力求社会一个真正的认同;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唤起人们的清醒认识,以自身的形象倡议人们的实际行动!“天地之间有杆秤,砣是老百姓”,时时刻刻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完成警察的复位,这样我们的不朽的公安事业才有真正的希望!
真如是,我还不想改写记忆了,记忆一旦被改写,属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被抹煞去,留给我们的除开全新的视点之外,还有什么历史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保持对于中国公安原来的记忆,说不定更有利于我们去掉对他们的依赖、追捧和苛求,更有利于他们回复远处的本位,更有利于中国警察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