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警犬共舞
一段血汗铸就的美丽人生
一曲人犬相映的感怀和弦
柔美与刚强
灵性与忠诚
2003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招进了第一批女训犬员。六名刚从警察学院毕业的学生对学校大门外的世界还是一片茫然的时候,就在女警花佟巧玲的带领下,奔赴南京警犬研究院的警犬培训基地,连人带犬强化培训3个月,并各自带回了朝夕相处的六只英国小犬“史宾格”。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年轻的女训犬员体味着人生的重大转变,由刚毕业的学生到值勤民警又到“未婚妈妈”,提前挖掘了自己的母爱。
目前,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出现在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几位充满阳光充满朝气的女警花带着自己训练的小警犬公开亮相,这一景象立刻引起了市民和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好奇。警察为什么要带宠物狗巡逻?为什么会出现女警与小型警犬的搭配?她们在广场上肩负的是一项什么使命?别着急,今天我们把首都第一批女带犬民警和她们训练的警犬全部请到了《警察人生》做客,让她们来解答您的问题。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几位美丽勇敢的警花,她们是:
典雅端庄的 刘莎莎
阳光时尚的 魏媛媛
温柔腼腆的 丁 淼
稳重大方的 孔祥娟
朝气蓬勃的 吴 嘉
还有文静的 于 娜
还有他们可爱的小宝宝们,它们是:
“老实听话” 的 三好学生——小小
“行侠仗义” 的 多 罗——多多
“干劲十足” 的 工 作 狂——贝贝
“鬼头鬼脑” 的 机 灵 鬼——黄矛
“风度翩翩” 的 绅 士——牛牛
“飞檐走壁”的 蜘 蛛 侠——豆豆
新来的英国“可卡犬” ——姗姗
兴奋的旅途和无限的期待
2003年7月,“警察学院”的女毕业生们接受了一项特殊的选拔, 6名即将毕业的女学员被选中,她们没有像其他毕业生那样结束学生生涯走向工作岗位,而是在梅雨纷纷的季节被送到南京的深山里,开始了一段令她们今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特殊学习!
这是莎莎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感觉又新鲜又刺激,这是一种很单纯的想法,不想条件有多艰苦,只期盼着快看到警犬是什么样子。媛媛也一样,坐了一天的车,开始几个小时特别激动,想象着史宾格是什么样子,后来晕车难受,吃了好多药,就睡着了,一直到南京训犬基地。而作为这帮初出茅庐的小警花们的领队,佟巧玲首先感到的是忧虑: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在外地学习,一路上看着陌生的建筑物、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以及陌生的地方方言,内心忐忑不安,心情也随着阴天暗下来,她心想:在这三个月学习中,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看来这次学习无论是训练,还是管理,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我必须坚持……
与狗为伴的生活
在南京学习中,各种困难接踵而来。比如训练中,每个人带的犬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我们又是新人新犬,训练起来很困难。还有南方饮食与北方有差异。南京的气候,刚开始去是霉雨季节,天天下雨,洗了3、4天的衣服用手摸仍然潮乎乎的,由于没有地方挂衣服,脏衣服只好堆着。后来出了霉雨季节,就立即进入酷热中。所以大家常说“被郁闷了”。 “郁闷”是说了不少,那是因为遇到的困难太多,太突然,也都是这些漂亮的警花们想象不到的。但说的最多的还是“拼了”。这个词也是她们在大学里最流行的,当大家遇到困难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词来激励自己。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带犬三公里跑,训练到10点,在南京气温高达37、38℃,警用宠物犬在高温下是无法训练的时候。每天下午5点后还要继续训练,直至晚10点结束。还要每日两次冲洗犬舍,两次给犬喂食,对于身体不适的犬,要悉心照料给它打针喂它吃药……
三个月后六对亲密无间的伙伴共同奋斗的战友一同回到了北京。与犬相伴的几个月里,她们都深深的体会到,带警犬就像带一个刚出世不久的婴儿一样,妈妈是怎样培养教育她的,她就怎样带她的警犬,有时甚至超出妈妈对她的照顾,因为它一个动作不合格,她们就会成百上千次反复练,直到达标为止。
对于警花们,最困难的是角色的转换。她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少有照顾别人的机会,可对这些警用宠物犬,她们费尽了心机。训练基地附近草丛多,有一种草皮虫常常侵害警犬的安全,它们是吸血虫,如果潜伏在犬的身上时间长了,容易使它们神经麻木,女警们每天要扒开犬的四肢、毛发、耳朵仔细查看,恐怕它们有什么毛病;而且要注意观察其粪便,不能染上疾病。喂它吃喝、洗澡、梳毛、打扫犬舍、给它看病吃药打针、教它学东西,学着妈妈带孩子的样子带它们,警花们都没结婚更不知道做妈妈的感受,带犬这段时间就在提前挖掘自己的母爱。
警犬的荣与辱就是驯犬员的荣与辱
在南京考试是对警犬们学习情况进行的检验。在一项场地搜索的考试中,佟巧玲带的豆豆说什么也不肯搜,考官只好停止继续考试,这让佟巧玲心里特别难受:在南京酷暑中,我与大家共同艰苦训练,面对这样的成绩,我的心再也无法冷静,心里越想越难受就坐在犬舍里流下眼泪,豆豆在一旁不吭声,象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坐在我身边,我就向训斥孩子一样对它说:豆豆,你太不听话了,我不要你了,我自己回北京,不带你回去。豆豆瞪着大眼睛无辜地看着我,一动不动。它仿佛听懂似的,下午补考的时候再进行箱包、车辆、室内搜索考试中,豆豆发挥特别好。
第一次神圣的任务
2003年国庆,当大家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兴奋不已的时候,我们的训犬员带着她们的战友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执行任务,从这时开始,她们不再是学校里的学生,这些史宾格小犬也不再是宠物狗,她们开始执行有生以来最崇高的神圣使命。
第一次带犬出警搜索人民大会堂和广场,大家都很兴奋。人也新鲜,犬也新鲜,它可有撒欢的机会了,见了花花草草的就往上扑兴奋极了,有点乱套,但在兴奋和慌乱之余,也让警花们看到了差距。因为她们太缺乏实战经验。通过这次演练她们发现本以为训得不错的宝宝们依然漏洞百出,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十一假期结束后,大队组织立即投入到封闭训练,直到两会前夕。
马警官和他的“上尉”
马松林 男 34岁 北京人 1991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大专,最近刚刚拿到党校的本科毕业证。9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刑侦总队警犬侦查训练大队,带犬15年,现任北京市刑侦总队警犬侦查训练大队三队队长。
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警犬扑咬是最关键的一项,训练警犬的凶猛和兽性,必须有合适的人做助训,马警官就专门给新犬助训,这是一项特别危险的训练]警犬能把一厘米厚的牛皮一口咬穿。穿上足有七八十斤重的助训服装,这种衣服自己是无法独立穿上的,又厚又硬像夹板,冬天还好穿着暖和,夏天也照样穿着助训。马警官刚穿上衣服,两条警犬就馋得直流口水,好像这衣服有多好吃似的。训导员使劲拉着缰绳等待马警官发号施令。只听一声令下,两条七八十斤重凶猛彪悍的警犬箭一样的冲过来,连扑带咬,“咣”!的一声将马警官扑倒在地,任凭两条犬疯狂的撕咬……
马警官说警犬最初训练扑咬的时候还不知道该咬哪儿,眼睛都被训得发红了,没头没脑地乱咬一气,它咬得很痛快,这时你得让它咬舒服了,不能吓唬它,要不下次不敢咬了,一看实在躲不过去了赶紧转身,把屁股伸向它。警官的夫人说,马松林的屁股上被咬了好多大伤疤。
马警官最亲近的朋友是“上尉”,这个名字是马警官后来起的,接手之前叫它叫“下士”。马警官觉得“下士”这官太小,成不了大气,自己想给它升几级,后来才改成“上尉”,这个名字,一叫就是13年。“上尉”是一条“素质”最高也最有“涵养”的警犬。它和主人一起破过多起重大案件,享有“功勋犬”和“神犬”的称号。这些成绩都是马警官用血汗换来的。
1992年3月18日夜,北京某医院,值夜班的护士已经换班,整个医院在寂静中进入梦乡,突然,一个值班室里发出了一声惨叫,紧接着就是一声恐怖的枪响,一名护士当场被枪杀,闻声赶来的另一名护士,还没来得及反映,就被射中,倒在血泊之中。这是一场罕见的情杀,失去理智的犯罪分子非法盗取五六式冲锋枪一枝、子弹1700多发和一把五四式手枪,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枪杀医院里的女护士。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面对突发的危难,即将出场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马松林警官和他的搭档“上尉”。
马警官1991年分到北京清河训犬基地带犬,当时才工作半年就接到了这起特大持枪杀人案,马警官带犬赶到第一杀人现场,然后赶往罪犯逃离的落脚点丰台一坐办公大楼,挺偏僻的这地儿,那天晚上天特别黑,也没灯,整座大楼也都是黑的,不知道罪犯躲在哪。上百辆的警车停在大楼1000米以外,所有的警车大灯都关闭着、黑压压只看见大部队人马步行前进。在前进过程中突然一声枪响,整个大部队瞬间消失,隐藏的让你根本不知道这里在进行着一场战斗,这时候领导在现场指挥布控,因为罪犯在哪不知道,是跑了是死是活,谁都不清楚。
几百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已经将这座大楼重重包围,几百个黑洞洞的枪口也指向了大楼的每一个出口,此时没有灯光也没有月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最困难的是无法辨认罪犯。
在想打都找不到对手的情况下,领导派马松林和两名武警神枪手带上 “上尉”进行搜捕,临行前让马警官挑了一把五四手枪,命令发现罪犯当场击毙。
“上尉”这时候就起作用了,狗的黑暗识别是人的五十倍左右,人看不见的东西,它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在罪犯还没发现它的时候,它会瞬间扑咬过去。马警官先给了“上尉”一个信号,它就朝大楼方向跑去了,等了很久都没动静,也不能叫它,于是他就带上两名神枪手准备摸进去。
在不清楚罪犯下落的情况下,马松林摸黑接近大楼,此时他的面前是在黑暗中的罪犯,身后是几百个黑洞洞的枪口。身处黑暗的夜色,游走在枪林之中的马警官此时感受到的是有生以来从未感受过的紧张与恐惧,
“当时的感觉就像两军对垒,我在中间,那天的夜晚是又黑又静什么声音都没有,所以我在爬墙的时候,墙上干枯了的爬山虎发出很清脆的声响,如果罪犯听见肯定会朝这开枪,他已经杀红了眼了。 我隐约可以看见好像“上尉”在咬着什么东西仔细看了一下是个人,他的腿是弯着的着,不知是死是活。我就出来报告说“上尉”正咬着一个人,怎么处理,领导让我看清这人的体貌特征,我又回去借着一点点光线,看清胸前放着五六冲锋枪,身高一米八以上,我把特征一说,跟罪犯对上了,等我再回去看的时候,我感觉天突然大亮,一切都景象都在眼前,这时候我看见“上尉”还是死死咬住罪犯的脑袋,都能听见骨折的声音。
通过这次战役,警犬“上尉”被人们传为“神犬”
马警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狗在一起,对于他来说训犬是工作和生活的最大乐趣。一个天天和狗打交道的警察,面对家人和妻子的不理解,他采取了超常的劝导方法和说服技巧,使得他既能把狗训的条条出色,又能把家管理的井井有条。现在妻子对他是又疼爱又欣赏。用马警官的话说:“我把一条带有兽性的狗都训得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我还训不好老婆孩子吗?”
“上尉”陪马警官度过了13个头年,共同破获的案子已数不清,马警官经常说“上尉”既是我的孩子,学生、又是我出生入死的战友,我们俩经历了枪林弹雨,也看到了风和日丽。可以说马警官见证了“上尉”的一生,“上尉”陪马警官走过了人生最青春的时光,它走了真像走了一个亲人似的。
“它11岁那年冬天,就差点死了。那天早晨我发现它不对劲,喝起水来没完,开始在自来水管那舔着喝,后来我给它接了一盆,它很快就喝完了,然后就吐,吐了就又喝,喝了又吐,当时我就有点抑制不住一把抱过“上尉”心里开始发酸,是不是要死了, 狗一般冬天活动少抵抗力差,大多会在冬天死,我越想越控制不住,“上尉”从小跟着我那么多年了,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打闹、一起破案,经历了多少生死关,受了多少苦,眼看着就要离开我了,心里承受不了,就赶紧让人去找兽医,兽医来了一检查什么毛病都没有,可能是要老死了,只能等死了!我急了!大声吼兽医,到死的时候再说,现在没死你就想办法给我救,后来打了两天点滴,居然挺过来了。12岁那年冬天又差点死了,后来也挺过来了。直到去年春天,“上尉”真的离开我了……“
“上尉”活到13岁,算是犬界寿星了。死后马警官把它埋在基地院里,自己做了一个木头的十字架写上它的名字,插在坟前。
一个陪伴了13年的朋友就这样走了,留下的只有赫赫战功和马警官身上永远也抹不掉的伤疤,对于马警官来讲,他要面对的是所有带犬民警都会遇到的一个人生体验,那就是与“战友”的生离死别。
一曲人犬相映的感怀和弦
柔美与刚强
灵性与忠诚
2003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招进了第一批女训犬员。六名刚从警察学院毕业的学生对学校大门外的世界还是一片茫然的时候,就在女警花佟巧玲的带领下,奔赴南京警犬研究院的警犬培训基地,连人带犬强化培训3个月,并各自带回了朝夕相处的六只英国小犬“史宾格”。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年轻的女训犬员体味着人生的重大转变,由刚毕业的学生到值勤民警又到“未婚妈妈”,提前挖掘了自己的母爱。
目前,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出现在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几位充满阳光充满朝气的女警花带着自己训练的小警犬公开亮相,这一景象立刻引起了市民和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好奇。警察为什么要带宠物狗巡逻?为什么会出现女警与小型警犬的搭配?她们在广场上肩负的是一项什么使命?别着急,今天我们把首都第一批女带犬民警和她们训练的警犬全部请到了《警察人生》做客,让她们来解答您的问题。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几位美丽勇敢的警花,她们是:
典雅端庄的 刘莎莎
阳光时尚的 魏媛媛
温柔腼腆的 丁 淼
稳重大方的 孔祥娟
朝气蓬勃的 吴 嘉
还有文静的 于 娜
还有他们可爱的小宝宝们,它们是:
“老实听话” 的 三好学生——小小
“行侠仗义” 的 多 罗——多多
“干劲十足” 的 工 作 狂——贝贝
“鬼头鬼脑” 的 机 灵 鬼——黄矛
“风度翩翩” 的 绅 士——牛牛
“飞檐走壁”的 蜘 蛛 侠——豆豆
新来的英国“可卡犬” ——姗姗
兴奋的旅途和无限的期待
2003年7月,“警察学院”的女毕业生们接受了一项特殊的选拔, 6名即将毕业的女学员被选中,她们没有像其他毕业生那样结束学生生涯走向工作岗位,而是在梅雨纷纷的季节被送到南京的深山里,开始了一段令她们今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特殊学习!
这是莎莎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感觉又新鲜又刺激,这是一种很单纯的想法,不想条件有多艰苦,只期盼着快看到警犬是什么样子。媛媛也一样,坐了一天的车,开始几个小时特别激动,想象着史宾格是什么样子,后来晕车难受,吃了好多药,就睡着了,一直到南京训犬基地。而作为这帮初出茅庐的小警花们的领队,佟巧玲首先感到的是忧虑: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在外地学习,一路上看着陌生的建筑物、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以及陌生的地方方言,内心忐忑不安,心情也随着阴天暗下来,她心想:在这三个月学习中,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看来这次学习无论是训练,还是管理,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我必须坚持……
与狗为伴的生活
在南京学习中,各种困难接踵而来。比如训练中,每个人带的犬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我们又是新人新犬,训练起来很困难。还有南方饮食与北方有差异。南京的气候,刚开始去是霉雨季节,天天下雨,洗了3、4天的衣服用手摸仍然潮乎乎的,由于没有地方挂衣服,脏衣服只好堆着。后来出了霉雨季节,就立即进入酷热中。所以大家常说“被郁闷了”。 “郁闷”是说了不少,那是因为遇到的困难太多,太突然,也都是这些漂亮的警花们想象不到的。但说的最多的还是“拼了”。这个词也是她们在大学里最流行的,当大家遇到困难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词来激励自己。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带犬三公里跑,训练到10点,在南京气温高达37、38℃,警用宠物犬在高温下是无法训练的时候。每天下午5点后还要继续训练,直至晚10点结束。还要每日两次冲洗犬舍,两次给犬喂食,对于身体不适的犬,要悉心照料给它打针喂它吃药……
三个月后六对亲密无间的伙伴共同奋斗的战友一同回到了北京。与犬相伴的几个月里,她们都深深的体会到,带警犬就像带一个刚出世不久的婴儿一样,妈妈是怎样培养教育她的,她就怎样带她的警犬,有时甚至超出妈妈对她的照顾,因为它一个动作不合格,她们就会成百上千次反复练,直到达标为止。
对于警花们,最困难的是角色的转换。她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少有照顾别人的机会,可对这些警用宠物犬,她们费尽了心机。训练基地附近草丛多,有一种草皮虫常常侵害警犬的安全,它们是吸血虫,如果潜伏在犬的身上时间长了,容易使它们神经麻木,女警们每天要扒开犬的四肢、毛发、耳朵仔细查看,恐怕它们有什么毛病;而且要注意观察其粪便,不能染上疾病。喂它吃喝、洗澡、梳毛、打扫犬舍、给它看病吃药打针、教它学东西,学着妈妈带孩子的样子带它们,警花们都没结婚更不知道做妈妈的感受,带犬这段时间就在提前挖掘自己的母爱。
警犬的荣与辱就是驯犬员的荣与辱
在南京考试是对警犬们学习情况进行的检验。在一项场地搜索的考试中,佟巧玲带的豆豆说什么也不肯搜,考官只好停止继续考试,这让佟巧玲心里特别难受:在南京酷暑中,我与大家共同艰苦训练,面对这样的成绩,我的心再也无法冷静,心里越想越难受就坐在犬舍里流下眼泪,豆豆在一旁不吭声,象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坐在我身边,我就向训斥孩子一样对它说:豆豆,你太不听话了,我不要你了,我自己回北京,不带你回去。豆豆瞪着大眼睛无辜地看着我,一动不动。它仿佛听懂似的,下午补考的时候再进行箱包、车辆、室内搜索考试中,豆豆发挥特别好。
第一次神圣的任务
2003年国庆,当大家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兴奋不已的时候,我们的训犬员带着她们的战友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执行任务,从这时开始,她们不再是学校里的学生,这些史宾格小犬也不再是宠物狗,她们开始执行有生以来最崇高的神圣使命。
第一次带犬出警搜索人民大会堂和广场,大家都很兴奋。人也新鲜,犬也新鲜,它可有撒欢的机会了,见了花花草草的就往上扑兴奋极了,有点乱套,但在兴奋和慌乱之余,也让警花们看到了差距。因为她们太缺乏实战经验。通过这次演练她们发现本以为训得不错的宝宝们依然漏洞百出,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十一假期结束后,大队组织立即投入到封闭训练,直到两会前夕。
马警官和他的“上尉”
马松林 男 34岁 北京人 1991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大专,最近刚刚拿到党校的本科毕业证。9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刑侦总队警犬侦查训练大队,带犬15年,现任北京市刑侦总队警犬侦查训练大队三队队长。
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警犬扑咬是最关键的一项,训练警犬的凶猛和兽性,必须有合适的人做助训,马警官就专门给新犬助训,这是一项特别危险的训练]警犬能把一厘米厚的牛皮一口咬穿。穿上足有七八十斤重的助训服装,这种衣服自己是无法独立穿上的,又厚又硬像夹板,冬天还好穿着暖和,夏天也照样穿着助训。马警官刚穿上衣服,两条警犬就馋得直流口水,好像这衣服有多好吃似的。训导员使劲拉着缰绳等待马警官发号施令。只听一声令下,两条七八十斤重凶猛彪悍的警犬箭一样的冲过来,连扑带咬,“咣”!的一声将马警官扑倒在地,任凭两条犬疯狂的撕咬……
马警官说警犬最初训练扑咬的时候还不知道该咬哪儿,眼睛都被训得发红了,没头没脑地乱咬一气,它咬得很痛快,这时你得让它咬舒服了,不能吓唬它,要不下次不敢咬了,一看实在躲不过去了赶紧转身,把屁股伸向它。警官的夫人说,马松林的屁股上被咬了好多大伤疤。
马警官最亲近的朋友是“上尉”,这个名字是马警官后来起的,接手之前叫它叫“下士”。马警官觉得“下士”这官太小,成不了大气,自己想给它升几级,后来才改成“上尉”,这个名字,一叫就是13年。“上尉”是一条“素质”最高也最有“涵养”的警犬。它和主人一起破过多起重大案件,享有“功勋犬”和“神犬”的称号。这些成绩都是马警官用血汗换来的。
1992年3月18日夜,北京某医院,值夜班的护士已经换班,整个医院在寂静中进入梦乡,突然,一个值班室里发出了一声惨叫,紧接着就是一声恐怖的枪响,一名护士当场被枪杀,闻声赶来的另一名护士,还没来得及反映,就被射中,倒在血泊之中。这是一场罕见的情杀,失去理智的犯罪分子非法盗取五六式冲锋枪一枝、子弹1700多发和一把五四式手枪,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枪杀医院里的女护士。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面对突发的危难,即将出场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马松林警官和他的搭档“上尉”。
马警官1991年分到北京清河训犬基地带犬,当时才工作半年就接到了这起特大持枪杀人案,马警官带犬赶到第一杀人现场,然后赶往罪犯逃离的落脚点丰台一坐办公大楼,挺偏僻的这地儿,那天晚上天特别黑,也没灯,整座大楼也都是黑的,不知道罪犯躲在哪。上百辆的警车停在大楼1000米以外,所有的警车大灯都关闭着、黑压压只看见大部队人马步行前进。在前进过程中突然一声枪响,整个大部队瞬间消失,隐藏的让你根本不知道这里在进行着一场战斗,这时候领导在现场指挥布控,因为罪犯在哪不知道,是跑了是死是活,谁都不清楚。
几百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已经将这座大楼重重包围,几百个黑洞洞的枪口也指向了大楼的每一个出口,此时没有灯光也没有月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最困难的是无法辨认罪犯。
在想打都找不到对手的情况下,领导派马松林和两名武警神枪手带上 “上尉”进行搜捕,临行前让马警官挑了一把五四手枪,命令发现罪犯当场击毙。
“上尉”这时候就起作用了,狗的黑暗识别是人的五十倍左右,人看不见的东西,它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在罪犯还没发现它的时候,它会瞬间扑咬过去。马警官先给了“上尉”一个信号,它就朝大楼方向跑去了,等了很久都没动静,也不能叫它,于是他就带上两名神枪手准备摸进去。
在不清楚罪犯下落的情况下,马松林摸黑接近大楼,此时他的面前是在黑暗中的罪犯,身后是几百个黑洞洞的枪口。身处黑暗的夜色,游走在枪林之中的马警官此时感受到的是有生以来从未感受过的紧张与恐惧,
“当时的感觉就像两军对垒,我在中间,那天的夜晚是又黑又静什么声音都没有,所以我在爬墙的时候,墙上干枯了的爬山虎发出很清脆的声响,如果罪犯听见肯定会朝这开枪,他已经杀红了眼了。 我隐约可以看见好像“上尉”在咬着什么东西仔细看了一下是个人,他的腿是弯着的着,不知是死是活。我就出来报告说“上尉”正咬着一个人,怎么处理,领导让我看清这人的体貌特征,我又回去借着一点点光线,看清胸前放着五六冲锋枪,身高一米八以上,我把特征一说,跟罪犯对上了,等我再回去看的时候,我感觉天突然大亮,一切都景象都在眼前,这时候我看见“上尉”还是死死咬住罪犯的脑袋,都能听见骨折的声音。
通过这次战役,警犬“上尉”被人们传为“神犬”
马警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狗在一起,对于他来说训犬是工作和生活的最大乐趣。一个天天和狗打交道的警察,面对家人和妻子的不理解,他采取了超常的劝导方法和说服技巧,使得他既能把狗训的条条出色,又能把家管理的井井有条。现在妻子对他是又疼爱又欣赏。用马警官的话说:“我把一条带有兽性的狗都训得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我还训不好老婆孩子吗?”
“上尉”陪马警官度过了13个头年,共同破获的案子已数不清,马警官经常说“上尉”既是我的孩子,学生、又是我出生入死的战友,我们俩经历了枪林弹雨,也看到了风和日丽。可以说马警官见证了“上尉”的一生,“上尉”陪马警官走过了人生最青春的时光,它走了真像走了一个亲人似的。
“它11岁那年冬天,就差点死了。那天早晨我发现它不对劲,喝起水来没完,开始在自来水管那舔着喝,后来我给它接了一盆,它很快就喝完了,然后就吐,吐了就又喝,喝了又吐,当时我就有点抑制不住一把抱过“上尉”心里开始发酸,是不是要死了, 狗一般冬天活动少抵抗力差,大多会在冬天死,我越想越控制不住,“上尉”从小跟着我那么多年了,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打闹、一起破案,经历了多少生死关,受了多少苦,眼看着就要离开我了,心里承受不了,就赶紧让人去找兽医,兽医来了一检查什么毛病都没有,可能是要老死了,只能等死了!我急了!大声吼兽医,到死的时候再说,现在没死你就想办法给我救,后来打了两天点滴,居然挺过来了。12岁那年冬天又差点死了,后来也挺过来了。直到去年春天,“上尉”真的离开我了……“
“上尉”活到13岁,算是犬界寿星了。死后马警官把它埋在基地院里,自己做了一个木头的十字架写上它的名字,插在坟前。
一个陪伴了13年的朋友就这样走了,留下的只有赫赫战功和马警官身上永远也抹不掉的伤疤,对于马警官来讲,他要面对的是所有带犬民警都会遇到的一个人生体验,那就是与“战友”的生离死别。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