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美女警”——童沈艳
童沈艳,1996年毕业于吉林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在吉林解放军第465医院担任护士多年。2005年1月,童沈艳从部队医院转业到县公安局办公室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角色转换,一切得从零开始。童沈艳靠着自己的专心和韧劲,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使该局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了一级达标单位,受到了局里的通令嘉奖。200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并被评为2008年度“感动台州”十大人物。
2008年10月,她全力抢救溺水女孩的感人事迹报道后,社会反响甚是强烈,被百万网友评为“浙江最美女警”。
村民打水发现小孩落井
2008年10月16日傍晚,白塔镇上街村的村民陆陆续续地开始做晚饭,落日的余晖照在灶台上,4岁的小荧荧拿着一根小木棒,围在正准备晚饭的奶奶身旁,奔奔跳跳着。“荧荧,别跑远了,等一下马上吃晚饭了!”小荧荧的奶奶一边对小荧荧这样说,一边顾着烧菜做饭。转眼间,荧荧奶奶突然发现小荧荧不见了。于是边喊“荧荧,吃饭了!”边走出去寻找。在离厨房仅二三十米远一拐角处的里透10号门前古井旁的一墙角下,荧荧奶奶发现小荧荧刚才玩的那根小木棒被丢弃在那里。荧荧奶奶以为小荧荧和小伙伴追逐去了,就继续往前找,可问问左邻右舍,大家都说没看到小荧荧,“这个调皮鬼,跑哪里去了呢?”老人自言自语嘀咕着。
5时25分许,厚仁上街村的一位村民王某提着吊桶到里透10号门前的一口水井打水。这口水井是厚仁上街村村民世世代代饮用取水的古井,村民饮用取水全靠它。突然发现井里浮着一个人,于是他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掉进井里了!”呼喊声马上吸引来了周围的群众。村民一边想办法把人从井里捞上来,一边拨打110求助。
据查,溺水女童小荧荧今年4岁,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由奶奶带养,是当地农村中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该井井沿很低,离地面仅有四十厘米高且没有任何隔离措施。
“我只想尽可能挽救生命”
5时31分,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白塔镇厚仁上街村里透10号门前一小孩掉到水井里,请求救助。听到有人掉进井里,虽然今天出警不是自己当班,但毕业于吉林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在吉林解放军465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吉林附属医院担任护士的童沈艳,一个箭步冲进警车,“徐所,我有急救经验,带上我兴许能帮上忙。”在值班副所长徐顺利的带领下,童沈艳和同事一起火速赶赴出事现场。
赶到现场后,小女孩已经被打捞上来。小女孩的奶奶伤心过度,晕厥了过去。
“我来吧!”有多年护士经验的童沈艳推开围观村民,快步上前蹲在小女孩身旁对其进行生命迹象检查。
她发现小女孩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经停止,瞳孔放大,但身体还有余温。“也许会有奇迹。”凭着一名“老护士”的直觉,童沈艳认为小女孩还有生的希望。
小女孩的脸上、脖子上沾满了呕吐物和淤泥,嘴巴里还残留着污物,粘稠而恶臭。
童沈艳简单地抹去小女孩脸上的呕吐物和淤泥,迅速掏干净她嘴里面的污物,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去,对小女孩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刚对准孩子的嘴巴,一股难闻刺鼻的气味就直冲童沈艳的脾胃,令她头晕目眩,差点呕吐,但她强忍住了。每当童沈艳做完几次人工呼吸,再对孩子胸口部位进行心脏挤压的时候,孩子的嘴巴里总会流出一些污物,然而童沈艳眉头都不皱一下,她用手轻轻拭去孩子嘴角的污秽物,俯下身继续做人工呼吸。
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一位大娘心疼地对童沈艳说:“警察同志,谢谢你,孩子没希望了,放弃吧。”“是啊,算了,你已经尽力,我们替孩子的父母感谢你。”村民们哽咽着附和着。
但童沈艳像是没听到似的,继续给孩子做人工呼吸,孩子嘴里分泌的呕吐物刺激她多次差点当众呕吐。额头上大颗大颗的汗珠直往下滴,汗水已经湿透了警服。
就这样,又过了几分钟,孩子还是一点反应也没有,一直坚守在旁边的徐顺利也劝说童沈艳放弃。
童沈艳一抹脸上的汗水,气喘吁吁地问:“救护车来了吗?”“还没有。”徐顺利答道。童沈艳用手捋了一下额头上早已被汗水浸透的头发,继续俯下身为孩子做人工呼吸。孩子的身体渐渐变凉,但此刻,童沈艳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在救护车还没到来之前,决不抛弃、不放弃。
几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医护人员对孩子进行仔细检查后,宣布孩子已经死亡。
虽然最终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小女孩的生命,但童沈艳所做的努力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这样的女警官真是难得呀!”听到村民们的赞赏,童沈艳的心里却沉甸甸的,一个如花般的小女孩没能绽放生命的色彩,就这样悄悄的凋零了!
事后有人对童沈艳说:“在那种情形下,你就是按常规施救办法做,比如马上送医院,也没人会说你的。你为什么会去做至亲之人也觉得忌讳的事?”童沈艳很平静地说了一句:“没啥,就想着为这小生命作最后的努力而已。”
虽然最终奇迹没有出现,但是童沈艳这种“为了群众的生命,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最大努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网友称赞童沈艳为“浙江最美女警察”。
“童姐”是个热心肠的人
在所里,大伙儿都称童沈艳为“童姐”。“童姐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同值班组的民警王寅生说。
今年4月9日夜,外面下着大雨,派出所值班室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了12点,值了一天班的童沈艳捶了捶有点发酸的腰正准备休息,这时,110接警处的电话响了,有人报警称白塔镇井头洋商店旁有一位八十来岁的老太太迷了路回不了家。
童沈艳与同事小王马上驱车赶到事发地点,只见一全身湿透的老太太正无助地伫立在大街上。童沈艳冒雨迎上前去,脱下自己的警服外套紧紧抱住被雨水淋得瑟瑟发抖的老太太,然后轻声细语地询问她。可老太太怎么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和与家人联系的电话号码。于是,童沈艳和小王决定先把老人带回派出所。
回到所里,童沈艳拿了自己的衣服给老人穿上,泡了碗浓浓的姜汤给老人喝下。等老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她开始耐心地跟老人交谈,在老人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的描述中,“下崔”、“下宅”这两个字出现了好几次,她觉得老人的家应该与这两个地名有关。于是马上打电话给白塔镇下崔下宅村的村干部。而此时,老人的家人正在焦急地四处寻找。
经了解,童沈艳得知老人没有儿子,现寄居在女婿家里,患有中度的老年痴呆症。女儿家经济拮据,女儿和女婿忙于挣钱养家糊口,根本没有空闲来照顾老人。于是,童沈艳又在值班日志里认真地记下老人的详细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
后来,正如童沈艳所担忧的那样,老人又迷失了好几次,所里的民警不管是谁值班都按照这个地址把老人送回了家。
“让我到派出所去吧!”
自从2005年转业到县公安局办公室做档案管理员工作,童沈艳的工作一直做得很出色。当档案管理工作初见成效时,她却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事:放着十分有规律的办公室工作不做,却主动要求下基层到派出所去。公安派出所可是公安机关里最苦最累,最基层的地方。考虑到她是军属,孩子又小,起初局领导并没有答应。她却打报告申请,强烈要求到基层去。
后来,有人问她:“下基层人家避之还来不及,你却主动请缨,图什么呀?”
童沈艳平静地说:“不图啥,只是想到一线去锻炼锻炼,总不能当一名警察却连案子是怎么办的都不知道吧!”
2008年3月份她如愿以偿地来到白塔派出所工作。刚开始,所领导考虑她以前都是在机关工作,没接触过基层工作,又是女性,就想不安排她值班、出警之类的工作,没想到她非但不接受,反而主动提出凡是男警要做的事,她都要参加。于是,夏夜蹲守、接待信访、缉拿逃犯……哪里有警情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短短半年,她以超常的毅力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硬是从一名对基层业务知识一窍不通的“小童”,变成了一名“三考”抽考成绩名列全局第一的业务尖子,变成一个独自管辖14个行政村的“童姐”。
在繁琐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她扬长避短,以勤补拙:勤跑、勤问、勤记、勤管。除了参加所里日常的值班和各项治安保卫工作外,每个星期童沈艳都把自己融入到责任区,进百家门熟千家人,勤与村民谈心,勤向老民警讨教工作经验,向村民们嘘寒问暖,询问治安情况,在交谈中不断了解辖区的新问题,新情况。几个月下来,她从村民那里收集到各类治安情报信息40余条,协助破案10余起。
童沈艳,一位普普通通的乡镇派出所女民警,在平凡的民警工作岗位上,以自己不平凡的举动,赢得了群众的掌声与喝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