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女警官张景景“对垒”执拗女监犯
天津女狱警张景景
张景景指导服刑人员制作工艺花 张敬 摄
两个女人同在一片天地,每天朝夕相处,但却因为特殊的空间,身份却有着天壤之别。她们一个是监区女警官,一个是被管理的女犯人。两个女人的共同点是父亲在她们的生命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并成为影响她们一生的人。不同的是,一个以父亲为榜样成了像父亲一样的优秀警察,一个却在父亲的皮鞭下走向极端滑入了犯罪的深渊。可喜的是,现在的女犯人在女警官的帮助下,终于燃起了重新做人的勇气。在“三八”妇女节之际,记者走进天津市女子监狱,让在外界所不能接触的特殊环境中的两个女性,讲述她们同样特殊的故事。
女警张景景
虽然对抗10年也要让她有所改变
张景景是个漂亮女警,完全可以用英姿飒爽来形容她。别看她只有29岁,已经是女子监狱的分监区长了,负责50多名服刑人员的管教工作,对每一名罪犯的基本情况她都可以倒背如流,她说这是监狱警察的基本功,没什么。
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对监狱警察这份工作的热爱,张景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滔滔不绝地讲,她的哪个“学员”(狱警对服刑人员的称呼)又减刑了,哪个“学员”的情绪又有了很大的改观,哪个“学员”的家人经过努力终于来接见了,对于破罐破摔的“学员”她又想了哪些办法。对于监狱警察这份在别人看来辛苦的职业,张景景却充满了热情。
其实张景景算得上是名“老警察”了,她当狱警至今已经9个年头了。她说自己很幸运,因为在20岁那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上小学时,老师出了一篇名为《我的梦想》的作文题,我写的是希望自己在20岁时,能成为一名和爸爸一样的监狱警察,没想到,20岁那年我真的梦想成真了。”张景景开心地说。张景景的爸爸是名监狱警察,她对爸爸最多的印象就是他的忙碌,她说,从她记事起,家里的大事小情就全部由妈妈负责,爸爸很少有时间管,也很少有时间陪她,但这并不影响爸爸成为她心中的英雄,看到爸爸穿警服,她总忍不住上前摸一摸,希望有一天这身警服可以穿在自己身上,现在她仍然认为穿着警服的自己是最漂亮的。
张景景所在的女子监狱二监区,是关押老弱病残犯人的监区,除了一些老龄犯以外,还有精神异常犯和传染病犯,这就给狱警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她们需要付出比其他狱警更多的耐心、信心和恒心,这对张景景这个年轻女警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她也曾经有过紧张和恐慌,那是第一次接手负责艾滋病犯人的时候。
2006年,张景景新婚后刚上班,便接到监管教育监狱里的一名艾滋病犯人的任务。听到“艾滋病”三个字,张景景的脸色立刻变了,“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感到的就是一种莫名的恐慌,第一次见到那个艾滋病女犯,我的手心都出汗了,但我是警察,我不能让犯人看出我有丝毫的恐惧,更不可能躲得远远的,我给犯人的感觉应该是我了解艾滋病,狱警是真心关心她,监狱没有放弃她,社会不会抛弃她。”张景景说,虽然她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可当时还是担心万一有什么闪失怎么办?除了与同为狱警的丈夫以外,很长时间她都没敢和父母、公婆说实话。如今她在监管教育艾滋病女犯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2008年,又一名新艾滋病女犯入狱,她的案由是因恶意传播艾滋病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刚入狱时,女犯的反改造情绪特别严重,她与同监室的服刑人员发生口角后在监室里叫嚣,“这件事警官如果处理得让我满意就算了,否则我就让她们知道知道我是怎么进来的。”言外之意,她要用她所患的艾滋病毒作为要挟女警的砝码,并且几次打算冲出监室。面对这样的犯人该怎么办?张景景说,首先要让她明白,人民警察是不可能被她吓住的,其次要告诉她,认真改造才是她唯一的出路。“打开监室的门!”面对想冲出监室的艾滋病人,她和监区长商量后作出这样的决定。监室的门刚打开,那名艾滋病女犯就冲了出来,可她看到张景景警官和她的几名同事正威严地站在她的面前,面对警官们严肃的表情、锐利的目光和一身正气,艾滋病女犯像被电到了一样,立刻低下头,再也不敢正视她们的眼睛,要知道,她曾故意抓伤医护人员,想传播艾滋病。事后她主动向警官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女犯杨丹可以说是张景景的“得意之作”,当这个和警察对抗了10年的女犯,终于得到减刑时,当一直不肯原谅她的父亲终于说出:“你永远是爸爸的好女儿”时张景景说,她的喜悦不亚于杨丹。张景景说,虽然她对抗警察10年,也要让她有所改变。
张景景因工作出色,2008年代表司法系统参加了第十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张景景说,她希望所有的服刑人员,在她的帮助下,都可以重新回归社会,重新做人。虽然她没有罪犯的年龄大,但她却认为自己是她们的“家长”,是她们可以信赖的人。但张景景对父母、公婆却心存愧疚。由于工作繁忙,母亲生病住院,她都没办法到床前尽孝,只能让姨和表姐代为照顾。而公婆希望她和爱人早些要孩子,也是因为工作繁忙和工作性质的原因,此事迟迟提不到日程上来。不过张景景说,自己作为一名监狱女警,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她说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