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平凡警察>详细内容

平凡警察

影像警察用瞬间定格真相与证据

来源:云南法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6 08:43:12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安影像专业工程师的工作应该做些什么?陆春海用一句话概括:“将镜头对准案发现场。”

在电光火闪之后,他需要把凶案现场、尸体、凶器,甚至遗落的一丝毛发,精确地用影像固定。

手持“长枪短炮”(摄影器材),眼睛紧贴镜头,食指频按快门,相机便是陆春海的武器。尸体高度腐败,散发着恶臭,粗糙的创口,翻出的血肉,成堆的蛆虫……他面对的不仅是感官冲击,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1985年,陆春海从昆明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初出茅庐的他来到禄劝公安局刑侦大队,从事刑侦技术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

6.5级地震中按下快门

1995年10月24日,禄劝县城一公司发生一起盗窃案,大量现金失窃。在案发现场,勘查人员在杂乱的室内现场发现几个脚印和一枚模糊的指纹后,再没有发现其他证据。

这枚指纹,成了破案的关键。

“当时的设备还比较落后,仅仅使用一台双反胶片相机,陆春海多次拍照都未能拍出清晰的、有鉴定价值的指纹照片。”多年之后,陆春海回忆自己第一次将镜头对准案发现场的一枚指纹时,依然感慨万千。

经过短暂的思索,他麻利地爬上窗台,大半个身子悬空在窗外,端着相机的双手纹丝不动,正当他成功对焦,准备按下快门时,一阵剧烈的震动几乎将他摇下窗台。

“不好,地震了!别拍了赶快下来!”同事连忙冲上前抱住他的腰,屋檐上的瓦片纷纷震落,墙壁窗台嘎吱作响,但陆春海面不改色,迅速按下快门。

经过进一步鉴定,照片上的指纹正是嫌疑人所留,这张纹线清晰、特征明显、具备鉴定价值的指纹照片,使这起案件成功告破。

这张在6.5级地震中拍摄下来的指纹照片,成了陆春海从警生涯里难以忘怀的记忆。

现场拍摄、取证、勘查……这是一项要经常和死者打交道的工作,陆春海要将犯罪现场最原始的状态真实记录下来,为侦查人员分析案件提供重要资料。

昏迷休克仍紧握相机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禄劝九龙镇树渣村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内,散发出冲天的恶臭,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接到报警后,陆春海和同事迅速赶往现场。

数十米深的坑洞,光线阴暗,空间逼仄。陆春海身上绑着安全绳,带着简易的防毒面具,缓缓下降到洞底。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具高度腐败、已经蜡质化的男尸。刺鼻的臭味使本就稀薄的空气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更糟糕的是,一条蛇掉在了他脖颈后。

冰凉黏腻的触感令陆春海心中一惊,他屏住呼吸,冷静拍摄,此时制服已被汗水湿透。洞内氧气已严重不足,直到照片拍摄完毕,他才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失去了意识。

当他再次醒来,自己已躺在了卫生所的床上,身边的同事告诉他,由于落水洞太深,对讲机没有信号,多次呼叫他没有回应,同事才急忙将他拉上来,而即便昏迷休克,陆春海的手依然紧紧地抓着相机。

这起杀人抛尸案顺利告破,陆春海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照片被作为重要证据,这也让他荣立了人生第一个三等功。

镜头见证公安发展

这些年来,陆春海几乎参与了禄劝发生的所有大要案现场拍摄。他用镜头记录冰冷的物证、血腥的尸体,还有可爱的战友。这些照片不仅为一起起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作用,也记录了他从警一生的酸甜苦辣。从正义白到橄榄绿,再到如今的藏青蓝,苦过、累过,也在疲惫中收获了快乐。

从事刑侦工作20年,所使用的器材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后期工作环境从暗室到技术室,刑侦技术工作有了质的改变,而紫外、红外摄影的引入则让刑侦摄影更上一层楼。

陆春海的镜头里每一帧影像都关乎平安,每一张照片都见证公安刑侦技术的发展,可陆春海的镜头里却鲜有自己的工作照。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年近六旬的陆春海背着重达10斤的拍摄设备,每天穿着防护服来往穿梭于重点村庄、执勤卡口和各个街道,把镜头对准一线,用最真实的照片见证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

“镜头背后的付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警徽下的无限荣耀;镜头背后的努力,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公安民警辅警背后的奉献与坚守。”陆春海用奔波的身影、手中紧握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特殊时期的公安战“疫”故事,记录下了禄劝公安忠于职守、勇于担当、身先士卒的铁军形象。

“用四边框住正义与邪恶,用瞬间定格真相与证据,用光影刻画美与丑。”这是陆春海人生的座右铭,也是他用忠诚与坚守的从警生涯贯彻到底的不变初心。

首席记者 郑恒 禄劝县公安局供图(记者)


终审:dongyi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