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渊:观众平安离开时我最欣慰
34岁的胡海渊是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大型活动管理处处长
与现在的许多青少年一样,胡海渊年轻时也有过追星梦。无论哪位明星在北京开演唱会,胡海渊都是距离明星最近的几个人之一。然而,经历了这么多次演唱会、体育赛事,胡海渊没交上任何一个明星朋友,没拍过一张合影。“我的任务是让观众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离开。”胡海渊说。
★胡海渊履历
胡海渊,34岁,研究生文化,一级警司。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大型活动管理处处长。1991年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5年正式从警,先后在治安管理总队文化市场管理处、饭店旅游管理处、公共秩序管理处工作。
2001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04年荣立个人二等功。2005年获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安民警称号。2006年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5年他负责的大型活动管理处荣立集体二等功,被评为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系统业务标兵单位。2005年,他参与《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评议,并组织起草《北京市公安局实施<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等3个实施细则文件。
胡海渊的一天
“你一个安保最高负责人,还用得着操心护栏怎么摆?”听了记者的疑问,胡海渊笑了笑。
9月16日下午2时,距离2007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双决赛开赛还有一个小时。
胡海渊像每次大型活动之前一样,换上便装,开着车在位于丰台区光彩路的网球中心周围转圈。
行至网球中心北面的赵公口长途车站附近时,胡海渊的车速明显慢了下来,一些“票提”(替长途车招揽生意获得提成者)正凑到路边招揽生意。
2时20分,网球中心安保中心,换上制服的胡海渊与当地公安分局的负责人商量,派几名民警到赵公口长途站,将路边揽客的人劝走:“您看您跟派出所协调一下,不能让他们聚在路边,一会儿观众陆续来了,人多车多,对他们也不安全。”
正说着,活动组织者找了过来。原来,当天下午,在网球中心场院内,还要举办一个“网球嘉年华”的活动,由于有“超女”尚雯婕参加,预计会有不少歌迷,主办方跟警方协商,在舞台附近是不是需要放置护栏。
“这边观众已经开始入场了,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先去看看安检,然后马上去您那边,咱们现场看看再决定。”
下午3时,比赛开始,大部分观众都已经入场。胡海渊走到体育场外的“网球嘉年华”场地,此时已有铁杆歌迷坐在场地里等待5点半的演唱会了。
前一天胡海渊和同事已经对这里的设施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在那次检查中,他们发现临时搭建的舞台下面的钢架只有横向的钢梁,并没有纵向的支撑。一旦有大量观众推挤舞台,舞台可能会变形甚至扭曲。今天一到现场,胡海渊和几个同事直接掀开舞台侧面的围挡,钻进台下,看到主办方已按照要求焊上了纵向的支撑,才放心地爬了出来。
“看这架势1000人打不住,我们建议你们在舞台前边放上硬质的护栏,警戒带到时恐怕起不到作用。另外再安排一些保安站在护栏后面。”随后,胡海渊又和中网场地里备勤的特警协调,调来10名特警队员,准备应付突发状况。“让特警把装备都脱了,盾牌警棍什么的放在车里。这儿用不着那些东西,就是怕一旦拥挤,咱们得帮着疏散。”胡海渊担心特警的装备可能与演唱会的气氛不协调,还特意和特警的负责人商量,让所有队员都到一个临时建筑物后面待命。
就在这时,民警发现主办方架设的一个气球门下面竟然有两个探出来近2米、高近20厘米的钢架,稍不注意就可能会绊倒人,连忙来找胡海渊。“这样真不行,甭说人多了,就是走路要是没看脚下都可能给绊倒,这咱们可得想个办法给解决喽。”胡海渊陪着主办方负责人琢磨了10分钟,最后没办法,只能建议主办方干脆撤掉这个气球门。
“气球门”事件解决完已将近下午4点。记者跟随胡海渊终于走进了网球比赛场地。刚上看台,胡海渊就用眼神制止了记者的提问。到达警方办公点,他解释“这是网球比赛的规矩,比赛进行时观众不能发出声响,否则会影响运动员发挥,只有比赛间歇的时候才可以走动”。胡海渊对网球比赛的规则、观赛礼仪很熟悉,他说:“既然我们要求观众文明观赛,那么我们警察要比观众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你一个安保最高负责人,还用得着操心护栏怎么摆?”听了记者的疑问,胡海渊笑了笑。用专业术语讲,大型活动是“人群短时间异常聚集”,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他必须是一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而且换了他的任何一位同事都会这样做。
世界杯取经之旅
然而,2006年的世界杯之行,几乎打掉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
2005年4月底,胡海渊正式调动到大型活动管理处。由于这个部门专业性极强,起初胡海渊不敢发表任何意见,而每个活动他都会到现场,听老同志介绍,看其他同事如何工作,暗自琢磨。直到大约半年后,他觉得自己开始“找到了感觉”。
然而,2006年的世界杯之行,几乎打掉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
作为奥运会安保工作的探索,胡海渊参加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考察。到达德国以后,胡海渊说自己“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他原有的工作理念,遭到了颠覆性的冲击。
“比如说中超联赛吧,你还记得2006年以前的中超、甲A看台是什么样吗,坐席两头,一头是武警,另一头是警察和保安。”德国世界杯安保部门告诉我们,根据他们多年进行体育赛事安保的经验,经过了层层安检以后,在比赛场地内发生重大事件的几率很小,而往往是在场地外的酒吧、街头大屏幕等地,很容易发生足球流氓的殴斗,所以德国警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球场外。同时,为了营造世界杯比赛的气氛,在当地的球场中几乎见不到穿制服的警察。在德国同行的影响下,胡海渊的思维观念也开始改变。
从2006年下半年的中超联赛开始,细心的球迷会发现很多的变化:球迷进场时不再在看台入口排队等着安检了,而是在球场的各个门口,设置了避免发生拥挤的S形缓进通道和安检门;客队球迷再也不用躲在主队球迷后面悄悄进场,他们有了专门的入场口;在看台上也很难看到大批的制服武警和警察,取而代之的是身穿橘黄色马甲的专业保安员。
此外,胡海渊和他的同事们还将德国同行介绍的经验和北京的实际情况结合,推出了根据比赛激烈程度不同而分“ABCD”四个级别调配警力的方案,既保证了现场警力足够用,又避免了浪费大批人力。经过几年的实践,这套方案很可能被应用到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中。
胡海渊说,现在,每逢大型活动之前,他和同事们会根据活动的内容、观众的群体来分析活动的风险系数,再根据这些经过精密考量的数据调配安保方案。在“好运北京”奥运系列测试赛中,安保人员告别了黄马甲,穿上了上白下黄的统一服装。
与偶像的另类零距离
“第一次面对面见到张学友的时候心里挺激动的,但是我们俩都有‘任务’”。
胡海渊不能算是个很好的采访对象。几个小时里,只有一提到他的工作,他才会侃侃而谈,而一说到他个人情况,往往只言片语。
胡海渊从上学时开始就喜欢张学友的歌,喜欢篮球。无论哪位明星在北京开唱,胡海渊都会是距离明星最近的几个人之一。然而这么多次的接触,胡海渊却连一句话都没和张学友说过,更不用说合影、签名了。
胡海渊还记得,与偶像距离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张学友的《雪狼湖》在北京连演两天。胡海渊每天都在场地里,数次与张学友擦肩而过,尤其是彩排结束时,与偶像合张影简直易如反掌,但是他一次也没有。
“第一次面对面见到张学友的时候心里挺激动的,但是我们俩都有‘任务’。他的任务是好好表演,让观众满意,我的任务是让观众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离开。我们俩都得把任务完成好。”胡海渊说,当看到场里坐满了喜欢张学友的观众,他也为偶像骄傲,但同时,作为一个大型活动的安保指挥官,这时候他不允许脑子里有任何的走神,必须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件事,所以经常与偶像零距离接触,胡海渊却至今没交上一个明星朋友,没拍过一张合影。
节假日是我的工作日
他和妻子只在1998年结婚时一起旅游过一次,9年来几乎连街都没逛过。
据统计,北京一年的大型活动达到2000多项、6000多场次。由于必须吸引观众,这些活动基本上都会选择在节假日,这也就注定了胡海渊不可能在家里享受节假日。胡海渊简单地以“我爱人也是警察,也忙,节假日也经常加班”敷衍记者的采访要求。旁边的同事听不下去,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去年3月24日,胡海渊的妻子被送到医院,当天下午,妻子产下了小宝宝。治安管理总队的领导特批他回家陪陪爱人。在同事半轰半劝下,胡海渊离开了单位。次日恰好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清晨5点半,同事们惊讶地发现,胡海渊又出现在比赛的起点天安门广场,连总队长亲自出面都没把他轰走。
在记者的追问下,憨厚的胡海渊主动“交代”,他和妻子只在1998年结婚时一起旅游过一次,9年来几乎连街都没逛过。“每天从活动现场回家,睡觉就是我最向往的生活。我感谢我妻子,不管怎么忙,她都把家照顾得井井有条,让我一回家就可以安稳地睡觉。”
“每次活动一结束,看着观众都高高兴兴、安安全全地走了,听着电台里领导下令‘撤勤’,这个时候是我最欣慰的。”说这句话时,胡海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