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英模人物>详细内容

英模人物

广州维和警察庞波 参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来源:大洋网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6-10-15 09:11:27 浏览次数: 【字体:

 

 维和先锋 中国骄傲 广州维和警察庞波参选"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单位联合主办,是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知名品牌项目。本届评选活动于2006年5月开始,各省级团委、青联和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等31家单位经严格考核,研究确定了30名正式候选人。这30名候选人分布在科技、教育、农林牧渔、工交商贸、企业管理、金融、政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解放军(武警)、公共管理等行业和系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按评选章程规定,组委会将在9月7日候选人事迹公布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对候选人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公示期截至10月8日)。候选人事迹将于近期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上,并在"中青在线"和"全国青联网"开辟专题主页(网址http://shijie.cyol.com/node/node_3983.htm)。评选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

  庞波,一个维和警察的精彩人生

  

  庞波,现任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侦查科教导员。庞波先后被派往波黑和海地参加维和行动,出色地履行了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的职责。

  2002年1月,庞波被公安部派遣赴波黑执行维和任务,由一名普通的维和民警,晋升为比哈奇地区行动指挥局局长助理,成为获得波黑地区维和警察高级指挥官的第一个中国人;2004年5月,庞波再次被公安部委以重任,成为我国首次派往海地的唯一的维和民事警察,并被联合国任命为行动指挥局副指挥长。

  2004年4月,庞波作为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工作安全保卫部分的翻译组临时指挥长,为广州成功获得举办权立了一功。

  庞波多次被表彰 :2002年在萨拉热窝获得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派代表颁发的联合国和平勋章及证书,并被授予工作成绩特别优秀奖状,同年被评为"广州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公安局优秀员";2004年被评为第五届"羊城杰出青年卫士"和"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2005年高票当选第九届"广州杰出青年";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6年5月,庞波获得广东省团省委颁发的"五四奖章"。  

  从全国200多名精英中脱颖而出

  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以出色的外语成绩被分配至广州市公安局做境外研究工作。

  "留心处处皆有学问,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希望一出社会就能出人头地,急于求成的风气使大家忘记在工作中应脚踏实地。一般来说,很少人能一步到位实现梦想的。"庞波说。

  3年间,他从事的只是枯燥的文件收发和文案整理工作,固执地想着,只要潜心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着一技之长,总有一天,能助自己实现梦想。

  虽然是非警校毕业的大学生,但庞波通过在工作中阅读了大量的案件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

  2001年12月,联合国在中国甄选维和警察赴波黑执行维和任务,庞波不假思索地报名参加。

  在为期两个月的甄选考核中,庞波以其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在全国200多名优秀警察中脱颖而出,以综合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中国派驻波黑维和民事警察部队。

  在波黑与死亡擦肩而过

  2002年1月,庞波赶赴波黑,执行维和任务。

  波黑地处欧洲巴尔干半岛,是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艰苦和危险的工作环境还是让心理上有所准备的庞波吃惊。

  首先是贫铀弹造成的心理压力。北约在轰炸波黑的时候曾大量使用贫铀弹,部分地区发现了辐射源,饮用水的铀含量竟比正常水平高出100倍,贫铀弹的威胁给当地人蒙上了一层阴影;其次是面对地雷的威胁。在波黑内战期间,大约埋设了400万颗地雷,战后只有少量的地雷得到清理,而且不少雷区没有标志。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庞波和同事停车的地方离雷区仅一步之遥,如果再前进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庞波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警察"与"危险"二字联系紧密。从踏入波黑的第一天,遭受武装袭击的危险就无处不在。在波黑做民事维和警察的庞波是不装备任何武器的,但波黑民间流散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在一次前往难民营的案件调查过程中,难民们因环境和食品等问题情绪激动,把庞波等人团团围住,幸亏联合国多国稳定部队及时赶到,才转危为安。当地警察随后在难民营缴获了大量手枪、手榴弹、冲锋枪等武器,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庞波说:"其实我也有害怕的时候,那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恐。"

  他回忆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波黑是个岛国,山路特别狭窄,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没有栏杆的万丈深渊。一到冬季,积雪经常达一米以上。他们工作的第一个地方是比哈奇地区的库帕分局,所以每天都要走一段很长的悬崖山路。到了冬天,开车时还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一次,天气刚刚降温,庞波和同事去执行任务途中,就在山路的一个拐弯,汽车轮胎突然打滑,车尾跟着甩出了悬崖。庞波条件反射地踩住刹车,汽车的轮胎发出刺耳尖锐的声音,那声音划破寂静的山谷,像是死神的召唤,庞波完全被惊住了!

  汽车奇迹般地以前胎为着力点,藉着惯性,来了个180度的旋转,最后稳稳地落在地面上。与死亡擦肩而过!

  事后,庞波看到自己头上戴着的是联合国的贝雷帽,胸前佩戴着的是中国的国徽,胳臂别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他对自己说:我现在代表的不再是我庞波一个人,我代表的是中国无数优秀的警察的形象,甚至代表的是联合国维和警察的形象。就算我牺牲了,也没什么!

  凭着这种信念,庞波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警察优秀的综合素质,赢得外国同行的尊重和当地居民的赞扬。他由一名普通的维和民警,晋升为行动指挥局局长助理,成为获得波黑地区维和警察高级指挥官的第一个中国人。2002年9月,庞波在萨拉热窝获得了安南特派代表颁发的联合国和平勋章及证书,同年10月,他所工作过的比哈奇地区总部也向庞波授予了工作成绩特别优秀奖状。2002年12月回国后,庞波先后荣获广州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市公安局"优秀员"、第五届"羊城杰出青年卫士"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在海地经历第一次枪战

  2004年5月底,公安部指定庞波派驻海地维和,这是中国第一个到海地维和的警察。在海地,他担任联合国民事警察行动指挥局的副指挥长,负责整个任务区的行动指挥和维和。

  当时,庞波的儿子刚出生3个月。他的心中,有了更多的牵挂。庞波的妻子在电视上看到海地动荡不安的局势,担心不已。庞波也深知此去可能买的只是一张单船票。但他极力安慰着身体虚弱的妻子,开玩笑说:"你放心,海地的条件好,起码饮食条件比波黑好多了!"

  海地是一个岛国,地处中美洲加勒比海,也是世界上最早独立的黑人国家,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政局相当不稳定,独立201年来,海地经历了大大小小33次政变,局势动荡不安。

  庞波属于第三批到达的维和人员,他担任的是先锋,是最先进入海地的维和部队。

  当时,海地政变刚结束不久,各地治安形势非常严峻。仅首都太子港一地,就至少有8000名武装团伙。当地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群体骚乱频繁发生。街道上随处可见燃烧着的汽车轮胎、倒塌的房屋残骸、各种凌乱的大石头堆砌起来的路障以及手持或砍刀的狂热分子。

  "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晚上睡觉时经常被枪声惊醒。"庞波说。在海地,他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其间,他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十几次,多次经历了枪林弹雨。

  第一次枪战让他极其难忘。海地的太阳城和贝尔莱尔是两个贫民区,治安最乱,被武装分子控制着,警察和军队都未曾进入过。民事警察行动指挥局决定采取一次军事行动。

  庞波指挥着近200人的警力进入"太阳城"捉拿非法武装分子。

  这次行动,不到两个小时左右,已经扣押了90多名可疑人员,收缴了冲锋枪、手枪、毒品、手榴弹……当他们准备撤离的时候,非常武装分子却采取了忽然袭击!猛烈的枪声,霹霹啪啪,震耳欲聋。庞波第一时间就本能地扑倒在地,然后马上冷静下来,他一面指挥军队的装甲车主动迎击,一面用电台迅速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同时指挥防暴队把被扣留人员转移到汽车上押走,海地军方还出动了直升飞机在上空对武装分子进行全面打击……

  枪战持续了近半小时。庞波说:"当时就像美国影片《黑鹰坠落》里开场的枪战镜头一样,惊心动魄!"

  "保护总统"特别行动

  在海地,庞波还经历过一次"保护总统"的特别行动。

  2004年7月,巴西总统提出"以球票换武器"的想法,提议在海地举行一场巴西和海地的足球比赛,用球票来换取民间散落的武器。 因为种种原因,"球票换武器"的想法没能实现,但是,比赛要如期举行,而且巴西和巴拉圭的总统都要亲临现场观看比赛。在海地当时的治安形势下,球赛的保卫工作和对总统的保卫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庞波所在的民事警察行动指挥局要负责总统和球员从机场到体育馆及比赛结束后回机场路途的保卫。顶着炎炎烈日,他和同事们一起多次实地勘察路线,从机场到体育馆,从体育馆到机场,不知有多少个来来回回,仔细地勘察路线,分析查找治安隐患。在对实地的治安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后,又制定了详细的安全保卫计划,并多次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后,又及时调整安保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8月18日凌晨5点,庞波与同事一起检查保卫路线的上岗情况,在确认每人都到岗以后,立刻到机场等待两位总统和巴西球员的到来。总统的班机准点抵达,警卫车队按照计划顺利抵达目的地。当球员的专机到达后,机场外的公路集结了大量的群众,车辆一度受阻。庞波迅速指挥调集人员,疏散了群众。但是,沿途的群众更多,气氛更为热烈,装甲车队行进速度受到了影响。庞波又冷静地增派后备保卫人员,疏散群众,使车队能够正常前进,并准时到达体育馆,使球赛得以在下午2点30分准点开始。

  比赛结束后,总统的车队和球员的车队均能顺利地到达机场,平安地离开了海地。对于庞波他们的安保工作,巴西总统非常满意,走之前还竖着大拇指称赞安保工作:"VERY GOOD!"

  这些一辈子都难再觅的宝贵经历,让庞波忘记了危险,忘我地工作。他把这一次次生命极限的挑战看成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联合国民事警察行动指挥局的指挥长是一个幽默的西班牙人。庞波回国之前,他还和庞波开了一个玩笑说:"波,你这么急着回去干什么,我看你嫁给了警察事业,就是嫁给了危险和忙,你怎么舍得离开海地呢?"

  "申亚"的临时指挥官与执行官

  2004年4月,亚奥理事会评估团到广州市考察,评估2010年亚运会筹备工作,并对广州市公安局进行安全保卫方面的考察。

  为迎接亚奥理事会评估团的来访,市公安局紧急抽调了8名精通外语的民警,成立了翻译组,由语言功底最扎实、心理素质最好的庞波同志任临时指挥长,全程负责组织该项工作。

  如何让评估团充分相信广州市具有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亚运会"的能力,如何体现广州市公安机关强大的作战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就看翻译组全体成员的扎实功底和临场发挥了。

  身兼指挥官与执行官,庞波深感责任重大,他主动承担了最难翻译的一部分,减轻其他同志的负担。根据英文的翻译习惯,庞波带领翻译小组对稿件的每一个词进行了认真斟酌、修改、翻译,着重使稿件念起来更加口语化、流畅动人,听起来更加新颖、自然亲切。

  庞波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三过家门而不入,自己也觉得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作为涉外案(事)件处理组的组长,平时外管工作太繁重,半夜三更被通知处理涉外案(事)件是常有的事。正常休息都保证不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

  同事们劝他回家却被他拒绝,他说:"申亚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全局民警都在盼着这一天,全市人民都在盼着这一天呢!还是那句话: There is no I in the team. (在集体中没有我自己)。"

  4月15日下午,在亚奥理事会副主席瑟尔索·德里特先生的带领下,亚奥理事会评估团一行来到广州市公安局,认真考察了110指挥大厅并了解广州市指挥、调度各警种合成处置重大警情事件的工作。在110指挥长室里,庞波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为亚奥理事会评估团进行介绍。本次考察,充分展现了广州警察较高的个人警察素质、强烈的团队精神和打击犯罪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广州市"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亚运会"的决心,给亚奥理事会评估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亚奥理事会正式宣布广州市成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

  庞波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要有一点信仰的。有了这点精神,有了这点信仰,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他把这点精神和信仰认真地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庞波在2005年以高票当选为第九届"广州杰出青年",今年,他又获得广东团省委颁发的"五四"奖章。对庞波来说,这些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自豪!

维和警察|庞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