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刑警绚丽的人生角色
一个人的生活不是一个平面,一个人在人生中也不可能只扮演一个角色。当我想把陈积林以一个实实在在而又多资多彩的形象展现给读者时,我发现自己的笔角还是有些乏力,于是我采访了他周围的许多人,让他(她)们对他作一番中肯的评价,然后可以让读者自己来下结论。
角色一:刑警中的“全能运动员”
采访对象1:景宁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蓝良兴(曾先后任县公安局局长、政委)。评价语:不可多得的警察人才。我当政委时,早就看出这是棵好苗子,如今果然成材了。
采访对象2:景宁县委常委、公安局长陈建敏。评价语:公安局的栋梁。近年来,他本人及景宁刑侦大队集体均取得煇煌的成绩,为畲乡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为景宁县公安局争了光。
陈积林于1990年8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被分配到景宁县公安局沙湾派出所工作。在警校时,他就对刑事侦察课程情有独钟,心里立志当一名出色的刑警。分配到派出所后,他除了扎实地做好农村基础工作,每逢有刑事案件发生,出现场他从不落下。不久,他的破案天赋便初露锋芒:当时沙湾辖区内两个多月里边疆发生农民财物及家禽被盗案件十多起,一时人心惶惶。陈积林和同事一起通过细致的侦查排摸,很快锁定有前科的董进法,使系列盗窃案件迅速告破。从此,他对破案几乎到了入迷的地步。为了增强这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同事们在自学考试时都选修公安管理专业或法律专业,而他独报了个冷门——刑事侦察专业。许多人自考的首要目的是拿到文凭,而他是真正想学到点东西,因此他格外用功。1991年的9月,辖区偏僻的高演村中药材基地发生后朴、杜仲被盗案件,此时正值自学考试前夕:陈积林便一手提勘察箱;一手提重重的一叠自考书籍步行十几里山路进驻高演村。经一个多星期的艰苦侦查,抓获了3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凯旋而归。1993年,在组织的推荐下,他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全省刑侦技术培训班。1994年,他顺利获得中国刑警学院颁发的刑事侦察专业自考大专文凭,同年,他调入刑侦大队,实现了当一名刑警的梦想。此后,他好学的劲头一刻不减,2002年,他自考获得了公安管理本科文凭,并被授予学士学位。
从一名重案组的普通刑警到副大队长、大队长,直到成为一名分管刑侦的副局长,职务升迁的同时,他也逐浙成为全局公认的刑侦“全能运动员”。一路走来,十几个春秋,连他自己也数不清究竟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犯罪分子。一组数据可以体现他卓越的工作成绩:自2001年他担任刑侦大队长以来,历年的刑事破案率分别高达68.2%、70.6%、68%,其中凶杀案破案率均保持100%,六类案件破案率在90%以上,大大高于全省破案率的平均水平。一大叠各式荣誉证书和奖章则是他的辛勤耕耘的最好收获:他因破案成绩突出,先后9次被嘉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十佳公仆”等光荣称号。2001年他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03年他被评为全国人民优秀警察。
角色二:警队里的“龙头老大”
采访对象3:现任刑侦副大队长沈剑锋。评价语:同甘共苦的好战友。在他的手下工作,不会有人偷懶与他一起办再难的,让人觉得心中有底。
采访对象4:刑侦大队民警叶锋。评价语:无微不至的老大。刑侦大队就象一个大家庭,他是我们敬爱的兄长,大家虽然工作干得很苦很累,但是很温暖。
“老大”经常被影视节目用作黑社会头目的称谓,但现实生活中使用范围其实很广,而且是褒义的,陈积林在景宁刑侦队中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大。他性格内向,不茍言笑,然而早在1997年他担任副大队长之初,不管是侦察、刑事技术还是审讯、制作法律文书,甚至于体能、射击等等,他在业务上都堪称老大,为同事所折服。至他勇挑刑侦大队长的重担起,他的老大气概更加彰显,他对全体刑警的工作要求只有一句话:“我怎么干,你怎么干。”他说到做到。他首先打破了大队长不值班的惯例,轮流值班表上他自己排在第一位;他身为大队长,不但仍然亲自主办案件,而且对每一名刑警手办的每一个案件都了如指掌,诸如某个案件要补证、某个案件什么期限内要移诉等,他都会在周一晚上的例会上点得清清楚楚;他精心安排全队民警的体能、射击技能的训练计划,自己带队,自己当教练……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刑侦队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刑事科技方面长足发展,连创佳绩,而且攻坚克难,大案要案纷纷告破,象“2001.12.11”杀人案和“2002.8.31”持枪抢劫案双双被群众和媒体市十大精品案件。2003年,陈积林被任命为副局长,分管刑侦工作。职务上升迁并未改变他武警的本色,在去年冬天盗窃案件多发的日子里,在气温零下的下半夜,他常着便衣,带着几名名警出现在街头巷尾,开展巡逻或蹲点守候。
刑警们尊他为“老大”,很大一部分含义是把他当成兄长。对于手下的民警,在工作上,他是极其严肃的,但在生活上,他的关心是入微的:每一批民警出差,他时时牵挂路途安全,每当出差的民警归来时,不管下班后有多迟甚至深夜,他都会在办公室专心等候,并安排一顿丰盛的饭菜犒劳他们;他在队里为民警定了个“三必看望”,即民警生病必看望、民警配偶必看望、民警父母过世必看望。对于因公负伤的民警,更是照顾得十分同全,如民警陈建松在办案途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受重伤,在他手术后晕迷的一天一夜里,陈大队长就守在他身边一步不离,此后,他安排全队民警三班制轮流二十四小时守护,直到陈建松彻底脱离生命危险并逐渐康复。
角色三: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
采访对象5:红星社区居民潘大妈。评价语:厉害的警察。他住在我家附近,我心里都感觉得踏实。
采访对象6: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宾。评价语:英雄。他武功高强,枪法很准,是我崇拜的偶象。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英雄”二字蒙上一层神秘理想主义色彩,然而,与张艺谋大片中会飞的“英雄”不同,陈积林之所以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因为他为了千千万万群众的安宁,不止一次地被寒冷的刀光所映照,为腥味的鲜血所见证,与狰狞的死神擦肩。
时空回到1998年1月的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一支由六、七名精干的景宁刑警组成的追捕组来到这里,目标是“1997.11.29”杀人抢劫案中杀害2人的犯罪嫌疑人潘昌根(情报显示此人正躲在下底锅村他爷爷家)。由于嫌疑人所在的下底锅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且全村十几条家狗,这么多人一齐进村势打草惊蛇。于是时任刑侦副大队长的陈积林当即决定自己只带侦察员沈剑标在当地水管站站长的掩护下化装入村。进村后,透过压低的破箬帽下沿,他眼光扫到了站在百米开外的一幢房子门前的潘昌根。为麻痹对手,他们走了几户人家后才来到潘昌根爷爷家,发现潘昌根正站在灶间与他爷爷说话。趁水管站站长与其爷爷搭话之机,陈积林悄无声息地从后面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拦腰抱住了对方,沈剑标冲上前去抓住他的双手准备上铐,3人扭成一团。不料潘昌根的爷爷猛扑过来死命扯开沈剑标,刹那间潘昌根腾出的右手从左胸衣服内抽出一把雪亮的尖刀,猛然向身后刺去,陈积林一闪,刀刃深深刺入板壁,陈积林死死抱住他的腰不松手,但由于用力过猛,刀身已扭曲。沈剑标再次冲上去钳住那双握尖刀的手,然而,嫌疑人实在太强壮了,他尖叫声嚎叫的同时拼命挣扎,混乱中三个人一起撞向烘香菇的篾笼,巨大的反弹力把3人冲散。脱身的潘昌根顺势把插在板壁上的一支木工铁凿拔下夺门而出,陈积林二人奋起直追。但潘昌根凭着对地形优势已将2人甩开20多米,陈积林在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果断朝其双腿射击,潘昌根应声跪地。2人迅速逼近到距他约10米远的距离时,潘昌根扔掉那把刀体已变形的尖刀,瞪着血红的眼睛绝望地嚎叫:“你们再过来我就自杀了!”说完双手握凿用力刺向自己的腹部,此时,陈积林和沈剑标手中的枪同时响起,子弹准确地分别穿透了潘昌根的左右臂,他终于束手就擒。战斗结束后,陈积林才发现自己手被多处抓伤,小腿被利刃割伤,鲜血已浸染鞋袜。但如此惊险的抓捕场面在陈积林14年的警察生涯中,犹如惊涛中跃起的一个浪花。
角色四:铁骨柔情的“陈叔叔”
采访对象7:民族中学学生:蓝某某。评价语:热心肠的警察叔叔。是他及刑侦队的叔叔阿姨们的无私帮助,让我能够继续读书。
陈积林面对犯罪分子时是个不折不扣的铁汉子,但他的内心世界又有“柔”的另一面,面对贫病的弱者,他总是充满爱心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0年,在侦破被媒体号称“浙江打拐第一案”的“4.6”特大持枪劫持强奸拐卖少女案中,陈积林带领战友们抓获2名犯罪团伙的成员,并成功解救出才14岁的贵州少女杨某、卢某后,他立即组织了一个6人追捕组奔赴贵州缉捕剩余犯罪团伙成员,同时护送2名受尽犯罪分子折磨凌辱的少女回家。他们6月7日开车出发,为赶时间,大家轮流当驾驶员,日夜兼程,为节省开支,他们食宿在车上,方便面、饼干、矿泉水是他们的主食。出发前,陈积林自己掏钱特意叫内勤买来新衣服为2名高高兴兴回家的少女换了她们破旧的衣裳,在赴贵州的途中,他更是细心照料2个还不懂事的小女孩,把车内最舒适的信置让给她们,有好吃的先让她们吃,与她们聊天沟通,教育她以后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等。2个小女孩并不太懂得讲感谢之类的话,但她们确实把这些警察叔叔当成自己的家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还唱山歌给他们听,她们天真无邪的笑声也给大家艰辛乏味的旅途增添了乐趣。经7天7夜的颠簸,他们才到达贵州的晴隆县。经数天内查外调,他们不仅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彻底破获震惊黔、浙两省的拐卖少女案,而且破获韦焕传和卢汉、卢伟兄弟持刀劫持拐卖另外2名少女的案件。6月26日是组返程的日子,细心的陈积林记起2位少女曾表示拥有一台电视机是她们最大的渴望,于是与战友凑钱买了一台电视机送给两名少女,嘱咐她们在家好好读书。两名少女和她们的母亲用下跪的方式与刑警们告别,似亲人。
2001年,陈积林在一次下乡中。听乡干部说:梧桐乡小学的一个畲族小女孩蓝某某因家境十分困难,正面临辍学。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不久陈积林就抽空与时任刑大教导员的王晓波到梧桐进行实地走访,发现蓝家的状况的确非常凄惨;蓝某的母亲因病去世,奶奶年迈,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养活,还要偿还因治母病而欠下的七、八万元债务,更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把他家仅有的一幢房子给毁了。如果没人帮助,蓝家根本没有力量再继续让蓝某上学。回来后,他们将走访的情况向全队民警通报,大家立即积极响应,一个援助计划很快出台:全队通过捐款的方式解决蓝某某的学费开支,并不定期地给她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从此,这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如今虽然刑侦队的领导班子和人员都已换了一茬,蓝某某也从乡下的小学升到了县城里的初中,但援助还是一如既往。
角色五:不称职的“一家之长”
采访对象8:陈积林的妻子韦秋英。评价语:一个大忙人。他一直很忙,照顾家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但我已习惯了,也能理解他。
对一个工作极度负责的人来说,工作与家庭常常会成为一对永远也无法调和的矛盾。作为一名刑警,陈积林把大部分时间砝码投给了工作,而留给家庭的是无言的愧疚。
1996年,由于陈积林先后接手好几起凶杀案的侦破工作,常常是整月整月地在外奔波,妻子从怀孕到生产,他在家的天数屈指可数。儿子出生仅2个月,他又赴北京参加为期40天的刑侦技术培训,留下妻子一个人照看幼儿。当他从北京回来时,面对妻子心中只有无尽的酸楚与歉疚——他妻子竟然在40多天里瘦了10公斤!
1997年6月3日凌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动景宁县城(爆炸地点离他家直线距离不足300米),刚满周岁的儿子吓得大哭不止,陈积林二话没说,迅速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案子告破已是他离家后的第8天,当他深夜回到家里,发现妻子怀抱啼哭不止的幼儿在默默流泪,原来儿子自那夜受惊吓,夜夜梦中哭闹,把无助的妻子累坏了。
2004年2月26日,他的妻子坐单位的车子出差,途中在云和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全车的人都不同程度受了伤,她的脚也受了伤。眼见同事的家属都焦急万分地火速赶来看望,惊魂未定的她真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到来,但她知道他现在正在鸬鹚乡侦破一起凶杀案,于是把拿在手中待拨的手机又放回包中。陈积林是在第二天案件告破后回到家里,才知道妻子遇险的事。
其实他的妻子韦秋英也是个工作上的大忙人,她是景宁农行的办公室主任,身兼行里文秘、财会、人事、纪检、监察、信访、后勤保障等等工作。两个大忙人硬是把儿子苇杭逼出超强的自理能力:从一年级第二个学期起,他与全班同学最不同的一点是上下学没有人接送;晚上独自一人在家做功课、洗漱睡觉更是经常的事。如今,夫妻俩最担心的是儿子的学业,成绩老是在中游徘徊,如果腾出时间用来照顾辅导,他的成绩会显著上升,但两人工作忙起来顾不上时,又退步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