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平凡警察>详细内容

平凡警察

广州港警营收藏家梁伟成让人们分享美

来源:警事信息网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4-26 16:23:13 浏览次数: 【字体:

 

    提起广州港公安局政治处民警梁伟成,同事们都知道是位因宣传工作出色,连续20多年来先后被《湛江港报》、《广州港报》、《广州公安》、《广州日报》社评为的“积极通讯员”。从1992年开始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局里嘉奖7次,并于1999年因新闻报道成绩显著,获广州港公安局三等功一次。但我所知道的梁伟成,还是一位居住在“陶心斋”中的收藏家、摄影家、作家,尤其在收藏方面,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出色的成绩。

   曾经心痛的经历

    梁伟成是从1993年开始迷上收藏的,他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证上注明:以收藏“瓷器、玉器”为主。

    他说他这人运气好,九十年代初国家的文物政策刚刚放开,允许个人收藏清乾隆60年之后的古董,对他而言机遇难逢。刚刚涉足收藏界时,休息日他大都泡在省、市文物商店,手上一有闲钱或发了年终奖,他就开始盘算着把那些心仪已久的坛坛罐罐抱回家。那时他觉得国营文物商店的东西买起来放心,加之最初投入较少,即使吃亏也负担得起。慢慢地,随着朋友圈的扩大,他逛得地方多了起来,荔湾区源胜街古玩街和荔湾路西关古玩城成了他常去的地方。见得多了,他的胆子便大了起来,开始一个人跑到广州古玩城带河路一带的古董街和天光墟去“捡漏”。他发现,同样是民窑的东西,古玩街的确比文物商店便宜多了,可以美美地“过把瘾”。渐渐地,他在收藏方面的投资不知不觉多了起来。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件景德镇影青瓷,当时卖古董的档主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参半点假,我全部吃掉!”他便坚定不移地抱着影青瓷回了家,兴高采烈地放在了客厅醒目的地方。一天,梁伟成的一位亲戚来做客,他对古董颇有研究,见到屋里堂而皇之地摆着件假古董大吃一惊。听到假古董这个信息,梁伟成顿时从头凉到了脚,心疼难忍。要知道,这件瓷器可是他下了大决心,花了一万多元买的呀!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妻子知道后,安慰他说:“如果这一万多元能让你清醒,以后理智的买东西,也值。”面对亲人的理解与宽容,梁伟成认识到:搞收藏光有胆量是不够的,自信应建立在丰富的专业知识之上,花钱一定要量力而行。随后的半年时间,家人发现梁伟成变了,他不再急于逛古玩市场,而是买了许多与明清时代瓷器相关的书籍阅读,每晚都见他拿着21倍的放大镜琢磨那件“景德镇影青瓷”。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梁伟成对瓷器的鉴别、欣赏能力很快提高了。

    在慢慢成为一名理智的古玩家后,梁伟成谈到:搞收藏,购买时机很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许多古玩家都知道,在古白玉中,新疆的和田白玉为正品,而和田白玉中的羊脂白玉为上品。玩玉、赏玉、藏玉的人,视能拥有一块半块旧羊脂件为最高境界。梁伟成说,8年前他曾在省文物总店见过一件清乾隆年代的美女纹羊脂白玉件,玉质温润,白如羊脂,因其双手断掉,售价仅8800元。犹豫了一个月后,他准备去买,谁知与美玉擦肩而过。8年来他走过许多古玩市场,留意众多的国营文物商店、著名博物馆、拍卖会,却再与羊脂白玉无缘。得了教训之后,他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金不换的羊脂白玉》一文,诚劝各位玩家:“如遇旧残件羊脂白玉,亦请不要放过。”

   “发现美,让人们一起去分享”

    “陶心斋”其实是梁伟成家的客厅,“陶”取陶瓷、陶冶情操之意;“心”取心智、沁人心脾之意。2000年5月他与妻子陈惠琼女士有机会与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现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见面,当时就请柯蓝题下了“陶心斋”三个字。在“陶心斋”里,架上摆的,地上放的,墙上挂的全是梁伟成十年来收藏的古董。无论是瓶、碗、盆、碟、木雕、刺秀,还是青花、粉彩、浅降彩,每一个物件都有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我看到最朴素的物件是一个口径约10厘米的粗瓷碗,深褐色,全身上下无半点光泽,若是摆在地摊上,我会以为那是讨饭人的工具。在梁伟成的再三引导下,我拿起了22倍放大镜。瞧了一眼后,便舍不得放下手。那碗口的光泽一下子显现出来,似夜空中正在绽放的烟花,灿烂绚丽,光彩夺目。再看那些碗背上的普通斑点,竟似火星的表面,泛着深深浅浅的红,刹那间释放的能量刺得人眼睛发晕;又似闪闪的繁星,晶晶亮,金子般的光泽令人想起了美好的童年……渐渐地我沉浸在一个美好的神话世界里。待拿开22倍的放大镜,再捧着这只碗时,我有了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据梁伟成介绍,这只碗出自宋代,称作吉州窑虎纹斑碗。它以玳瑁色做碗口边,那些普通的斑点其实是古人烧制碗时经高温窑变留下的,却给今人留下了无限遐想。谈起这碗的来历,梁伟成早就乐开了花,他说他在街边地摊上发现这口碗时,屏住呼吸、尽量面不改色与对方谈价钱,双方以200元人民币成交时,他的内心就像发了狂一样惊喜,差点窒息。他说目前这口碗在日本市场的价格已达上万元。

    对于玩古玩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既刺激又过瘾。梁伟成说:“古玩,玩的就是文化品位,从中找到生活的滋味。”梁伟成就是在不断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找到了收藏的乐趣。在“陶心斋”的墙壁上挂着一对清代金丝刺绣松鹤图,分外抢眼。也许你想不到,梁伟成最初发现它时,它只是一块躺在文物店内无人问津的普通布料。1999年的一个休息日,梁伟成像平常一样来到了省文物商店三楼东摸摸西看看,这时他注意到了这块绣着两对双鹤的布料。凭经验,他感觉这不是简单的刺品,单看那枣红色布上的双鹤便知。那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四目所及处自有一股引人的神韵。双鹤所栖的松树古老遒劲,松叶疏密有间,远看层次感分明,整颗松树立体感极强,让人不自觉的想用手去握。当时他便上前与店家谈价,最后双方以1500元成交。回到家后,梁伟成又花200多元订做了两幅红木镜框,分别嵌入双鹤布料,双鹤图即成,“陶心斋”顿时生辉。再细看时,那松树干均由金线绣制而成,密密匝匝,做工极细。那双鹤全身上下均由青、白、黑三种线绣成,但两翼轻盈,神态各异。那位当初把图当布料卖的老板听说这件事后,懊悔不已。梁伟成说,这幅图充分代表了当时潮州绣品精细、华丽的特点及当时人们祈福长寿、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态。

   “玩古玩不能跟风,要有目的地去玩”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梁伟成觉得玩古玩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发现有文化历史内涵的东西,这样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让自己心满意足。

    他说由于多年的欣赏习惯,多数广东人都喜欢靓丽的东西,因此购买瓷器时,喜欢买青花或者粉彩,认为浅降彩容易剥落,少有人买。几年前,他便发现清代的许多浅降彩瓷器有诗有文有画,对于研究当时的文人心态,世俗民情都十分有价值,他认为终有一天浅降彩瓷器会被市场认可。果然,几年后,古玩市场掀起了一股收藏浅降彩瓷器的风潮,玩家们花大价钱到处“寻寻觅觅”,以拥有一件浅降彩瓷器为人生一大幸事。当时梁伟成的家里早已收藏了20多件浅降彩瓷器。

    前些年,梁伟成发现古玩市场上有一种类似笔筒的瓷器,有圆形的、五角形的、六角形的,只是上面分布着均匀的孔。当时他向文物店一位姓洛的老师傅请教:“这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是放官帽的,孔可以透气。”查阅资料后,梁伟成得知官帽筒是清代官员用来放顶带花翎的,官帽筒有诗、有画、有书法、有落款,颇得玩家青睐,文人追捧。但1995年前后,官帽筒属大路货,又常与笔筒混放在一起,许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官帽筒的价值。去年,梁伟成在认识到官帽筒的收藏、欣赏价值后,他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官帽筒:一路飘红》一文,同时提出官帽筒还有多种实用功能,可插干花、塑料花、送礼等,更有保值、升值的空间,值得收藏。文章一出,许多玩家都开始收藏官帽筒,马上,1993年前后20至30元便可买到的官帽筒在国营文物商店的价格就升到了700至800元,现在已升到1500至1800元,在北京古玩市场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从梁伟成涉足收藏界后,十年来他几乎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家里也很少添置新电器。但他却利用假期自费去了西安、南宁、云南、香港等地,在朋友亲戚的陪同下,他走遍了景德镇文物商店、古玩市场,游览了三宝窑及神往已久的湖田窑,兴致勃勃地逛了香港古玩摩罗街,他还利用一天时间逛了西安的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省文物商店及耀州窑。经过亲身考察,结合广东古玩市场的特点,他陆续写下了《景德镇的瓷器竟贵过广东》、《盘活古瓷“一张皮”的利润》、《香港游不忘捡漏》、《广州古瓷器价格平过北方》等文章,由于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强等特点,他的文章得到了许多收藏家的认可,并给广州的古玩市场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除收藏外,梁伟成还有摄影、写作等多种爱好。他说:“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所追求。”如今他在自己的追求世界里快乐地行走着。 

收藏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