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神探”廖敬--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技术处理化检验室主任
廖敬说:“每一件沉默的证物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等待我们开启、解读。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证物开口说话。”廖敬有个绰号叫“炸弹王”,他有个绝活,就是靠嗅觉辨别炸药的成分。曾经有人把七八种不同的炸药混合在一起,蒙着廖敬的眼睛,让他用鼻子分辨炸药成分,他居然说得丝毫不差。廖敬笑眯眯地说:“要是没这个本事,我早就被炸死无数次了。”为了培养这个本领,廖敬从来不抽烟、喝酒。一天凌晨,华西医科大学一教授家中收到一枚礼品炸弹,当场炸死一人,重伤一人。警方在案发现场收集了大量物证。但是破案条件一直不成熟。几天之后,广州市一医疗门诊部发生特大爆炸,造成死伤各3人。紧接着,珠海某酒店餐厅发生爆炸,死2人,伤14人。当广州警方到成都找到廖敬了解四川地区雷管生产情况时,廖敬通过对3起爆炸现场遗留物的比对,发现成都爆炸现场所遗留的一根1厘米长的角线与另外两起案件现场残留的角线是同一地点生产的,3起案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快,警方根据这一线索并案侦查,抓获了两名嫌疑人,并在成都查获了同类型的雷管、炸药,一举破获了3起爆炸案。这一全国首起跨省利用爆炸现场物证并案侦破的经典案例,被收入了公安大学的教材。
“我们的工作比法医更细致,他们解决的是尸体外面的问题,我们解决的是尸体里面的问题,责任都是让死者开口说话。”廖敬的一间实验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器皿,里面存放的全是死于非命的受害者的内脏,这些内脏泡在溶液里,暴露在空气中,使整个空间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而廖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让这些内脏为无数死者讨回了公道。
廖敬曾经说:“罪犯都是我的‘老师’,每一个案件都是罪犯给我出的考题。”廖敬有个习惯,每次侦破棘手的案子,他都要与罪犯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因为“通过和罪犯交谈,能够获取更多的刑侦经验,学习用罪犯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在犯罪现场,更能找到有用的线索。有一次,廖敬凭借一件衣服上的射击残留物,抓住了一名极端狡猾的罪犯。一直处于零口供状态的罪犯最后主动要求与廖敬见面,说:“没想到成都还有懂得如此高科技的警察,我栽在你手里,我服了!”为了让自己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廖敬的所有爱好都是为工作服务的:游泳保持体力、打桥牌保持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每晚看书学习积累知识到两点多。他说:“我必须比罪犯高一个档次,不然不能解开他们给我出的难题。”
从事鉴证科学工作的人,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享誉国际的李昌钰博士是一位传奇人物,因屡破奇案,他被新闻媒体冠上了“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犯罪克星”等头衔,是各国争相聘请讲学的专家。他与廖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往来。上世纪80年代初,廖敬被选入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在北京结识了李昌钰,两人一直联系,廖敬一有想不透的问题,或者研究了新的课题,都会向李昌钰请教,两人常常用邮件的方式讨论许多学术问题,而李昌钰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写了新的论文、出了新的书籍,也会发邮件与廖敬分享。通过与李昌钰的交往,廖敬深深感受到:“中国警察并不比国外警察笨,甚至比他们聪明,只是缺少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