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士警察 革新小流程 吸毒嫌疑人 翻供少一半
三成吸毒嫌疑人翻供
在吸毒劳教案件中,嫌疑人翻供的现象比较多,怎样使嫌疑人不再翻供?东城公安分局法制处的一位北大双学士毕业的民警,他从警几年来研究出的吸毒尿样送检流程和淫秽物品送检流程,使嫌疑人翻案现象大大减少。
张克挥5年前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走进东城公安分局法制处。2003年初,他经常审卷进行案件审核,发现吸毒劳教案件中翻供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每10个案件中就有两三个。很多吸毒嫌疑人在警方提取尿样后,均交待吸食过毒品,且尿检呈阳性。但几天后再审查,嫌疑人往往翻供说“提取的尿样不是我的”。而认定吸毒两个证据很关键,一是口供,二是鉴定结论。吸毒嫌疑人一翻供,办案工作一下子就“歇”了。
“应该把程序固定下来,让嫌疑人无法翻供,”张克挥开始研究提取尿样的流程。经过反复钻研,他制定了一个尿检送检流程表:在提取嫌疑人尿样时,必须有两个民警签字确认,并让嫌疑人自己用封条封住尿样,在封条上签字,然后派另外两个民警去送检。送检时,收检人必须确认封条完好,并亲笔签字、盖章,然后当场进行检验。鉴定结论出来后,对尿检呈阳性反应的向嫌疑人宣布结果,并确定嫌疑人是否认可尿检结论。
一套程序减少一半翻供
“一套流程解决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张克挥举例说,曾有过劳教前科、被强制戒毒的杨某在外区被抓后,因翻供多次逃脱劳教处罚。他在看守所里扬言:“你们办不了我,我刚从别的分局出来,他们连强制戒毒都办不下来。”但在张克挥研究出的一套完整的送检流程面前,杨某没有了嚣张气焰。
完善送检流程从实体上固定了证据,使吸毒嫌疑人翻供的现象大大减少,以前10个案子里有两三个提出复议,但现在已经减少了90%以上,即使复议,维持率也在100%。“没有翻案的,让嫌疑人心服口服。”东城分局在成功推广这种流程后,市公安局对此也进行了借鉴,并添加了“毒检中心应该把检材保留一个星期”的规定,随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后来,张克挥在工作时发现,贩卖淫秽物品案中嫌疑人翻供的机会也很大,他们多称自己没有看过光盘或书里的内容。这样一来,嫌疑人就推翻了派出所前期调查取证的结论,“证明”自己在违法时没有主观故意。去年张克挥还研究制定了一套淫秽物品送检流程。流程要求嫌疑人在送检前签字确认,并写下亲笔供词。这套流程使贩卖淫秽物品案的翻供率也大大下降。
除此之外,张克挥还在审核案件工作中首次对自行车被盗使用微量物质鉴定以及卖淫案中引进DNA物质化验,从而使嫌疑人面对确凿的证据无法再翻供。
北京民警一年创新122项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去年北京的青年民警科技创新成果多达122项。这些成果中既有民警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和实物发明,也有在工作中摸索出的思维方法及工作办法。
研发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青年民警平均年龄不到30岁。如海淀分局民警杜平,没有任何技术职称,从警4年却研发出了372个刑侦业务实用程序;东城分局青年民警近两年的创新成果就有20多项。据悉,按照公安部的要求,今年全国公安机关大专以上学历的民警占总数的比率要达到80%,本科以上学历的民警将达到20%。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说,警方近年来培养的一批创新型、专家型的青年民警和高学历民警已经脱颖而出,目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