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警察随笔>详细内容

警察随笔

公安文学是鼓舞民众士气的一剂良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友文 发布时间:2009-06-01 08:54:35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22,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称,受金融风暴影响,目前全国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珠三角区域倒闭的多为中小型企业,中低端就业市场压力明显增大。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就业形势堪忧,大学生就业预期明显下降。对于一部分在职者,减薪已是既成事实。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有力措施,但在春天到来之前度过一段寒冬已经是一些行业的实实在在的感受。在这个寒冬里,文艺以其传递信心的特有优势,必将在鼓舞民心士气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文艺是信心的翅膀,信心如果仅仅是信心,就会显得抽象苍白,而一旦插上文艺的翅膀,它就能飞进人的生命和灵魂,焕发出无比的力量。此刻,公安文学责无旁贷,必须担负起传递信心这一艰巨的任务。正如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样,公安文学也必须凭借自身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因为公安文学中的警察“硬汉”形象体现了警察意识,能给读者以崇高的美感和力量。

知名作家王跃文不久前在一次文学论坛上,就“如何写好温暖、光明等积极向上的东西”,坦陈了他这样一种“困惑”:“很多作家都有一种自觉,想多写写生活的光明和温暖,但一种普遍的情况是作家们在表现消极、落后、阴暗、丑陋的时候,得心应手,很有感染力,读者也容易认可;但是相反,作家在写光明、温暖、积极、进步、向上的时候,笔力普遍不足,哪怕是写的真人真事,也容易让人指为虚假写作。到底是作家笔力问题?还是世道人心问题?还是人的审美心理固有的问题?”(《第七届青年作家评论家论坛纪要》,《南方文坛》2009年第1期)。王跃文的这一席话说明了当下的文学作品后现代成份较重,普通缺乏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因此,大力繁荣公安文学,建构警察“硬汉”形象,是时候了。

文学艺术反映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以审美的方式,通过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和新人形象体系表现出来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公安作家们应积极探索文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组织生产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

人民警察是和平时期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人民警察是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在人民面临生死威胁时,他们是值得依赖、可以生死相托的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钢铁长城,永远是人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在抗击强震中,以最伟大的母亲蒋小娟、最可敬的父亲李国林、最坚强的女警蒋敏和最忠诚的留守者邓波为代表的人民警察是时代的楷模。在奥运期间,多少人民警察自愿放弃休息,在高温酷暑中超负荷地运转,为安全保卫做出巨大的牺牲。公安作家在以这些现实生活中的警察为原型进行创作时,一方面全景式地观照人生,表现人民警察的崇高人生境界;另一方面,又通过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感人的警察形象,呼唤人民警察的崇高人格,尽显其英雄本色。

建国以来,我们的公安文学一直遵循着用宏大话语塑造警察形象的路子,围绕着主旋律做文章,不像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女性写作、晚生代写作那样恣意嘲弄真善美、解构崇高、削平深度、颠覆传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公安文学已呈现出开放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如开始涉猎所谓的禁区,即警界内部的政治斗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还写了警界中的败类及腐败现象,如吉林牛力军的《河东河西》就是一个个案。但是,绝大部分公安文学作品还是以描写正面警察形象为主,即使偶尔提及反面警察,也是让其起衬托之作用。

在我所读过的公安文学作品中,部分作品的警察形象是比较鲜活生动、震撼人心的。像武和平的长篇小说《掩盖》中以胡子仇金虎、袖珍警察卓越和猴探长王玉华为代表的警察群像及《污点》中的黄河平常常回荡在我的脑际,浮现在我眼前,他们都因警察意识支撑,才能忍受着来自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无怨无悔。

王仲刚的长篇电视小说《国旗恋歌》国旗护卫队中陈太平、尼玛丹增、郑小虎、冯新年、谷天强班长、林正东排长、王国华队长等武装警察各具特色,理所当然是鼓舞人心的旗帜,是催人向前的号角。王仲刚文集第二卷中的电影文学剧本《天伦》警察老马为营救被拐儿童而陷入险境,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殴打。老马身上有枪,但他为了不伤害群众,打不还手,被打得头破血流,仍忍着痛向群众作解释。最后,老马不是死于犯罪分子的枪口之下,而是死于无知、麻木的人民群众之手,这是何等的沉痛!但是,警察老马的形象在悲壮的氛围中显得异常高大。

鲁艺兵的长篇小说《我是警察》讲述的是双流区公安分局临江街派出所的所长付林、治安副所长郑凯旋、探长姜英民、民警吴俊辉、蓝梅等如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挑战权贵的详细过程。其中,吴俊辉的事迹尤其突出。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张西的长篇公安小说《国家荣誉》着力塑造南振中、钟成、陈大漠、亚力坤、艾力,马建中、王路等无所畏惧的警察英雄形象,可谓反恐警察群英颂歌,还为这些英雄们布置了跋涉、苦战、流血牺牲的“检验”战斗意志的逆境,使小说自始自终保持英雄主义的高昂情绪。

张策小说集《刑警队》中的《派出所》不动情地观照派出所。丁烈士、小王、老张和大毕都是名符其实的警察,都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正因为奉献意识作崇,他们的命运就有些不寻常,他们的生活就有些不平凡。

翟勇彪的中篇小说《刑警,在黎明前死去》中的刑警老席在生命危急的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机会留给自己,展现了警察的美好、高尚、优秀、伟大品质,带来巨大的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李培刚的长篇小说《命运回归线》龚正宇当他告别二十多年的警察生涯和一千多名警察兄弟的时候,无意之中遇到逃犯张望财,“他浑身的激情与力量被聚合起来,大脑高速运转。”最后,与歹徒搏斗时壮烈牺牲。

牛力军《派出所长》是较新的一部力作,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派出所所长形象。

……,……。

公安文学中感人的警察形象举不胜举。以上所列的警察都可列入“硬汉”形象之列。“硬汉”形象是美国文学界的精神标志,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渔夫桑提亚哥的代名词。桑提亚哥勇于与鲨鱼搏斗的行径不亚于人民警察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情景。公安文学建构警察“硬汉”形象,颂扬警察的光辉业绩,讴歌警察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毫无疑问地会鼓舞士气,帮助人们渡过各种困境。其实,1970198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滞涨带来的大萧条,加上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和卡特下台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那个时代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充满了阴霾。而在文艺上,美国作家的浪漫主义气息却适时活跃起来。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大于生活”,追求一个理想的美国。这些人物多是从逆境中挣扎出来的硬汉子。严肃作家如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约翰·厄普代克、安娜·泰勒、加里逊·凯勒等不断有新作问世。他们善于描写陷入“大于生活”的难以想像的逆境中的普通人,如何顽强地搏斗,终于摆脱了困境,成为生活的主人。

我们的公安文学不需步美国的后尘,毕竟中国的公安文学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公安作家们坚持“三贴近”,一定会写出激动人心、鼓舞士气的作品。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多难兴邦,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特殊年份,在经历了多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后,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英雄品格的难能可贵,我们迫切呼唤警察英雄。公安作家有责任,也有义务用“主观战斗精神”去体验“精神奴役的创伤”,构建伟岸的警察“硬汉”形象,挖掘警察意识。

总而言之,公安文学是鼓舞民众士气的一剂良方,她可以增强人们克服人生苦难的信心和力量,激励和鼓舞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注释:

马建辉《文艺应给人民以鼓舞》,文艺报,200944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27 83497528 013971416380       20090428

 

来源:http://club.police.com.cn/space.php?uid=12&do=blog&id=772

公安文学 张友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