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画家”戴军
烈日下,突兀险峻的群壑红黄相间,似乎一团燃烧的火焰一下就会扑压下来,几个维吾尔族居民站在山壑之下的农舍旁,两个骑着马的民警在不远处与居民挥着手,他们相互注目着、告别着,久久不舍离去…… 这是发生在吐鲁番基层民警工作中的一个场景,但这个被基层民警看来很稀松平常的场景,却在让另一位警察感动之后,并把它勾勒在了画布上。 这位警察叫戴军,是兵团农六师公安处政治处的一名普通政工干部。他还是一名业余的油画家。当地人都叫他“警察画家”。“我不是简单地复制基层民警的工作,而是把心中对他们的敬佩融进了画布的每一块色彩中。”他的声音中,带有明显的激动,如同他的画一样激情四溢。近日,记者见到了他。 正是因为他用真情作画,这幅名为《火焰山下》的油画作品,在2004年由国家公安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中,夺得了美术作品类二等奖,他也成为新疆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同时获奖的还有他的另一幅名为《南疆赈灾》的油画作品。 初看戴军的画作,会认为如此拥有意境与思想内涵的画,画者一定是一个专业人士,仅看画让人无法把作者的职业与警察联系在一起。 1966年,戴军出生在呼图壁县芳草湖农场。小时候他家里条件很差,但他自幼酷爱画画,在苦于没有纸和笔时,他时常会捡上几根树枝,在黄土地上、土墙上画,有时一画就是一整天。后来,只要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苦,他便让自己沉浸在绘画中,因为只有绘画才让他感到无比的快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戴军得到了后来成为新疆著名青年画家刘生举的指导,并且在刘生举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还走上了正规的美术专业道路。 1987年,戴军如愿考进了兵团教育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后,他又成了农六师教师进修学校的美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是他梦寐以求的,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进一步的自修与培养美术人才的工作当中。其间,由他创作的油画作品《老城》还荣获了纪念自治区成立40周年美展的三等奖。 1996年,由于工作调动,他离开了辛勤耕耘近十年的讲台,穿上警服来到农六师公安处政治处。对于这种人生转型,他说:“有哪个堂堂男儿不想成为一名警察?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机会圆了自己的梦。” 穿上警服多年,他不仅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反而越握越紧了。因为他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这种激情正是来源于警察这个职业。 戴军说:“从前自己常常被电视作品中关于警察的事迹而感动,但这种感动仅仅浮于表面,当真正接近并融入警察这个群体后,随着时间推移,了解进一步加深,我才体会到警察这个行业的真正内涵。在一次又一次被身边这些普通警察身上那种浓烈的卫士风采与大无畏的精神所激励和鼓舞之后,我开始想,一定要用画笔去讴歌新疆警察、去描绘新疆警察的本色。” 戴军在单位主管宣传,平时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依然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创作上。他还利用出差的空闲时间去基层采风,去捕捉那些发生在基层警察身上平凡的闪光点。他不断地在油画艺术创作中探索着,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与思考的深入,他对油画的理解也更加成熟。 他说,以前他仅仅会挖掘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用地域自然风光的美学本土化给人以视觉刺激和触发。走入警察行业后,在绘画中才摸索出一条在地域风情背后创作的新路子。简单地说,就是把警察精神放在风景之中加以考量和凸显,把工作在基层的警察们作为作品主题加以表现,《火焰山下》和《南疆赈灾》两幅获奖作品,就是一次大胆的表现,是他10年努力将警察生活与艺术相融合并且潜心探索的结果。 近年来,戴军的作品也曾多次参加自治区以及兵团的各种美展,他的油画作品《喀什老屋》在2005年10月荣获了全国公安第八届金盾文化艺术工程二等奖。 |
|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