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走近华人神探李昌钰:一切让物证说话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徐梅 发布时间:2006-04-19 18:55:57 浏览次数: 【字体:
   他酷爱翻垃圾桶,甚至收集一家人的垃圾,因为“垃圾就是一个人的历史,翻翻一个家庭一天的垃圾,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家庭一天都发生了些什么

  人们总在问我,李博士你每天这样忙,家人怎么办?可是我一样有女儿、有儿子啊,这说明我并没有忙得忘记了夫妻之间该做什么事

  4月3日下午3点,李昌钰终于累了。3天之内他先后接受了10个专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型的新闻发布会,以及一场在北大的演讲。

  他像个电影明星一样四处赶通告,一早就离开酒店,太太也跟着他东奔西跑。他跟记者们聊破案、谈人生,她就拿着小数码在旁边拍来拍去,到第3天太太终于也撑不住了,坐在演播室的角落里打起了瞌睡。

  “在美国有的时候我一晚上要赶3个演讲,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她早都听腻了。”李昌钰哈哈笑着。上午的电视录像结束之后,他们匆匆赶往下一站,中午就在演播室外的走廊里吃盒饭,他连吃了两盒,速度之快令人惊异。“我吃饭就是这么快,我太太总说我吃起东西来像个吸尘器。”

  他迄今破案8000多件;他的演讲日程已经排到了2009年;世界各地警局等着他给予技术援助的疑难案件已经排到了800多号;邮差每年给他送来成筐的信件,其中很多是美国中学生给他寄来的作文,题目是“当我长大以后”,他们都要做“Doctor Lee(李博士)”;还有无数热情洋溢的求爱信,“美国女性真是可爱,她们写信说,李博士,我知道您很忙,只要您愿意,在任何一个高速路休息站我都可以等候您。”他没有赴任何一个约会,不仅因为太太管得严,“太忙了,每天只睡4个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顾得上约会”。

  因为参与了辛普森杀妻、肯尼迪暗杀案重审、克林顿拉链门事件、“9·11”事件法医勘查、台湾“3·19”枪击等诸多重大案件的勘验侦破,他成为全美乃至世界最受瞩目的警界公众人物,享有“华人神探”、“福尔摩斯”、“包公再世”等诸多雅号,几乎每个采访都由这些雅号开始,但他总在澄清,自己并非侦探,“考察现场、鉴识物证、侦破追踪、起诉抓捕,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包揽所有,我其实就是一个鉴识科学家,一个让物证说话的人。”

  总有比敲敲打打更科学的办法

  1938年生于江苏如皋县的李昌钰,幼年随母亲迁到台湾。由于父亲在海上遇难,全家13个孩子由母亲一手抚养,家境甚为贫寒。1960年,他从警校毕业,母亲起初执意反对他干警察这一行。

  “那个时候破案子没有什么科学手段可以利用的。怎么让案犯开口呢?我们就是把他拉到一边‘敲敲打打’。”他笑起来,说如果那样还不管用的话,就关到小屋子里去灌水,“5个人开始都不说,一瓶子水灌下去,都举手说是自己干的了。”

  刑罚之下的证言到底有多少可被采信,他说每个警察其实都清楚,“总应该有比这更科学的办法。”1965年,他和太太身揣50美金踏上美利坚,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寻到科学之道。

  他选择了鉴识科学作为学习研究的方向,在纽约半工半读了10年,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受聘为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3年内从助理教授升至副教授,进而成为终身教授并出任刑事科学系主任。1979年,他出任康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1998年7月,受邀担任康州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

  “与物证对话”、“让物证讲话”是他的名言,关于这两点,他有数不清的断案实例。与大多数精于专业、讷于表述的业界精英不同,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演讲技巧的训练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故事大王”。且听他言:

  有一个年轻男子打电话到按摩院,说请一个年轻的按摩小姐去家里服务,结果一去不返。这位小姐自己带个孩子,小孩在托儿所里边,托儿所就打电话给按摩院,问怎么还不来接小孩。经理马上打电话到约按摩的那家,那边说那小姐很早就离开了。失踪了!她的汽车也失踪了,什么都没有了。

  经理赶紧报告警方,警方到处去找,3天之后她的车找到了,停在野外烧掉了,但是里面并没有尸体。警方到那家去审问,那家人也非常惊讶,说哎呀,这个女孩子来了,服务非常周到,给了她50块小费,开着车就走了。

  警方怀疑这家人,但是从楼上搜到楼下什么东西都没有找到。半夜我正在华盛顿联邦调查局讲课,他们打电话给我,说李博士无论如何赶回来看看。一到现场果然很干净,什么都没有。

  等我走到地下室——美国很多房子有地下室,通常比较凌乱,胡乱堆放东西嘛,地毯也不会干净——发现非常干净,地毯洗得干干净净的,这就可疑了。

  当时我看着地毯,说这个地毯是不是刚刚洗过,好像有点湿。刑警队报告说,我们在这里已经十个多小时了,这个地毯并不湿。我给他们开玩笑,说地毯湿不湿,手不容易摸出来,最好脸贴着地毯。刑警队十几个人都用脸贴着地毯,说好像是。用化学药剂测试了一下,果然有阳性反应,表示有血。当时我要割地毯。如果一个人洗地毯,表面可以洗得很干净,但是如果有血,它会渗透下去,并不容易洗尽。那家主妇很凶,说李博士你是很有名的人,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你,但是如果你割坏地毯我是要告你的!

  我赶紧把刀交给刑警队长,让他割。一割下来,地毯一翻,里面找到一大块血迹,大概有2000CC。一个女孩子身上最多有4000CC的血,这个女孩子二分之一以上的血都不见了,这个人肯定是死了。虽然没有尸首,但是我们可以从血迹中找到DNA。我们怎么知道这就是那个失踪女孩子的DNA呢?我们就去找她父母亲的DNA,通过遗传因素的比对,最后证明这就是这对夫妻女儿的血。

  这个案子没有人证,连受害人尸体都没有,但是通过科技仍然可以给那家说谎的人定罪。过了一年之后,有一个人清理后院,发现后院有一具枯尸,报了警。尸体是从山坡滚下来的,滚到他后院,尸体DNA做完,就是那女孩子。对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很凄惨的事情,但是案子早破,总算对家属、对社会有交代。

  同时跟3个人通话,同时开7个会

  用脸感受地毯湿度、蹲下来查看血迹足迹、翻垃圾桶训练观察分析能力,嚼过的口香糖上会留下牙印儿,用过的牙签上可以提取唾液化验DNA,在马桶沿儿上提取到不受污染的样本……靠细节制胜的他,成为全美著名的“现场之王”,他的相关著述被奉为业界圣经。

  许多人把他对现场神秘精准的第六感与东方文化联系起来。提到这个,他笑起来,说中国人的思维训练方式的确有益,但是一个人仅有东方的美德是无法在美国立足的。

  真正令他胜出的是东方思维与西方科技的结合。“鉴识的根本是思考和实证结合。”当初他为了夯实基础,在美国重读大学本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拿到的时候,穷得连毕业典礼都参加不了,只能自己在家,由妻子、女儿做见证拍张毕业照,女儿说他身边太空,放了自己的玩具长颈鹿做陪衬。

  他先后拿到10个博士学位,因为鉴识科学所涉甚广,任何知识的缺陷都有可能错失珍贵的线索。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方才有中国智慧的灵光突现。

  在他看来,思维的专注、细致、缜密,是中国人胜出美国人的地方,他常跟美国同事开玩笑,笑他们眼大无神。

  有个在耶鲁大学念书的中国留学生自杀了,遗书撕成碎片散在尸体周围。我让助手拼好了给我。他们讲,李博士,这是外国字啊,我们不认识,可能要时间长一点才能做好。等了3天,终于拼好了,兴奋地拿给我。我笑他们,说我以为你们3分钟就能拼好呢。他们很惊讶,为什么啊?

  我把背面给他们看,他们脸红了,正面是中文,但是背面是这个学生的一份英文报告……

  他酷爱翻垃圾桶,甚至收集一家人的垃圾,因为“垃圾就是一个人的历史,翻翻一个家庭一天的垃圾,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家庭一天都发生了些什么。”在自己家他也常常这样,“如果太太晚上烧了一个菜特别好吃,可是你一看垃圾桶,里边有个中餐馆的外卖盒子,夸奖的话就别出口了。”

  靠着翻垃圾的癖好,他曾经在17分钟破过一个杀人案。多年前他经手的一个案子与石头相关,他忽然发现石头里竟然也有那样多的学问,就开始收集石头,堆得到处都是,太太跟他抱怨,“这一屋子石头把我们的房子都压矮了,再收就要压垮掉了!”

  细致专注之外,他还有过人的勤奋。美国人办案常有“咖啡时间”、“午饭时间”的休息,他却从来不肯中断勘验去吃饭喝水。“办案需要你专心,中国人讲究打坐凝神,其实你专心工作的时候就是一种打坐,完全忘记外物了,这个时候喝杯咖啡、吃个午饭再回来,精神总是会被打断的。”

  他的时间原则自成体系。一年有8700个小时,如果每天比别人少睡3小时,吃喝少用1.5小时,一年就节约出来1000多小时。他的办公室有好几部电话,他可以同时跟3个人通话;他有7个会议室,常常全部同时开放,一个人走马灯一样同步与七八个专案小组开会。“这个就要求我的搭档们事先都做好功课。我有一个原则,如果一个会开了一个小时还没有结果,那就没有必要再开下去,因为与会的人没有事先做功课,回去做了再来。”

  19年没在家过圣诞,大前年在英国,前年在泰国,去年在波多黎各

  办案、写书、做演讲、拍电视、做广告,李博士是大忙人,也是大红人。他的著作被视为刑侦学教科书,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的英文小说《重新调查历史奇案》乃美国真实侦探类畅销书;他在美国法庭电视网开播的《蛛丝马迹:李博士奇案录》系列节目,是这个拥有8000万观众的电视网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但是这样一个人,在太太宋妙娟眼里,“太平凡了!”因为他一点都不浪漫,结婚多年,从来没有任何一点惊喜给她。“家务也从来不做,什么事情都是我一个人。”

  她从不敢打扰丈夫的工作,茶沏好了,轻手轻脚地端进去,再轻手轻脚地溜出来。年轻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逛商场解闷,“一逛能逛上一天!”

  因为丈夫太忙,家里根本没有节日的概念。屈指一算,他已经19年没有在家过圣诞,“大前年在英国、前年在泰国、去年在波多黎各……都是请他去办案的,因为平时日程都满了,只有圣诞假期空出来。”

  在李博士办公室排队拿号苦等的世界各地警察,有脑子灵活的就开始走后门,他母亲在世的时候人家去拜访老人家,母亲去世之后,太太成为公关对象。常常是他在办公室婉言回绝了人家,回来发现老婆在收拾包包,“她喜欢旅游,人家总夸自己那个地方多美多好玩,她就答应人家了,回来说动我。女性太伟大了,我没有办法,只有去。”

  去了就知道,所谓旅游只是太太一个人在当地女警的陪同下游玩,“我全世界走了那么多地方,看到的风景很少,所见都是凶杀现场、验尸房、法庭什么的。”

  这样忙的一个人,指望他记住各种纪念日是不可能的,太太习惯了提醒他所有的日子,“哎,今天早点回啊,我生日!”“今天回早点啊,结婚纪念日了!”不是纪念日的时候,她还是在追着车子喊,“你忘记带饭了!”“你忘记带茶了!”

  浪漫?她说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也无所谓了,不重要,有饭吃就行。”

  1998年他们准备移居佛罗里达的时候,她接到时任康州州长的电话,“他让我说服李博士出任康州警政厅长,我开始是不愿意的,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我想了想很不错啊,就同意了!”

  说的是什么呢?“州长跟我担保,他做了警政厅长之后,起码每个月回家吃一次饭!如果他不回家吃,那么州长就亲自来我家请我出去吃饭!”

  嫁给这样一个男人的后果是,她承担了所有家庭负累,但电视台的女主持要她给丈夫打分时,她毫不犹豫给了“100分”,反倒是百事不管的丈夫没有给她满分,“99.9999,我当老师从来不给学生满分,最高只给到99分,给她已经最高了,最后差的那一点是鼓励她做得更好!”

  她听丈夫的演讲常常听得头痛,虽然台下的人笑声不断,惟一让她欣然微笑的发言是他的退休演讲,“人们总在问我,李博士你每天这样忙,家人怎么办?可是我一样有女儿、有儿子啊,这说明我并没有忙得忘记了夫妻之间该做什么事。”

  她在现场大笑起来。事隔多年,看录像时又笑起来。的确,他并没有忘记最重要的。

    很不幸“3·19”变成了政治皮球

  由于台湾“3·19”枪击案涉案人陈义雄家人翻案,李昌钰北京之行被问及最多的便是这个话题。这位国际知名刑事鉴识专家曾应邀前往台湾参与物证勘验,并主持现场重建,鉴识结果认为陈水扁被铅弹击中,吕秀莲被铜弹击中,“间接证明”两人受到枪伤。

  对于此事余波屡兴,李昌钰感叹自己卷入了漩涡之中。“鉴识工作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我有多少证据就讲多少话,不带任何个人私见,走到哪里,我还是坚持我的报告。只可惜这个事件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皮球,从来没有一个案子有这么多的政治纠纷。”

  他笑言自己在受邀之初便打定主意,不趟混水。“我推给其他两个美国专家,结果他们又把皮球踢回来了,最后还是不得不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那时他本人是纽约连宋海外后援团荣誉会主席,又与中国大陆警界交好,很多人怀疑他的立场。“当时有一种传言说是大陆派了特务到台湾去枪杀陈水扁,但是我们看了物证觉得不可能,假如一个特务用好的手枪,目标可以打准一点,可以打头,打心脏,不必打肚皮。”

  有传言称枪杀为陈、吕二人自导自演,他也根据物证做出了澄清,报告出来后,原先怀疑他偏袒蓝营的人又反过来怀疑他收受了陈水扁的贿赂。“有人说我拿了他50万美金,我叫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数目也太小了。我在美国演讲,1个小时就是1万美金。我要再声明一下,我一毛钱都没有拿,为了做物证调查,我们还亏了本。”

  ——民间的确有很多怀疑,比如现场照片出现不同版本,吉普车上的那个枪眼忽大忽小,包括陈水扁腹部的伤口不像枪伤等等。疑点太多,答案太少,您如何解决大家的疑问呢?

  第一,大家了解这个案件不是直观的,资讯是间接来的,有些人从网上看到照片,有些人从报纸上,或者从电视上。一张照片跟一个实际的现场,这是两回事情,照片是平面的,实际的现场是立体的。一张照片你用不同镜头就会有不同效果。光源也很重要。我学过照相学,一张照片不能代表实际的情况,电脑做过的照片更不可信。最近有人说子弹上有铜绿,其实根本不是铜绿,而是光照所显示出来的阴影。假如一个人没有科学常识,没有基本知识,很容易被误导;第二,关于陈水扁的伤口,很多人说像刀伤而非枪伤,因为没有见过那样的枪伤,其实是他们见得太少了。在美国每3分钟就有一起枪案发生,我见过太多各式各样的枪伤,我也有很多类似伤痕的照片可以给大家看。

  ——您对台湾民间真相调查委员会张曦光先生的质疑怎么看?他的问题很多,并且怀疑您使用被修改过的照片来判断吕秀莲伤口的形状等等。

  台湾“行政院”成立的“真调会”,其中的成员都是非常有资格的,有很多科学家,也包括律师、法官,只是因为来自蓝绿两营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正常工作。但是他们跟这个所谓的民间“真调会”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人所谓的真相调查委员会是他自封的,这位姓张的先生做了很多无聊的工作。

  他说吉普车上的那个洞是钢珠打的,那个钢珠我们试了多少次,世界上没有一个钢珠能打成那个洞,钢珠是圆的,子弹不是圆的,钢珠的能量没有那么大,这位张先生应该好好回去重新念一念基本科学,不要借这个事件误导人民,更不要用这个事件来造势,他的目的是什么,到现在我都不知道。

  ——马英九称如果再不查清“3·19”枪案的真相,会是整个台湾警界的耻辱,您还会把自己卷入漩涡当中吗?

  我当时回台湾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清楚。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每个国家地区都有法律,每个国家地区的法律立法法系不同,有的是大陆法系,有的是海洋法系,不管什么法系,侦查审判程序是应该分开来的。

  在侦查的时候,又包括几个不同的步骤,有现场勘察、有物证检验、有刑事调查,有动机跟起诉,然后送到法院,不可能由一个人从头做到尾,全天下没有这种制度,除非是一个独裁的国家。

  假如说我们照着这个制度,各司其职,那么我的工作其实是很单纯的,就是检验物证。马英九讲的警界的耻辱跟我做物证鉴定毫无关系。物证鉴定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努力,给两颗子弹鉴定出来,一个是铅的,一个是铜的,8厘米,土制子弹,用的什么工具,弹壳怎么设计的……当时建议以弹追枪,这是很重要的原则。在早期侦查的时候先抓人,然后找证据,这个案件是先找证据,找到制造枪的人。唐守义也承认是他造的,警察通过枪支的流向证明陈义雄是嫌疑犯。这个部分已经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只是检验物证,我根本没有去抓人,在美国我都不抓人了,还跑到台湾去抓人吗?

  ——“3·19”枪击案会变成历史疑案吗?

  它是政治的足球,这个球被踢来踢去,每一边都可以说他自己那一边的话,至于是不是历史的疑案,历史可以说明一切。物证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物证的结果不应该被质疑。各人做各人的一部分,做好你自己的一部分,就不要管人家。

  陈义雄死了,他太太翻供,他的家属在讲话,所谓民间“真调会”的张先生在讲话,但是这些话能代表陈义雄本人吗?对于我们来说,物证会讲话,只要能找到物证就是死人也会跟我们讲话。

  假如陈义雄的尸体没有火化,我可以重新检查尸体,衣服上有没有纤维,有没有刀痕,有没有子弹;遗书假如保留了,我也可以看,是他自己写的,还是别人逼他写的,抑或是其他人伪造的;假如“3·19”案件当时现场保存好了,指挥官下令马上封锁现场,把金华路两边都封锁了,所有的嫌疑犯一个一个过滤,案件早就真相大白了,咱们今天就不必在这里讨论这个案件了。

  对于“3·19”案,鉴识工作可以做的都做了。鉴识人员不会对任何一个问题都有答案,总会有一个极限,必须靠证据才能讲话。这个案子结案并不代表不再调查,如果从科学鉴识中找到新证据或反证据,随时还可以重新调查。

  “3·19”枪击案大事记

  2004.3.19 陈水扁与吕秀莲在台南金华路遭枪击

  3.21 刑事局证实枪击扁吕两人子弹为改造子弹

  3.25 排除枪击案自导自演,只应为被害人以外开枪,并公布子弹特征

  3.26 “最高检”成立枪击案鉴识小组,并发现可疑秃头、穿黄夹克男子疑似开枪嫌犯

  3.27 “最高检察总长”指示由李昌钰、石台平组成独立小组全权主导

  3.29 美国3名专家来台检视枪击案证物

  3.30 美国3名专家勘验陈水扁、吕秀莲伤口,确定是新伤

  3.31 警方宣布颁发6500万破案奖金,警方成立雷霆项目扫荡枪支改造工厂

  4.2李昌钰表示扁吕所受伤是枪伤,歹徒应是远距离开枪

  4.5吕秀莲发表“3·19”中弹纪实

  4.6 国亲两党提枪击案特调会草案

  4.9 李昌钰首度抵台鉴识现场枪弹及扁吕伤口

  4.10 李昌钰表示枪击案应是凶手一人开两枪

  6.24 刑事局进行仿真“3·19”枪击案”试射,结果吻合

  8.30 李昌钰鉴识报告出炉

  8.28 台“行政院”通过“3·19”真相调查特别委员会复议案

  12.7 “‘3·19’真调会”公布10大疑点

  12.13 李昌钰提出弹头工具痕迹报告

  12.14 “真调会”要求接办枪击案件

  12.14 台南安平港发现疑似秃头嫌犯陈义雄浮尸

  12.24 警方逮捕制枪弹嫌犯唐守义

  2005.1.18 “真调会”阶段性任务结束

  3.7 台“刑事局”宣布“3·19”破案,嫌犯为已死亡的安平港浮尸男子陈义雄

  2006.3.12 陈义雄妻儿召开新闻发布会翻供,称遭刑讯逼供,并指陈义雄非凶手。

  3.13 民间“真调会”称3月19日当天,将出示重要证据,证明“‘3·19’枪击案”中子弹实为钢珠。

李昌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