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乌国庆:中国“福尔摩斯”的刑侦传奇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胡玥 发布时间:2013-01-16 15:49:20 浏览次数: 【字体:

 

  从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口。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有着“中国当代福尔摩斯”称誉的公安部刑侦专家乌国庆等10人光荣当选“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年过七旬的乌国庆因其对中国刑侦事业的突出贡献,同时被评选活动组委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现在的人,不一定能知道和记得当年那些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了。那些案子随着世事的变迁已被称作历史的旧案或是老案子,而当年,它们喧嚣、沸腾、残暴、血腥,像迷雾中的暗黑和暗黑里的恶埃,没有什么现成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一个人找到破开暗黑和迷雾的途径,乌国庆藉着自己独有的智慧一路穿行而过,让那泛起的恶埃终于落定。

  我追踪采访这位著名的刑侦专家多年,直至今日,他才同意把有限的案例予以披露。通过这篇“不过瘾”的文字,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位公安战将身上的正义之力、睿智之美!

  1 毛票,破了信用社的抢劫案

  从前的临汾。一座细瘦而又安静的小城。三个男子,各自分别持一把小口径,一把五四式,一把日本军用刺刀,像章回小说里月黑风高夜的劫匪和盗贼,顺墙一跃,进入到尧庙商店的院子里。这是1985年的一个冬夜。

  值班室的店员正在说笑热闹着。他们没有听见跳墙闹出的动静儿,更不会想到真有劫匪和盗贼入侵。所以当他们看见手持刀枪戴着大口罩的三个男子,一时不知遇见的这是哪一出戏。

  没等他们回过神来,三个劫匪已把床单撕成细条,把所有的人都绑了起来。有的绑在床架子上,有的绑在桌子腿椅子腿上,外头还有好多人,不知里边正在发生的事儿,进来的一个一个都被绑起来,这样先后又绑了十三个。他们看着三个绑匪进商店拿了不少吃的,卷了很多东西,然后,把门打开,跑到马路上,回过头来又朝着店里开了一枪,在人们的视线里跑掉了。

  发案没多久乌国庆就赶到了现场。跟乌国庆一同去的还有刚刚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分配到刑侦局的何挺。

  勘查现场时,他们在几块表的表盘上发现了四枚手印,地上还有一些鞋印。

  因为三个劫匪都戴着大口罩,面貌特征上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乌国庆和何挺他们工作的时候,浪泉信用社又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作案手法如出一辙。

  案件被报告到乡里,乡里又报告到公安局,公安局在早上赶到现场,乌国庆和何挺也一起去了。现场那些人都还依样地被捆绑在那里,勘查现场时,在一个保险柜的上面扔着一个四条腿的凳子,在凳子牚儿上,发现了一枚指纹,是犯罪分子留下的。再有一个,劫匪拿的钱里有成捆儿的一毛一毛的新钱。上面有号码,根据现场被捆着的人们的描述,这一伙犯罪分子,一共三人,两个拿枪,一个拿刀,跟尧庙那起案子的情形相同,可以并案侦查。只是在浪泉的这起案子中,三个犯罪分子都没戴口罩,说明他们在尧庙怕被熟人认出来,那么侦查和排查的主要重点应该放在临汾。

  虽说对三个人的体貌特征都有描述了,但乌国庆认为突破口应该是那一毛一毛的小票。犯罪分子拿了许多一毛一毛的小票,他得花出去吧,那么凡是用得上小票的地方都要控制起来,比如存车处、电影院啊,小卖部、理发店等等,通过小票,发现罪犯。

  那天,有两个年轻人去一个叫知识青年的小饭馆吃饭。他们不要饭只要了瓶啤酒。交钱的时候,饭馆收钱的会计眼看着那人从口袋里随便掏出了一把钱,都是一毛一毛的新票,酒是一块二,那一毛一毛的小票是一块三,那人也不要求找钱,会计细心看了一下那钱上的号,头就炸了。正是派出所的民警们交待的那些钱。可是,民警们跟他们传达的时候,也说到那三个劫匪的身上都有枪,所以他在两人离开后才敢报警。

  因此到乌国庆得知时,已过去很长时间了。乌国庆他们来到知识青年小饭馆,重点访问和了解那两个人都有什么明显而具体的体貌特征。访问的时候,在小饭馆里工作的一个女青年说,这个人我认识,他是我们中学的同学,同级不同班。这突然冒出来的线索,让乌国庆的眼前一亮。他把那个学校那个年级的班主任找来,让她把这个班毕业时的照片都拿出来叫女青年认,其中有一个她就认出来了,另一个她说像但不能确认。

  乌国庆安排女青年在那个男青年复习上学的必经路上等着指认,但当那青年路过她跟前,女青年并没有把他认出来。可是,再让她去看着照片时,她还是认这个人。也就是说,认照片时她说是这个人,而认这个实人,她又说不是。怎么办?

  乌国庆就想,这个人,既然是一个中学的,认照片认得出来,认真人却认不出来,这是在哪儿有偏差和贻误呢?

  那一天,女孩又到路上去认,乌国庆就在现场,他听见女孩自顾自地嘀咕:他在中学都不好好念书,现在还能考大学呀?

  这句话就像一个不起眼儿的小钻头,无意就顶破了一个茧,在破茧的那一刹那,让人看见不同的东西。这句话令乌国庆感兴趣,也启发了他。他从另外的方面想这件事:既然那个男生书都不好好念,那么,是不是就没有拍毕业照啊?

  不知道为什么,乌国庆觉得他要找的人就在他突然萌发的思想的这另一条路上,它们和从前苦苦等候和寻找的路完全不同。他知道两条路的汇合点仍是提供毕业照的那位班主任。乌国庆赶紧找到那位班主任,他问班主任,你这个班有没有没拍毕业照的?那班主任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乌国庆的意思,她的眼睛一亮说有啊!我记得清清楚楚有两个人没有照毕业照。

  找到那两个没有拍毕业照的学生的照片再让女青年认。女青年这一次也像从大雾走到了晴天里。她盯住那两张照片里的一张,确定地指认:就是他!陈文洋。

  陈文洋,医生的儿子。调来他的档案和相关资料,基本确定了他是嫌疑对象。警察秘密布控,想法密捕他,结果却抓到了他的孪生弟弟陈晋洋。

  一问才得知,陈文洋把枪支弹药留给弟弟,自己和战友坐火车上北京去了。

  警察在陈晋洋家床头柜的底箱里起获了手枪和子弹。

  乌国庆一听陈文洋他们上北京去就急了。三个人进京又拿着枪这是不得了的事。乌国庆往北京打电话,布下三道防线。公安部通知铁道部公安局,铁道部公安局通知保定铁路公安上了八个人,其中还有一个人是局长,上车之后他们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查找,结果还是没有发现。

  这时车就快到丰台了。保定的警察没抓到,丰台的警察接着上。犯罪分子中途没下车,那么,一定还在车上。

  责任重大,情势紧张。每节车厢里的警察钻天觅缝,不敢有差池和遗漏。

  突然,有一节车厢里的警察发现了目标:两个穿着皮夹克的青年男子正是要抓的陈文洋和他的同伙。

  那么,为什么保定的警察就没有发现要寻找的目标呢?警察们一上车老找穿皮夹克的,恰巧在石家庄到保定的那一段,因为车厢里热,两个人就把皮夹克脱掉放到了一边。

  正在这时,公安部领导给乌国庆打电话问,你的情报准不准?不等乌国庆回他的话,开着车在北京站台上已将两名犯罪分子押上车的局长王少华打去电话,告知人已抓获。犯罪分子身上携带着成捆的一毛钱的票子,大概有几百块钱,正是临汾案丢失的钱票。

2 现场,是会说话的哑巴

  1986年7月3日,九垄地信用社。

  犯罪分子持枪进入信用社,开枪打死了两个值班员。

  两个值班员死前的那一刻本是看见了犯罪分子的真面目的,但是就在他们看见的那个瞬间,犯罪分子开枪把他们送进了永远的黑暗。

  乌国庆将要勘查的现场有两个保险柜,其中的一个被钻开了。从下钻的情况看,犯罪分子是撬保险柜的外行,因为一开始他是从锁孔下的钻,打不开,又改到锁芯处下钻才打开,犯罪分子拿走了里边的损币。那些损币是被粘了又粘的,已不能再在外面流通和使用,信用社也准备择日将这些损币销毁。谁承想它们遭遇抢掠?

  夏日里的那个晚上,九垄地信用社的墙外头挂上了银幕准备放电影,电影演完了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左右了。有人看完电影回到家,正在洗脚准备睡觉就听见枪声响起来,枪声接连响了十几声,没人顾得上数,因为没有人想到这么晚了,是什么人,在哪儿,因何开枪?

  乌国庆面对的这一个现场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他知道,任何一个犯罪现场都是有入口有出口的。

  果然,乌国庆在离现场不远的一片玉米地里发现了坐过的痕迹,还有三种鞋印,有一种是三六一八工厂出的解放鞋,还有一种是回力牌解放鞋,这与信用社里发现的鞋印相同。玉米地里的痕迹还说明,犯罪分子作案前在外面转了半天。在坐着的地方,可以看到屁股坐在皮包上,皮包被压在沙地上留下的印子。地是细沙,一坐,皮包的印子清楚完整,甚至是什么牌子的包都能看清楚。这种包是锦州产的,鞋是辽宁铁岭产的。还是在坐着的地方,玉米叶子撕了一堆,旁边有两个人的脚尖对着站的痕迹。

  为什么撕玉米叶子呢?说明犯罪分子来得很早,那天演电影,当地人都知道,是当地人的话人家不会出来这么早,若是当地人也不会提前在那儿转,撕玉米叶子?是闲得没事,是在等,等着作案。离玉米地有两公里远的一处果园,也发现了有人坐过的痕迹,有凤凰牌香烟的烟盒散落在果园的树下。地上,有一个苹果被咬过,然后又被扔到地上了。

  一个苹果,一个被咬过的苹果,可以取牙印,可以在抓住犯罪分子后作为齿痕证据使用。但现在不知道犯罪分子是谁,当务之急是最快最准确地确定一个侦查方向。所以乌国庆关心的是犯罪分子为什么咬了一口苹果不吃了?又吐了?被咬了一口又被扔掉的苹果,在乌国庆的眼里并非是一个寻常的细节,这一咬和一扔里,包藏着什么?虽然他并不清晰和明白,但要把这看似平常的反常搞明白。因为有时候,破案的机巧就裹藏在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不起眼儿的事物和不起眼儿的细节上。他去附近的农庄里访问老农,老农看了看那个被咬的苹果说,这个人不识货。

  老农的这句话暗合了乌国庆的某种猜测。老农说,我们这里的果园,为了杂交不能只种一种,他们去的果园有两种苹果,有一种是伏苹果,有一种秋苹果。秋苹果七月三日的时候还不成熟,表面上看挺好看,但不好吃,伏苹果七月三日左右基本上成熟了,这种苹果表面上看不好看但好吃。这人选了好看不好吃的,你说他是识货还是不识货?老农的话再一次点拨了乌国庆,他更确定他的判断没错:这几个犯罪分子是流窜过来的。

  辽宁省公安厅在抢劫案发生后,依据乌国庆等刑侦专家们确定的侦查方向,在全省范围内发出通报,工作部署的重点在鞍山一带,要求在工作中以发现和查找损币入手,以损币为切入口,也就是说以币找人。

  有一天,鞍山一个小区中僻静的银行里,来了一个存款的人。

  存款的人正常存款,办理存款的人正常地办理着手续。可是,柜台里边的女同事偶然瞥了一眼男同事手里正点着的钱。她的脸上现出些许的惊色,男同事专心数那一堆破纸币,直到女同事立起身来喊了他一声,并将公安机关下发的通知悄悄举给他看,他才恍然明白。

  于是他们二人,男的尽量拖延着时间,以稳住那个存钱的人,女的,悄悄闪身进到里屋,拨通了报警电话。

  警察们来时,存钱的人还在那儿耐心地等呢。警察问他,钱是从哪儿来的?他说,卖车子时,买车的人给的!问他,卖的什么车?我卖的二六的自行车。问他买车的人是什么样啊?他说,小头,小脸,小眼,小个子。

  警察们还真想起并找到这么一个人来。

  问他,你买自行车的钱是从哪儿弄的?

  他说,我也是卖车的,我又买车又卖车!

  问他,买你车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一个高个男人,还有一女的。买车的时候吧,还挺横,我看钱破,我就说钱咋这破。男的特不乐意,说,你要不要吧?我一看他挺横,不好惹,就没再吱声,钱破我也就把钱收了。

  经过一连串的盘问,警察终于得到作案人员家住海城乡下的信息。

  去海城乡下找人的那天,谁也没抱希望。因为找来找去,找出一串倒腾自行车的,一个连着另一个,谁也不知要找的头在哪一个环节呢。

  进到乡下人家的院子里,只见三四个人,其中有一个正聚精会神地听广播里说《杨家将》呢。他一门心思在听书,根本没在意有人进院子。那人的哥哥见人进来,警觉地朝他喊,警察来了!警察都听见了,听书的人没听见,院子里还有一个人撒腿就跑了。

  警察将听书的带走时,听书的还一脸不舍地回头看他的匣子,《杨家将》还在播。

  听书的是那三个劫匪之一。撒腿跑了的是听书的同伙。

  那同伙在乡下的玉米地里被警察围了一天一夜。

  又一天,警察假装不围了,假装撤岗回家了。

  同伙侥幸就往家走,还没进家就被警察给逮住了。

 3 百货大楼爆炸案中的一把锤子

  昆明百货大楼爆炸案过去十几年了,但乌国庆依然记忆犹新。

  1995年1月14日,昆明百货大楼。

  爆炸先是发生在二楼。一炸,货架子上的衣物全掉下来,火便顺势着起来。二楼的营业员又听见了爆炸声又看见了火着起来,可就是没有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仅仅相隔五分钟,一楼又炸了。

  一个13岁的小女孩恰好走到那儿,一条腿便被炸飞了……

  楼上楼下全着了火……

  紧急救火。

  火灭了。救过火的现场景象可想而知。

  乌国庆从北京赶到昆明就直接去了现场。一边看现场一边听汇报。

  二楼炸了之后,人都往一楼跑,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楼的营业员听见了二楼响,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她在那儿站着,就看见不远的柜台边上放着一个纸箱子,那个纸箱子既没有冒烟也没有散发出什么味,可是,眼瞅着就炸了……

  乌国庆这么一听心里就有数了。他说,如果是这种情况肯定不是导火索引爆的。要是导火索引爆肯定冒烟,有味。而跟前又没有别人,那爆炸装置肯定是定时的。

  定时爆炸装置当时通常有两种:一是闹钟定时,一个是洗衣机定时器定时。

  他让人从一个洗衣机上拆下一个定时器,把那个定时器解剖开,给现场的人看,好让现场寻找证据的人知道在爆炸现场容易找到哪几样东西。

  一般有三样东西:摆、轴、发条。

  技术处长说,我刚进现场的时候找到过这个东西,但是我认为是日光灯管里的什么东西,我就给扔了……

  乌国庆说,你赶紧去找。

  一找,从一堆乱东西里翻出来了。拿给乌国庆看。

  乌国庆一看,就是洗衣机定时器里的东西。

  乌国庆说,再到房顶子上看看,发条是盘着的,有时它们爆炸时会粘在房顶上。

  在房顶上,真找到了雷管爆炸时的那些碎片和发条。

  这样这个爆炸现场就可以确定是定时器引爆的了。

  除此,在勘查现场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把锤子。

  乌国庆仔细看那把锤子:锤子的把儿是由两个铁管粗细相套焊接而成的。锤子的把儿上还有切割机切割过的痕迹,那么据此推断这个把儿原来是比较长的……

  跟乌国庆一块儿勘查现场的人不明白乌国庆怎么对那把锤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把锤子能看出什么来呢?

  昆明百货大楼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件:楼上楼下都爆炸,而且是定时炸弹。所以大伙儿脑子里形成一个印象:肯定是为了制造影响,搞政治破坏。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禁毒时杀掉过的缅甸某县的一个大毒枭。那个大毒枭的弟弟一直扬言要到中国进行报复,要搞爆炸……

  这些当然在分析案情和案子的性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但办案子的时候,一定要从现场的实际出发。乌国庆说,根据这把锤子来看,我认为犯罪分子是奔着钱来的……这不像是政治性破坏,若是政治性破坏,犯罪分子在爆炸装置旁边放一把锤子干嘛?这个锤子肯定是犯罪分子放的,因为锯过。我在想犯罪分子为什么锯呢?他是为了便于携带。要是搞政治性破坏他带这么重的一个东西干嘛?放在爆炸装置里也起不到多少杀伤的作用,要是放一大把钉子比这锤子还厉害。那么他带着肯定是想用它,锯了是为了便于携带怕被人发现。

  所以说,锤子是抢钱用的。

  乌国庆坚信自己的推断,他说,仔细勘查一下收款台附近,收款台处倒了的柜子碎了的玻璃都留意一下,看有没有指纹留下……

  当时有人不同意乌国庆的观点。那人说,下面还有银行储蓄所,他怎么不炸银行和储蓄所呢?炸银行和储蓄所不是更有钱吗?

  乌国庆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一切都得依据于现场说话。现在,这个锤子就是一个现场,它出现在这儿,而并没有出现在银行,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必须解释通现场为什么遗留下了这把锤子!

  乌国庆坚持围绕锤子展开工作。

  首先,这个锤子既然是犯罪分子带来的,那么就要好好分析一下,拥有这个锤子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从锤把儿上看焊接技术不是很好,上面还有锈,用的铁管不是很像样的,从印象上看,这个人不是在一个很像样的厂子里干活……另外,他的这个锤子把儿是从一个整体上切割分离出来的,侦察员在调查访问的时候要注意发现有切割机的单位,以及在切割机的旁边是否有和这个锤把儿上的铁管相一致的铁管……

  调查摸排的时候,在某部队的一个加工厂,发现了一台切割机,在切割机跟前,就发现了一段铁管……把那一段跟锤把一接,正好是一根上的……

  由此,原来在此打过工的袁凯泉和宋献伟就进入了侦察员的视线。

  袁凯泉,黑龙江双鸭山人,原在个体煤矿搞过爆破。宋献伟是河南平顶山人。两人已离开这个工厂。对他们原来住过的房子进行搜查,从一堆垃圾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记录着买炸药多少钱,买雷管花了多少钱,买定时器花了多少钱……

  后来警方在广州将二人双双抓获。

  审讯中,二人交待,一爆炸,人都乱跑,他们就到收款台那儿抢钱,结果只抢到四百多块钱……携带那锤子就是为抢钱用的,砸柜台或是砸人用……只是慌乱中没来得及带走……

  近年来,本已退休的乌国庆——这位共和国刑侦专家被公安部领导评价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又被返聘回单位。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出差往返机场自己坐民航班车。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就算是土特产也拒绝接受。因为他说:“作为刑侦专家,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份质朴的感情去破案;作为人民警察,人民的利益就是人生的责任,人民的平安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无法用这些文字和语言去诠释他高超的技艺和人格魅力,他的世界依然像破案一样,充满了传奇和神秘。(

福尔摩斯 刑侦传奇 乌国庆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