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英模人物>详细内容

英模人物

忠实履责一个警察的信仰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4-11 10:23:00 浏览次数: 【字体:

 

 “人的脑袋不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但,作为公安民警,决不能因生命宝贵就怕死。保一方平安是公安部门的神圣职责,如果连警察都贪生怕死的话,那老百姓还能指望谁来保护他们?”

  人物介绍

忠实履责一个警察的信仰(图)

  王志高近照(资料图片)

  王志高,大同市阳高县公安局副局长,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政法干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党的十六大代表。从警26年,他参与侦破刑事案件100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2500多起,收缴各类非法枪支500余支、子弹2000多发、炸药20余吨、雷管30多万枚,侦破涉毒案件200多起,收缴海洛因100余克。数字是枯燥的,然而在这串枯燥的数字背后,却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血与火的考验。

  勇 危险时刻挺身而出

  1994年,为制止5000多人哄抢、偷挖堡子湾金矿,他进入人群中进行规劝,结果被乱石砸在头上,不省人事……1995年,阳高县席家湾村村民因下种的玉米籽种70%不出苗,500多名村民围攻乡政府,一块块石头砸向前来维持秩序的公安民警,警车玻璃全部被砸碎,他又一次冒着危险走进人群中……1998年,阳高县狮子屯乡罗屯村村民与北徐屯乡柳家泉村村民因浇地用水发生争执,双方纠集600多人,一场血战眼看就要发生,正在输液的他拔下针头,火速赶往现场……2000年除夕夜,阳高县罗文皂镇镇门堡村发生一起持炸药包挟持人质案,王志高再次独闯虎穴,在与歹徒周旋8个小时后,成功解救出人质。

  记者: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面对危险,你真的不害怕死吗?

  王志高(以下简称王):不是害怕不害怕的问题,而是职业使命和责任感的问题。毕竟,人的脑袋不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但,作为公安民警,却不能因生命宝贵就怕死。保一方平安是公安部门的神圣职责,如果连警察都贪生怕死的话,那老百姓还能指望谁来保护他们?我不能在挣特殊津贴时说我是警察,遇到危险就不像个警察了。

  记者:警察不只你一个,为什么危险的时候你一定要挺身而出?

  王:作为领导,我不能够在享受待遇时说,我是副局长;遇到危险了却说,同志们,给我上!

  记者:制服歹徒单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拿解救人质案来说,当时,你对制服歹徒有多大把握?

  王: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别的同志进去没有把握,我进去也没有把握,那还是我进去吧。毕竟我比他们从警的时间长,心理素质和临场经验要相对丰富一些。何况,进去的人越多,犯罪分子的压力越大,那样不但不利于解救人质,反而可能促使犯罪分子提前引爆。

  记者:进去以后,你是怎样和犯罪分子周旋的?

  王:一进门,犯罪分子劈头一句:“你是谁?你不怕死?”我笑了笑说:“我叫王志高,是公安局副局长,怕死我就不进来了。再说,我相信你不会炸我的,一来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二来我是帮你解决问题的。你为什么要炸我?”对方愣了片刻说:“你不怕死,是不是穿着防弹背心,带着枪?”我撩起上衣,笑着说:“你自个儿看吧!”犯罪分子见我很诚恳,就放松了警惕。然后,我借机扔给他一支烟,与他拉起了家常。

  记者:爆炸的那一刻,你和犯罪分子可以说是零距离的,从爆炸发生后的现场看,你距离爆炸发生地点最多3米远。据说,当时犯罪分子被炸得血肉横飞,院子里的墙上贴满了犯罪分子的肉泥,当时你是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

  王:在歹徒引爆的一刹那,我就势滚到了一个死角,躲过一劫。

  记者:关于这个案件,我走访过人质史立国。他说,在你们到来前,他就告诉歹徒:“请你赶快离开,我报警了。”歹徒回答:“吓唬谁?你没有钱,又没有权,谁管你?”史立国说,其实,当时他和歹徒一样,不太敢相信有人会冒着这么大的危险解救他。事后,他不无感叹地说:“党和国家还是能给人民作主的。”作为警察,你只是履行了你的职责,可老百姓却把你当作是党和国家的化身。关于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王: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干好了,群众会更加热爱党、信任党;干不好,群众不但会骂我们具体的办案人员,还会骂共产党、骂所有公安系统的人。所以,我觉得,作为警察我们应该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可以赢得一颗民心,但也可能失掉一颗民心;一件小事,可以为党旗增添光彩,但也可能给党旗抹黑。

  仁 仗剑在手锄强扶弱

  违法犯罪分子对他恨之入骨,有人把“3911”农药扔到他家门口,企图毒死他的孩子;有人半夜扳倒他家烟囱,砸碎他家门窗玻璃;黑社会团伙开价20万元买他的脑袋。在威胁恐吓无效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又送钱送物,特大盗窃抢劫杀人团伙首犯仝建军就曾想用10万元封住他的嘴。就在犯罪分子对王志高软硬兼施的时候,王志高义无反顾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当邪恶张牙舞爪时,他利剑出鞘,毫不手软;当群众有困难时,他侠骨丹心,有难必帮。为帮助当地群众寻找回失散3年的女儿,他曾在寒冬腊月,奔波一个多月,跑遍全县20多个乡镇。为使失学儿童能够继续学业,他曾几十年如一日,资助10多个贫困山区的孩子。

  记者:你是警察,职业使命和责任使你许多时候不能够考虑个人安危,但你也是丈夫和父亲。当你把生死置之度外时,考虑过家人的感受吗?

  王:考虑过,但执行任务时,如果老百姓死了,下对群众没有交代,上对组织没有交代,这怎么可以呢?某种意义上讲,警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人享受生命的乐趣。自穿上警服的那天起,我就当自己是一支开弓箭,一个过河卒。

  记者:听说挟持人质案破获以后,县委、县政府奖励了你两万元人民币,你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友宰镇中学。我还听说,去年为了买房子,你借了7万元外债。能够坚决抵制犯罪分子的“糖衣炮弹”,不徇私枉法、以权谋私,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了,可你为什么还要把这笔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的钱捐出去呢?

  王:友宰镇是阳高的一个老区,曾经连续发生3次地震,那个地方的孩子很可怜。那个地方我整整分管了8年,对那个地方很有感情。虽然我也困难,但还是比他们强,我每个月有1300元的固定工资,可那里的百姓只能靠天吃饭。何况,给那么多孩子修教室,比给我一家四口修住房,价值更大一些。

  记者:如果说,为了工作把生命置之度外是分内的事,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够安心上学是千秋功德的事,家人可以理解,必须接受的话。那么,因为你的工作,犯罪分子不但扳倒你家烟囱,砸碎你家玻璃,而且还想毒死你的孩子。对于这些频繁连累到家人的事,你有何感想?对妻儿有愧疚吗?

  王:犯罪分子这样猖獗,说明我们对犯罪分子打击的力度还不够,否则,就不至于连公安人员家属的安全也没有保障。有一句话叫做“打蛇不死反为仇”,所以,对犯罪分子,我们一定不能姑息养奸、心慈手软。对于连累家人的事,我心里深感内疚,准备退休以后报答他们。

  记者:年轻的时候,在位的时候,你都不能够报答他们,退休以后准备如何报答?

  王:退休以后好好陪陪他们。

  记者:你妻子在接受我的采访时,曾泪流满面地对我:“你说他(指王志高)怎么那么愣,快五十岁的人了,咋就从来不管自个的死活呢?如果他‘走’了,孩子就再也没有父亲了,可副局长却是可以重新任命的啊!”在妻子心灵的天平上,丈夫的生命远远重于副局长这个职位。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既然是党的人,又怎么能够辜负党多年来对自己的培养和信任呢?虽然我只是个副局长,但职位不在高低,工作不在贵贱,只要能为群众办事,就值得去做。

  记者:“我家老王没有白干!”是整个采访中,你妻子对我说过的惟一一句表扬你的话。原来,每当她上街买菜被人认出来的时候,大伙就会像对待亲人似的对她说“不用付钱,自家地里种的,王局长喜欢吃什么就拿点什么吧”。你怎么理解“我家老王没有白干”这句话?

  王:钱买不来老百姓对你的认可。在我的眼里,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智 知识护佑化险为夷

  直面危险、奋不顾身的王志高能够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家人说他是“好人天保佑”;百姓说他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同事们说他是“胆大、心细、业务硬”;而王志高自己却说,这是苦学知识的结果。

  记者:能够一次次摆脱死神的魔掌,是不是真的像你家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好人天保佑”?

  王:干工作是不能够存侥幸心理的,尤其是干公安这一行,许多时候都是性命攸关,没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不但会害了自己,还会害了别人。就说那次解救人质吧,亲朋好友都恭贺我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可我心里清楚,那不是幸运,而是自己对业务的钻研救了我一命。

  记者:具体点儿讲?

  王:在令人窒息的险恶境况中,我与丧失理智、暴躁不安的歹徒进行了长达8个小时的谈判,在这场特殊的心理战中,如果我的表情、神色、言谈中露出一点破绽,最终不但不会解除歹徒的戒备心理,而且还可能使歹徒提前引爆。

  当时,如果我不懂得爆破学知识,我就不会采取措施将歹徒从屋内引到院外。在院外空旷地带爆炸属于“悬空炸”,爆炸威力要比在屋内爆炸小许多。而在歹徒引爆的刹那间,如果我不懂“炸高不炸低”这一爆破学原理,我就不会立即卧倒,并就地一滚,躲到一个死角。所以说,能够用学过的业务知识躲过死神的追踪,是知识给我的最高奖赏。

  记者:听说公安系统的同行称你为阳高治安工作的“活字典”,为什么?

  王:我任治安股长期间,因对全县各乡镇村落治安状况了如指掌,而且吃透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家就送了我一个“活字典”的称谓。

  记者:平时你很注意学习吗?具体的学习内容都有哪些?

  王:作为人民警察,光有一腔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忠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勤奋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26年中,除了学习政治理论、业务书籍、法律法规以外,我还涉猎了《犯罪心理学》、《爆破学》等专业书籍。

  采访手记

  王志高是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典型进入我的视线的。关于王志高,相关资料上有这样一段话:“爱岗敬业,秉公执法,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廉洁自律,屡建奇功”。说实话,这种公式化的评语,在限制我的思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的思想负担:我害怕我见到的是一个“脸谱化”了的英雄。

  可见到王志高,尤其是走访了他的亲人、同事以及那些被他救助过的人以后,我终于相信:这些完美的或者说革命的词,用在他身上一点儿也不过分。

  “肯干、会干”是阳高县公安局局长王伟业对王志高的评价,这个评价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王志高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如果说“肯干”作为一种主观能动性,作用于王志高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话,那么“会干”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则真实而具体地服务于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

  人们喜欢用“无私奉献”来定义王志高的行为。可所有与“奉献”有关的事情,在王志高这里却被统称为“职责”。奉献许多时候是可选择的,多少带有牺牲的意味。而职责却不一样,职责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只能承担。

  王志高也害怕死,可警察的职责,使他不能因为生命宝贵就逃避死亡。只有把“职责”铭记心头的人,才可能在紧要关头作出正确的选择,并坚定不移地完成这种选择。所以,关于王志高,关于楷模,最好的评语莫过于“忠实履责”这四个字。

警察信仰 英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