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穿越时空的图像——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

来源:CCTV 作者:赵成文 发布时间:2005-01-30 09:13:43 浏览次数: 【字体:

    解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72年发掘出来的长沙马王堆女尸。它距离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您能想象她当年的容貌吗?您能看出她少女时的美丽吗?这就是她当年美丽的容颜,从少女到老年。这些图像是用高科技手段复原的。复原这些图像的就是赵成文。他被成为警界奇才。
    记者:这次公布马王堆女尸五张复原照片,哪张是你最先复原出来的?
   
    赵成文:30岁的。从年龄这个时间跨度取中间最合适。如果你从老年一下子退到18岁,这个时间跨度可能40几年或者30几年。脸的形体容易产生变形误差可能就会大一点。
   
    记者:那么在你复原这张30岁像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赵成文:30岁这个还原我们主要根据X光片。这个X光片变形很大。它变形是两个方面:因为这个X光片是当时1972年出土的时候,它是医学院拍的,一个从医学角度拍了一个片子。但是和我们还原的可能要求的差距就很大了。第一个它这个头有点往下仰;另外一个它这个下颚全是脱位的。现在我们看见的遗容就是嘴张着的,舌头伸出来的。这个变形很大。所以这个关键的时候,就要我们首先把X光片还原复位,复到它正确的位置。这是决定我们还原成败的关键。
   
    记者:那在复位的过程当中度的把握是不是很难?
   
    赵成文:对。首先第一位,就是把下颚骨按照解剖学这个角度给它回位。
   
    记者:就这个回位的过程是很难的。
   
    赵成文:因为它照的下颚骨就是角度不同。我们回位以后它角度还不一样。所以既要回位,还要变成正面比较平一个像。这样就需要两个过程。而且你要经过计算要合乎解剖学和人类学划定的标准,要进行测量的。
   
    记者:这个测量过程很复杂吗?
   
    赵成文:这个也是具体情况。因为从人类学来讲,其中就有一个人体测量学它有很多数据的。这有一些规律。
   
    解说:赵成文是中国刑事相貌学的创始人。利用20多年的办案知识、经验,赵成文研制发明了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其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他就是用这些系统复原马王堆女尸原貌的。在复原过程中,赵成文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记者:你的想像在这里面占了多大比例?
   
    赵成文:我说的所谓想像不是说我想从主观上把它怎么的,就是说,我想应该是如何把它画得更,更贴近那个历史时代。因为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女尸辛追距我们现在已经是2200多年。把这个老太婆从2000多年前的时空拉回来,把它表现到现代,我们用一种什么呢?用一种照片,有血有肉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所以说,我们这里面我的想像,不是说通过我的想像把它变成什么样。第一个要尊重它的客观历史事实。我们尽量把它(复原),既要有一种现代的气息。现代的气息有人可能容易会误解:是不是你把想的现代的东西,现代的衣服,现代的什么东西加进去?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所谓古代和现代的区别,主要就是用了现代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去把它描绘出来。但是它这个形体和背景、衣着,包括头饰,尽量还要尊重它历史的客观事实和背景。
   
    解说:从第一张X光线基础图形开始,到最后成像,赵成文说,20多年里,他一直处于一种极度的兴奋状态。完全复原的那一刻,那感觉就好像破获了沉年大案一样。
   
    记者:这张30岁的像片复原出来以后你觉得哪个部位是最逼真的?
   
    赵成文:最逼真的,我们感觉到,比如说它传神部分就是眼睛,其次就是鼻子、嘴、眉毛。这些都是我们根据眉工的形体而进行变化的。实际上,它最像的应该是脸形。因为它这个骨骼决定了它这个脸形。所以总体来讲还是都不错的。
   
    记者:哪个部位你觉得最满意?
   
    赵成文:眉毛的里面这个位置就把它内心的感情表现出来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30岁的时候正好是辛追夫人她死去丈夫的前后。她所处的年代和环境不一样,不像18岁或者20几岁的时候。她这种心情不一样。但是在这种背景的情况下她这个表情怎么去描述,怎么去给它定一个调子,这是很难的。这个我们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反复的研究,肯定不能让她一种微笑的表情。她可能内心都是一种痛苦。这种环境,所以我们给她表情是那种很严肃的有点皱着眉头,稍微有点忧郁。有点忧郁的这种感情要给它刻画出来/
   
    解说:在复原古尸图像的那些天里,赵成文几乎每天工作过20个小时。他说,有时候在梦里会和2000多年前的古人对话。
   
    记者:在这个20多天时间里,是不是经常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里,就是说使自己处在这样一个时空隧道里在和他们对话,在想像,在思考,在感受。
   
    赵成文:她好像就在我周围,或者我就在她周围,而且不是一个老太婆。好像老太婆也在这儿,年轻的也在这儿,18岁的也在,好像就在我身边。朦胧当中,好像就我入睡了,入睡了好像老太婆就在我跟前。为什么做一个带有薄的那种背景的花纹/。实际上(在梦里),我就问她一句什么东西。她就给我一个回答,说我哪有布?我朦胧当中,我就醒了。我说这布,这布能干什么呢?我一下想起来。我说这布做的这花纹,做(照片)的背景特别漂亮。它就使它现在这个照片上的人突然之间就瞬间回到它的时空里面去,了就和它的那个历史背景非常吻合。
   
    解说:赵成文喜欢摄影。生活中那些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小事,他都会随时记下来。有人说他是怪才。而在赵成文看来,怪就怪在留心一点一滴的小事。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记者:您是作为我们国家刑事相貌学这个学科的奠基人,也是这方面的专家。怎么会对考古这么感兴趣?
   
    赵成文:我这人就是有时候总想琢磨一些问题。可能就是研究另外一个领域的东西。可能在我专业这方面,可能在整个大脑思维当中,好像就是一个环节。因为我去琢磨它,以后别的地方可能就放松一下。这样也培养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记者:你是不是就在生活当中凡是遇到一切问题的时候,你都会用你那种特定的专业眼光
    去审视它。
   
    赵成文:可能就养成习惯了。
   
    记者:养成习惯了?
   
    赵成文:你像这次复原。复原也是这样。国内在搞;国外也在搞现在我们大家都搞在一个水平呢?都搞到一个肌肉的这个水平,皮肤和表层。比如说嘴唇什么样的,鼻子是什么样的,眼睛什么,眼皮是什么样,眉毛是什么样?到一定难度的时候谁也进展不下去了。后来我就常讲,比如说,这一项学科这就好像我们跑百米一样,就是国外也在跑,我们国内也在跑,所有的专家学者。因为研究这个项目这个学科的不是我一个人。
   
    记者?那为什么你冲到了终点
   
    赵成文:可能我们都在80米这个地带里面。它有一个胶黏地带。胶黏地带把我们的鞋大概都粘在那儿。
   
    记者:那你觉得你是靠什么摆脱这种胶黏状态呢?
   
    赵成文:我就是把鞋脱掉。我光脚跑!
模拟画像技术专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