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芳:"泡"在社区"警察闺女"
每逢节日,陈艳芳都要给社区里的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礼物。
3月4日一大早,记者走进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二里岗派出所大门,指导员陈艳芳正在大院内指挥民警们打扫卫生。她的一只手湿漉漉的,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殷红的血正在冒出。她笑着说:“你看我的手弄破了。”
其实,头一天晚上,她刚刚从北京捧回了“中国十大女杰”提名奖。但种种荣誉对她来说仿佛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迫不及待地赶回派出所,她还是平日里那个片刻也闲不下来的“陈所长”,同事眼里的陈大姐,群众眼里的“警察闺女”。
“警察闺女”
“警察闺女”这个称呼,是陈艳芳辖区的一位瘫痪老人叫出来的。
1998年初春,陈艳芳发现一家住户的门一连数日没人开,上面贴满了水、电、气催款通知单。一打听,得知住户是瘫痪在床的82岁高龄的代学诗老人,她家里只有一个孙子,还在高校读书。陈艳芳推开屋门,刺鼻的臊臭味迎面扑来,瘦弱的老人蜷缩在床上呻吟。被褥上屎尿横流,锅内饭菜发馊。陈艳芳说:“大妈,我是新来的民警,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女儿,我一定会好好地照顾你。”除了经常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每月发工资那天,陈艳芳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和生活费。代大妈也经常念叨着她有一个“警察闺女”。
陈艳芳帮过的人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天长日久,辖区的父老都觉得离不开这位“警察闺女”。2001年11月,陈艳芳被调任二里岗派出所指导员。辖区群众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为她送行,辖区的父老哭着、说着,200多米的一条小街,陈艳芳从下午2点多,一直走到晚上8点多。
调到二里岗派出所任指导员后,陈艳芳帮扶的人更多了。辖区有位73岁的残疾老人侯秀英,无儿无女,靠拾菜叶、捡破烂艰难度日。陈艳芳发现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自己拿钱为老人买了电视机、床单、被褥,每个月又拿出50元钱作为老人的生活补助。
陈艳芳每年都要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00元补贴社区有困难的群众。2002年3月,陈艳芳将市委授予“绿城卫士”所得的一万元奖金拿出来,购买了一套健身器材,让老人们锻炼身体。2003年,陈艳芳又一次被评为“绿城卫士”,她把奖金再次花在群众身上。她用一万元奖金和从工资中取出的2000元钱,购置了面粉、食用油、棉被等物品,带上所里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双休日上门慰问辖区100名治安先进人员和部分特困户。
“泡”在社区
“每当我走进辖区,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陈艳芳说。
“泡”在社区,陈艳芳品尝着其中的酸甜苦辣。1998年3月,陈艳芳从分局办公室被调到北下街派出所做一名责任区民警。她负责管理治安状况最为复杂的管城西街责任区。经过调查,陈艳芳决定对沿街9座居民楼实施封闭管理,安铁门,建门卫。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管城西街74号院,因为那院儿门口是个天然垃圾场,垃圾堆得像个小山似的。几天下来,她让每户分摊20元钱竟无一户响应。陈艳芳就拿出当月的工资请来民工清理垃圾,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酸臭呛鼻的垃圾场,硬是陪着民工干了两天。垃圾清走了,她又从家里拿出3000元钱,建起了门卫房,安装了大铁门。
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她竟成了“被告”。88号楼的一户居民认为建门卫房断了他的财路,一纸诉状将陈艳芳告上了法庭。手里拿着市政部门的“停工通知书”和法院的“传票”,陈艳芳哭了,她心里别提有多委屈了。
开庭那天,辖区数百名群众自发来到法院门口,高喊着“我们支持你!”为陈艳芳鼓劲儿。官司打赢了,陈艳芳笑了。
哭过笑过,陈艳芳还是改不了她爱管“闲事”的习惯。一走进那些小街陋巷、居民楼院,她就忙开了。碰上交通堵塞,她指挥疏导;赶上邻里纠纷,她调解调查;看见自行车被风刮倒了,她顺手扶起来;遇到迷路老人、小孩,她千方百计送回去;谁家人失业下岗了,求她找份活干;就连谁家漏个水,停个电什么的,也都去找她解决。一次,某工厂办公室被30多名职工围了个水泄不通。陈艳芳带领民警去做说服工作,8个小时下来她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
陈艳芳“泡”社区也并不是“傻泡”,她“发明”过许多新招儿。陈艳芳任管城分局二里岗派出所指导员后,在辖区推出了“法制宣传栏”,还组织了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一套辖区特困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治安积极分子档案。她还组织社区的几十位老人成立了“夕阳红义务巡逻队”。辖区治安案件少了,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了。
“家”在单位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陈艳芳,欠家人的太多。
女儿上幼儿园时她很少去接过。有一次,陈艳芳站在幼儿园门口向女儿亲切地招手微笑,谁知负责的教师却怀疑地打量着陈艳芳。女儿见了,急忙跑过来拉住陈艳芳的手说:“这是我妈妈!”陈艳芳一把抱起女儿,眼泪夺眶而出。
陈艳芳的爱人也从事政法工作。一次冬季严打期间,陈艳芳终于有机会回了趟家,一进门,一向宽容的丈夫指着她大喊:“你干的是什么工作啊,再忙也不能20多天不回家呀!”发脾气归发脾气,此后,每逢深夜陈艳芳接到辖区群众的传呼,他总会陪她去处理;每逢发工资,他总是提醒她去看看辖区的老人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