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文艺之星>详细内容

文艺之星

交警纪元:相声、主持都是我爱

来源:辽宁法制报 作者:杨清林 发布时间:2005-03-20 08:31:48 浏览次数: 【字体:

  纪元和沈阳电视台主持人依娜联合主持节目

  纪元和杨振华合影

  纪元和冯巩在一起
   主角登场
  姓名:纪元。
  艺名:新纪元,著名相声大师杨振华的惟一艺徒。
  性格:正直却不固执,善良从不矫情,传统而不保守,另类但不偏激。
  爱好:听相声,说相声,写相声,聊相声。
  工作理念:纪元说交通,关爱在心中。

  纪元自述
  我是沈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民警、沈阳电视台《沈视晚报》“纪元说交通”栏目主持人。虽说俺个儿不高,可浑身全是幽默的细胞,聊起天来妙语连珠,不出三句话,保证把你逗乐了。

  成为交警后,心里放不下的还是相声

  纪元和相声结缘,大部分是受他外祖母的影响。
  小时候的纪元是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的。外祖母是个曲艺迷,唱戏、讲书、说相声哪样都能来一段。她差不多天天晚上都给纪元讲一个相声段子,纪元每天要是不听外祖母讲上一段,也睡不踏实。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纪元,自然而然对相声产生浓厚的兴趣。
  8岁时,在学校联欢会上,纪元首次登台表演一段相声,叫《狗熊大象》;读中学时,他套用传统相声段子,自己创作一段绕口令,没想到演出效果还真挺好。
  那个时候,以杨振华为代表的“沈阳相声”异军突起,走红全国。“假大空”、“撇局长”、“大裤衩子”、“整景”竟成了社会流行嗑儿。纪元把这些相声听熟了,背烂了,积淀在自己的灵魂深处。
  读高中的时候,纪元有意识地拜访辽沈地区的相声名家,通过记录、录音的方式,收集不少传统相声段子。1990年,纪元成了一名交通警察。春夏秋冬,雨雪风霜,他站在三尺岗台上,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可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相声。

  能说会写,警营里出了曲艺家

  当交警虽然很辛苦,但纪元依然很热爱这项工作。同时,他也在不停地拜访相声界的老前辈,学习说相声的技巧,自己尝试创作相声段子。这一专长使他很快在沈阳市公安局崭露头角,各种文艺晚会都少不了纪元的节目。
  渐渐地,纪元的相声走出警营,走出辽宁,走向全国。他创作表演的相声《攀比》获得1996年全国相声大赛三等奖。2000年,纪元创作表演的相声《非随不可》,荣获全国相声大赛二等奖。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搞相声像纪元这样能说会写的,少之又少。
  沈阳资深曲艺评论家刘英男,是纪元的一位忘年交。刘英男致力于曲艺评论和整理传统相声工作。刘英男常对纪元说要把散失在民间的优秀传统相声搜集整理起来,编辑成书。纪元对这件事很在心。
  后来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四册),编者在该书后记中说,散失在民间的历代优秀作品很多,他们还打算出版一卷,作为“补遗”。纪元看了很兴奋,据他所知,传统相声流传至今大约在600段左右,虽经两次大规模整理出版,仍有不少没收进去的。
  纪元和刘英男一起参加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的增补工作。有时一个段子在流传中出现好几个不同版本,他不得不一一甄别,选择最好的。有的民间段子“臭活儿”(脏话)多,他就精心加工,使之变成“净口”,适合舞台表演。经过众人的努力,文化艺术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中国传统相声大全补遗》、《中国传统相声小段大全》两种国家重点图书,曲艺界小字辈纪元有幸跻身两部书的编委之列。
  纪元在沈阳曲艺界声名鹊起,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但他仍然固守自己的交警工作岗位。站了8年岗台后,他改行搞宣传,业余时间相对多了,也可以从从容容地研究相声了。每逢演出,纪元都精心准备,给观众带来欢笑,人们几乎忘了他是个警察,都认定他是专业相声演员。2004年春节,纪元还专程赴京参加公安部举办的电视春节晚会。毕竟沈阳公安系统所有人员,能参加这样盛会的人还是不多见的。

  成为大师杨振华的惟一徒弟

  纪元很早就有个愿望:拜著名相声大师杨振华为师。
  纪元多次登门向杨振华问艺,并露出拜师的意思。可杨振华从不收徒弟。经杨振华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指点,纪元的创作表演有了质的飞跃。他暗暗秉承杨振华的创作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积累多年的相声潜质,随时捕捉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笑点”,写进自己的作品里,再奉献给观众。
  2003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的专家们,对近百年来全国相声演员作了总体评价之后,确定“相声八大家”,即张寿臣、刘宝瑞、马三立、侯宝林、马季、杨振华、高英培、姜昆。纪元听到这个消息,更坚定了要拜杨振华为师的决心。杨振华从艺半个世纪,他创作表演了几百段作品,已形成了表演尖锐泼辣、说唱俱佳的艺术风格,却一直不肯收徒弟。然而2004年4月21日,68岁的杨振华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收下了34岁的纪元为徒,这是他惟一的徒弟。
  拜师仪式在沈阳高登大酒店举行,沈城诸多艺术家、同行、新老朋友都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杨振华说,收纪元为徒,是因为纪元人品端正、有艺术潜质、有好学精神。另外,他们都是交通警察出身。纪元感激杨振华收自己为徒,送给老师一套图书。按礼节,老师是要给弟子回敬点东西,一般都是扇子、手帕之类。杨振华给纪元一个礼品盒,说里面装着他的手稿,可以做个纪念。纪元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一架崭新的价格不菲的DV。
  参加拜师仪式的人无不感慨,大师的风范就是与众不同。著名演员范伟说,像杨振华老师这样的,全国找不出第二个。

  走进荧屏说交通

  2004年秋,沈阳市公安局和沈阳电视台《沈视晚报》联袂推出“纪元说交通”栏目,从那时起,纪元每天晚上都在荧屏上与市民见面,以活生生的交通违章事例,宣讲道路安全交通法。
  纪元能担任《沈视晚报》交通节目主持人,是和他以前丰富的舞台创作表演经验分不开的,加上熟练的交通专业知识,构成了纪元和这档栏目的完美结合。
  大家可能不了解,纪元的这档节目没有编辑、制片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拍摄,基本等于直播。这对主持人的要求特别的高,一方面要有灵活缜密的思维;另一方面,还要具有准确到位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纪元刚开始工作时压力非常大,用他的话说就像一部戏的导演不确定主角是谁一样,情景语言都无法构思,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机应变,即便选择最典型的案例,还要控制好问题的外延。
  有一次拍摄行人翻越护栏现象,纪元在马路对面静观了3个多小时,发现年轻人翻越护栏现象较多,但一位78岁的老大爷也费劲地翻越,这就不能不说明一个问题。于是纪元紧抓现象本质,从思想根源分析,给了观众直接、正确的教育引导。记得有一次纪元去书店买书,碰到了一个女孩,女孩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这不是纪元大哥吗?”“您看过我的节目?”女孩笑着说:“当然,您的节目我们全家每天都看。而且从中还获得不少知识呢,我现在出门可注意遵守交通法了!”一听这话,纪元心里暖乎乎的。看来节目的教育作用还真不小。

  最让他感动的人是观众

  从相声到主持人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在此过程中,纪元到处取经,注重了解大众的口味,以百姓需求为节目定位,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宣传交通法,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交通法与生命的息息相关。为了把节目做得更好,纪元不断完善创新,他幽默地说:“我沾了节目的光了,该让节目沾我的光了。”
  纪元给节目提出了4条建议:第一,走进校园、工厂、车辆集中的单位,向群众宣传交通法,让法律在群众心中扎根,从思想上意识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做节目时穿便装,因为有些市民存在尊重警察不尊重法律的心理,穿便装不惹人注意,可以随时出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可能随时出现在违法现场,让那些不自觉的市民猝不及防。”第三,平时随身携带DV,走路、坐车,发现违法现象,立马就拍。第四,在节目中邀请普通百姓做嘉宾,让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真实体验交通法,旨在提高法律意识,让人们时刻关注安全。
  纪元的全心全意换来了市民的真诚支持。最让纪元感动的是那一封封亲切的观众来信,他们从心底把纪元当成了知心朋友,哪块儿的信号灯坏了,哪地儿路况复杂常出事故,哪条路上车超载……每每看到这样的来信,纪元都会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能否真正让市民满意,是他衡量自己工作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他始终固执地坚持着这点。
  在岗台上,纪元是严肃的执法者;在舞台上,纪元是说学逗唱样样精通的笑星;在荧屏上,纪元是宣传道路安全交通法的主持人;在家里,纪元是个优秀的好丈夫。纪元认为,生活的幸福需要自己感受,家的温暖是任何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
  这就是警营笑星纪元。
交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