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英模人物>详细内容

英模人物

天下还有贼,你咋就走了呢

来源:人民公安 作者:邓志辉 张向荣 发布时间:2005-05-19 16:46:25 浏览次数: 【字体:

    2005年3月25日,在河南省会郑州,人们都在呼唤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竹卫东。

  这一天,穿行在郑州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上,都不约而同地挂起了巨幅挽幛:“卫东,一路走好!”

  公安部领导送花圈,发唁电;省委书记亲笔写下慰问信,批示向英雄学习……

  让我们再次把时间定格在那悲壮一刻——

  3月23日,贼头贼脑的康占国等四人刚到郑州,“猎鹰”已经“盯”上了他们。下午6时许,在81路公交车上,他们刚一得手,反扒民警便一拥而上……

  战友范跃歌说,卫东完全有理由后退一步。四个扒手已按住了两个,让他跑,能跑到哪儿去?然而,这就是竹卫东,面对疯狂刺来的寒光闪闪的匕首,他没有半点退缩,直到倒在了地上,他的双手还没松,渐渐体力不支,血染站台……

  卫东,天下还有贼,你怎么就走了呢?!

  “警察这个职业很崇高,

  我热爱,所以我快乐”

  1992年8月,23岁的竹卫东从部队复员通过招警考试,成为郑州市公安局防暴支队的一员。中午时分,已训练了一个上午的这些新警察都已休息。在训练场上,竹卫东独自一人,一遍一遍地向地上前倒后倒!“啪啪”的倒地声在空旷的训练场上传出老远。

  刚开始,竹卫东在训练“倒”功时总是练不好,腰带摔断了,胳膊摔肿了,动作仍不标准。当战友们午休时,他就一个人默默开起了“小灶”。

  一次,还是女友的王军英去警营看他,看着他们天天起立卧倒、单杠、双杠地练,说:“多枯燥啊!”竹卫东说:“警察这个职业很崇高,我热爱,所以我快乐。这个你不懂。”

  回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王军英泣不成声:“结婚后,我懂了警察的含义。尤其是抓贼,他都到了痴迷的程度。”

  2004年春节前,数次承诺带女儿上公园却又数次食言的竹卫东被女儿逼急了,他讨价还价地说:“那我陪你们一个上午。”

  在郑州市珍奇植物园里,人头攒动。刚照完两张相,竹卫东用胳膊捅捅妻子:“你看前面那人,有啥毛病?”“没看出来呀!”“领着孩子往前走,别回头,快!”

  等一会儿,竹卫东转悠回来,一脸遗憾:“人太多,让他给溜了。”

  经“贼”一搅和,游兴没了,一家人乘坐公交车准备回家。刚上车,卫东又要下车,王军英一把拉住了他:“毛病,又要干啥?”竹卫东急了:“那人在车上偷了东西,刚下车!”

  王军英慌忙松手,但再找那人,已踪迹不见。

  面对丈夫的痴迷,王军英没少埋怨。竹卫东说:“你既然接受了我,就要接受我的职业。我爱你们,但不能让我放下事业!”

  2003年夏,郑州市公安局充实反扒力量,组建新的反扒窃警察支队。

  “卫东,反扒要人呢,你愿不愿意去?”觉得卫东是个苗子,作为防暴大队领导、又是郑州市出了名的反扒专家的杨卫强把他叫到办公室。

  “愿意!”竹卫东回答得非常干脆。

  杨卫强把竹卫东领到了前来物色人选的郑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关福昌(反扒专家,人称“关大侠”)面前。

  打量着这个身材瘦小、相貌平平的小伙子,关福昌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杨卫强。

  未等杨卫强开口,竹卫东“啪”地打了个敬礼:“关局长,我到反扒支队,定会尽职尽责,决不给你丢脸!”

  杨卫强说,竹卫东这个人从来不事张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像牛一样踏实沉稳,不含水分。

  然而,刚到反扒窃支队,竹卫东有些摸不着头绪,每次出去,不是看走眼,就是时机把握不好,让小偷大摇大摆地溜走!

  竹卫东急了,缠着已有多年反扒经验的同事范跃歌。

  “一看眼二看手,三看衣服四看走。”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两个同宿舍的战友便头碰头,研究如何抓贼。

  可茫茫人海,要一眼认出个贼来,确实不易。竹卫东便每天早6点赶第一班车,晚9点跟完最后一班车,每天在熙熙攘攘的站牌下,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找贼。范跃歌说,那一段时间,竹卫东跟车都跟“疯”了,别人公交卡一月刷上100次,他就能刷300多次,连晨练也不忘沿着公交站牌跑,以便发现和抓获窃贼。

  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和摸索,竹卫东总结出了“认、跟、守、抓、搜、审、关”的七字反扒要诀,凭着这七字要诀,竹卫东几乎屡抓屡成。

  位于郑州火车站广场南端的郑州市公交公司调度室里,至今还摆放着竹卫东的遗像,调度员李国强哀伤地说:“过去,卫东天天三个时段来这里转悠,他一来,我们心里就有底儿。可如今,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李国强说,20米距离,竹卫东静若处子,耐心观察;一旦时机成熟,他动若脱兔,看不清他是怎么扑过去的,就给小偷戴上了手铐。

  警察抓小偷,就像猫捉老鼠,任何一方稍有动静,均会前功尽弃。

  2003年冬,竹卫东和搭档刘华云登上了25路公交车。一上车,二人感觉气氛不对,在竹卫东的前后,各有一个小偷。俩贼也好像嗅到了什么,变得异常谨慎。刘华云给竹卫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竹卫东马上心领神会。正在这时,竹卫东的手机响了,他拿起电话,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说:“喂,我到郑州了,马上就去你那里啦——”两个小偷一听是外地人,放松了警惕,当扒手放着胆子掏出一女士的手机时,两人同时扑上去,将窃贼双双擒获。

  无业游民贾富强,长年活跃在郑州北站,屡屡偷窃得手,且多次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号称“贼王”。2004年7月8日,当贾富强带领两徒弟在69路公交车上行窃一女士手机时,被竹卫东抓个正着。

  “贼王”落网,竹卫东名声大振。郑州市花园路派出所辖区商场多、公交站牌多,扒手也多。2004年,派出所从反扒窃警察支队请来了竹卫东。老贼知道竹卫东在这一带活动,吓得一次也不敢来。一个月的扫贼行动,基本上让花园路辖区的“三只手”销声匿迹。

  竹卫东在反扒战线不到两年,接连超过支队“三大反扒高手”,去年一人抓贼40个,成为郑州市反扒窃警察支队的“新科状元”。

  面对凶险,竹卫东从不畏惧

  1992年至1999年,竹卫东七年的防暴特警经历,锻造了他坚强无畏的性格。

  郑州市防暴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赵建涛,是竹卫东进入公安队伍后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赵建涛说,竹卫东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干工作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论派给他什么任务,不找原因不找理由,他总是冲锋在前。

  199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竹卫东和战友们在街头便衣巡逻时,发现一辆被盗汽车。查证后,他们连夜驱车赶往巩义康店镇实施抓捕。当时月黑星稀,嫌犯所住小院又独处半山腰,院墙很高,稍不注意,就会打草惊蛇。这时,竹卫东请战:“我块头小,动作轻,可去摸哨开门。”说完,他就纵身翻墙跳了进去。

  1999年12月,竹卫东调到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三大队,成了一名交巡警。

  2003年6月20日下午,郑州火车站附近一路面上出现天然气泄漏,从地下喷发的天然气已冲出一米多高,一旦遇到明火,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竹卫东和队友李群接110指令立即赶到现场,竹卫东对李群说:“这里危险,你去外围维持秩序,请求增援。”他自己则站在距离泄漏点三米处,紧急疏散过往群众。

  在郑州市反扒窃警察支队,竹卫东也总是挑重活干。

  竹卫东负责的26路、67路、101路公交车,是出入郑州火车站地区的重点线路;103路、46路、58路等线路则是贯穿市区的长线,经过的地点多靠近商业繁华区,流动人口多,也是扒手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

  一直跟随竹卫东的协警员刘淼说,“去年11月,我和卫东在航海路汽车南站发现了三个窃贼,正在603路公交车门口行窃,他向我一使眼色,一个人冲上去撂倒两个,我按住了一个。制服后发现其中一人身藏匕首,当时我有些后怕,竹卫东说,我们干的就是这一行,怕什么!”

  提起竹卫东,郑州市反扒窃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谢建国就抑制不住眼泪:“卫东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被大家一致推举为优秀典型。3月17日,我们一起作为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党员代表去了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学习。3月20日我们一回到郑州,他就直接上班了。没想到刚几天,他就……”

  竹卫东牺牲的噩耗传来,战友们哭着打开他的衣柜,想给他换上崭新的警服。这时,他们却看到了他刚刚记下的先进性教育笔记:“要稳着神,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全力打击公交车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战友、对群众、对家人,

  竹卫东有他独有的爱

  谈起竹卫东的日常生活,同事们都说竹卫东对自己太“抠”。

  范跃歌说,卫东不抽烟不喝酒,喜欢看书,爱好体育,但从来不乱花钱。夏天出去执行任务,渴了就买一根五毛钱的冰棍儿;遇到案件加班加点,一碗三元钱的烩面就是一顿饭。

  对待同志,他却心细又大方。中队长姚勇军说,去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他俩执行任务,竹卫东发现姚脸色发青,忙问:“你怎么啦?”姚勇军知道高血压病犯了,说:“没事。”竹卫东说:“不行,赶紧去医院!”忙叫了一辆出租车把姚勇军送到医院。挂号、找医生、拿药、付钱,一切办好后,姚勇军说:“你先回去吧,我打了针就没事了。”竹卫东十分认真地说:“不行,等你血压降下来我才放心。”

  对待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竹卫东总是鼎力相助。

  和竹卫东共事多年的同事谢朝森说,一次,一位民工模样的外地乘客来报案,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让小偷摸了去,回不了家了。做好记录后,谢朝森给他开了一张回执单,让失主去救助站接受救助。这个人千恩万谢地刚要走,竹卫东说:“光有车票不行,路上吃的、喝的咋办?上个厕所还要钱呢。”说着,从兜里掏出50元钱,“老伯,别伤心了,以后出门注意点。”

  碰上身无分文的失窃民工,竹卫东常常十元、五元地给,让他们坐车回去。跟车时,有的乘客没零钱,竹卫东也帮忙投上一个“钢蹦儿”。他说:“出门在外,谁不碰上个难事。”

  竹卫东的孝顺是出了名的,王军英说,他们俩结婚的直接动因,就是为了孝敬妈妈。

  1996年,卫东的妈妈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可最疼爱的小儿子还没成家,老人闭不上眼。王军英清楚地记得卫东央求她的样子,“军英,为了我,也为了俺妈,咱俩把事办了吧。将来我给你买最大最好的房子,决不让你受苦!”

  两个人就这样匆匆举行了婚礼,走到了一起。说来也怪,没过多久,妈妈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2001年3月,竹卫东的母亲病情再度恶化,正值春季严打期间,他没有时间照看一眼。母亲病逝后,他内疚地说:“我不能尽孝,心里很难过。但我是一名警察,我要对得起头上的国徽!”

  王军英说,结婚九年,他从来没有给她买过生日礼物,哪怕是一束花!女人总喜欢些许浪漫,每逢生日临近,便一再提醒:“我快过生日了。”“哦,记着提醒我!”可到了生日那天,仍不见动静,军英忍不住就问。竹卫东如梦方醒:“呀,咋不早说。我给你做好吃的吧。”做好后,他把菜一次次夹在妻子的碗里,安慰说:“爱在碗里,吃好了比啥都强!”

  英雄之爱,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3月28日,河南省公安厅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公安机关向竹卫东同志学习。同日,河南省总工会和共青团河南省委、省青联也相继作出决定,追授竹卫东同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南青年五四奖章”。目前,一个学习竹卫东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全省公安机关展开。

  (注:4月27日上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判处杀害竹卫东的凶手康战国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反扒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