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排爆专家-田保中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5-02-03 17:28:12 浏览次数: 【字体:
 
田保中

  人物:田保中 公安部爆炸检验鉴定专家

  主持人:荆慕瑶

  播出时间:1月23日 20:30分

  (电影当中一段惊心动魄的排爆画面)

  导语:刚才影片当中,紧张惊险的排爆场面,正是我们今天独家探访的嘉宾,经常面对的场景,面对那些随时可能会引爆的爆炸物,他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拨开众人走上前去,他就是公安部的爆炸检验专家、三级警监田保中,电影里的故事是虚幻的,但是田保中的排爆生涯却是真实的,还带着些许的残酷,因为当他推开众人,只身走上前去排除爆炸物的那一刹那,身后可能没有人会帮得了他。

  主持人:您是中国最顶级的爆炸分析专家,不同于一般的排爆特警,但是我听说,您经常要亲手去排除爆炸物。

  田保中:在我一生中排除的有30多枚爆炸装置。

  主持人:那个时候只有您,必须是您走上前去吗?

  田保中:因为我的技术比他们的技术要高一些,所以这样的现场只能我亲自去排。我最难的一次,就是2001年12月14号,广东湛江、江门(两地)在一个早上发生了23次爆炸。


爆炸现场

  2001年12月14日凌晨4时50分,天还未亮,广东省江门市居民在睡梦中被连续的爆炸声惊醒,凤湾里、梧岗里、迎宾路三处民宅接连发生爆炸。几乎与此同时,广东省湛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也接到报告,该局所辖的霞山、赤坎、开发区等地民宅接连发生多起爆炸。犯罪分子同时在湛江、江门两地共实施爆炸23起,造成5人死亡,7人受伤。这就是震惊全国的12·14连环爆炸案。

  主持人:当时爆炸发生的时候,您在那儿?

  田保中:在广州,给广州市公安局他们一些新增加30多名新同志,进行安检排爆的授课任务。14号的当天下午乘1点的飞机,赶往广东湛江。

  主持人:他们把您留下来,让您到现场,希望您做什么?

  田保中:能够协助他们地方,解决一些爆炸装置、起爆方式,以及作案人的技术手段,从这个上面给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主持人:到了现场之后,你看到了什么?

  田保中:有的房顶被炸穿了。有的是墙被炸一个大洞,物品零落在现场的周围,很凄凉,很惨。

  正在田保中和当地警方对爆炸现场进行一处处排查勘验的时候,专案领导小组突然接到报告,在一处发生爆炸的民宅附近发现了三枚还没有引爆的爆炸物。

  田保中:这三枚炸弹是放在一个居民楼群里头,在爆炸力的作用下,这些物品,这些未爆炸的装置,被(气浪)推出楼外,散落在两座楼的之间,离其中一个楼最近大概有10米的地方。看到这种情况,就马上跟(他们)讲,不要动,把它警戒起来,疏散周围的一些群众,等待我们去排除。

  常用的排爆装备有频率干扰仪,X光机,机械手、安全罐、水枪排爆器,以及排爆服等等,在排爆过程中,有了这些装置的帮助,排爆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的。

  主持人:如果当时就要排爆的话,您手里边能用的工具是什么?

  田保中:像这种装置,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第一步,把它先屏蔽,用频率干扰仪把它屏蔽起来,第二步采用X光机去拍照,X光机去拍照看炸弹的内部,也就是爆炸装置内部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是松发、是压发,还是触发式的,或者是遥控的等等。

  主持人:当时用X光照了吗?

  田保中:这个装置在X光机打不透,它外头是很厚的水泥,现有的设备打不透。

  主持人:那当时有没有专门的排爆特警在场?

  田保中:没有,当时广东请了一个专业的工兵,工兵也跟着去了,但是工兵他们只排除制式的,就是国家标准的一些炸弹,但是非制式的(自制炸弹)他们没有经历过。

  主持人:当地警方给你的建议是什么?

  田保中:没有,人家看我的意见,看你田保中什么意见,是怎么去排,怎么去操作。

  主持人:他们没有意见,就是看你的?

  田保中:看我去怎么做。

  主持人:你做了一个决定?

  田保中:我做了一个决定,第一步,先把它拿到旁边比较安全的地方。

  主持人:谁来拿?

  田保中:那只能我来拿了。

  主持人:为什么只能你来拿?

  田保中:因为我们是从部里下去的同志,我想这一个问题不用再多说,包括是我,其他任何一个同志,只要是部里下去的同志,他都会义不容辞地想到,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

  主持人:你是非常著名的爆炸分析专家,你应该非常清楚这三枚爆炸物它们的威力。

  田保中:我知道,因为这种“黑索今”炸药,它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4倍的TNT的当量。所以当时这个情况应该是很危险,也很危急,处在这种情况,事先我也给我们中心领导做了汇报,中心领导首先说,你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进行人工排除才可以去操作,否则你不要去做,领导这么一说,更增加我去为基层解忧,排难,排险的一种责任心。

  主持人:但是领导说,你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你有吗?

  田保中:我想我还是有的,因为我比较自信。

  田保中1974年进入大学学习爆炸工程学,毕业后被选送到某军工厂工作,1984年调入公安部,从事了多年爆炸检验与鉴定方面的研究,曾经数十次亲手拆除危险爆炸物,荣立过一次集体二等功,三次个人三等功,并获得三次公安部的嘉奖,现被公安部聘为特大火、炸药、爆炸事故调查专家。

  主持人:你不认为当时那样的做法是一种冒险吗?

  田保中:应该说有一定的危险,但这个情况,危险也要去上,没有别的余地选择,否则放的时间越长,它的危险程度越大,会使这些周围的居民更感到不安。

  田保中:而且我也在想,我排了那么多,还没有出现事故,这个我应该会处理,因为首先分析了现场情况,因为这个爆炸装置是在爆炸力作用下,被推出来的,所以它应该排除是触发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拿起来不会发生爆炸,只是另一个情况不能排除,有些装置它在爆炸力作用下,它可能内部结构发生一些变化,增加了两个触点相接触的这种危险的可能。

  主持人:有危险,但是您并不确切知道这个危险到底有多大?

  田保中:我知道,一旦发生,肯定我会被炸死,那没问题。

  主持人:你当时有没有穿排爆服?

  田保中:没有穿排爆服。

  主持人:你决定不穿排爆服,当时的原因是什么?

  田保中:因为省厅,应该说他们也有排爆服,但是那种情况,我不知道那么危急的情况下,穿戴排爆服会等一段时间,还要送来,这样就把时间拉长了。

  主持人:当时现场没有?

  田保中:现场没有。

  主持人:没有排爆服,你仍然决定徒手去移走这个爆炸物?

  田保中:是的。

  主持人:你怎么拿的?

  田保中:我就用双手去捧着它。

  主持人:你当时准备把爆炸物拿到那儿去呢?

  田保中:我在拿之前,我发现有一个存放垃圾的地方,我觉得放那个位置,相对来讲,是离居民楼最远的一个地方,我算了,假如这个装置发生爆炸,也不会波及到附近的楼房和人员,大概有四、五十米。

  主持人:你要拿着爆炸物走四、五十米,走了多长时间,你还记得吗?

  田保中:很快。

  主持人:您是大步流星走过去的吗?

  田保中:是的,我很快的,拿起来很快就放那儿,因为这个时间越长,它的危险程度可能越大一些。

  主持人:但是我们想像那个东西随时有可能会爆炸,怎么可能大步走过去,可能会很小心、很谨慎、很慢地走过去。

  田保中:这是人的一般的猜想是这样,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你能稳住拿着它,不掉在地上,应该说危险还是小一点。

  主持人:爆炸物有多大呢?

  田保中:这么粗。

  主持人:三个有这么大?

  田保中:不是,不能三个一起拿,得一个一个去拿。

  主持人:您是一个一趟,拿了三趟?

  田保中:对。

  主持人:当时其他人离你有多远?

  田保中:那就已经离现场很远了,大概一百多米吧。

  主持人:那就是即使它爆炸,炸到只有你一个人?

  田保中:对了,不会涉及到其他人。

  主持人:您在想什么呢?

  田保中:实际上每次一个人做一个比较危机的一件事情之前,我想这个人,他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因为那种情况来不及想其他,包括说句不好听的话,比如立功或者其他,来不及想这些。

  主持人:死亡呢,或者说受伤呢?

  田保中:都没有想这些,我只在想一定成功,一定成功。

  主持人:你告诉自己一定成功。

  田保中:告诉自己,一定成功,其它什么都不要想。

  主持人:您没有担心吗?

  田保中:没有担心。还有一个想法,我觉得处于那种环境、条件,掌握这种技术,我深信只有我能够排除,不会发生意外,而且每次我在排除当中,我带我们处里的同志去排除,也把最危险的留给我自己,因为我是过来人,也有家,也还有孩子。

  田保中:人家年轻,刚结婚,或者还没结婚,像这种危险应该留给我,因为自己毕竟是一个领导,基层领导,应该给基层起到好的作用,我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你家人能够理解这一点?

  田保中:我不清楚,也可能理解,也可能不理解,反正我觉得我一天挺快乐的。

  主持人:那您的女儿呢?她知道您的工作是什么?

  田保中:知道,每次我出现场,她先问我,爸爸你是现场勘察呢,还是排爆呢。

  主持人:她把这个分得很清。

  田保中:她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去排除,因为工作很紧张,没有及时给他打电话,后来她给我回电话,非常气,对我发脾气。

  主持人:她一直在等你的电话,你忘了打?

  田保中:对。我说对不起,爸爸忙忘了,这不也告诉你了,你知道爸爸还在,不一样,她说不一样,你就没把我放在心上。

  田保中的女儿:当时真是挺担心的,而且有一种恐惧,我就想给他打电话,比如他现在正在工作,影响他,又想如果不打了,又挺害怕的,心里头,心里跟敲鼓似的,其实我不想让我爸爸搞这个工作,太危险了,以前我们聊过天,以前聊过,完了他说,他小时候两个梦想,一个是当警察,一个想参军,他实现了。

  主持人:您告诉我们,每次这样的危险排除之后,大家给您开庆功宴的时候,您都非常地开心,但那个时候也是您感到特别孤独的时候。

  田保中:也是最难过的时候。

  主持人:那个时候为什么难过?

  田保中:为什么难过,有时候也在想,事后有谁能知道你经历了一次生死的考验,又从死神(那里)活过来,是比较难过的时候,同时也比较兴奋,也觉得确实能够为基层解决困难,人家把你当成真正可信赖的人,这种情况,又挺欣慰,挺高兴。

  主持人:但是您的这种难过没人能理解?

  田保中:没有,他们内心的难受,表面还是比较欢乐的。

  主持人:每一次其实都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趟?

  田保中:是的。

  主持人:有没有觉得上天特别照顾你,走了这么多趟还安然无恙。

  田保中:非常感谢上天,同时非常感谢培养我的领导和党组织,我常常想,凭我田保中再大本事,如果没有人给你创造一个机会,没有这么一个条件,没让你学习那么一个环境,您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领导,感谢我周围的同志们。是他们给我一些信心,给了我勇气。

  主持人:您的一位老师,德国的专家,还有您亲自教过的(一个)学生,都已经在排爆过程中,以身殉职了。

  田保中:对,有牺牲的,也有受重伤的。

  主持人:你有没有做过最坏的打算?

  田保中:我想要炸就炸死了,最坏,不要炸伤,给人留下一些负担。

  主持人:你做过这样的打算?

  田保中:有过,而且每次我出现场,我自己的一些遗物,我(在)上面都写得很清楚,这个遗物送给谁,这个遗物送给谁。

  主持人:遗物?

  田保中:不是,每次的物品我都想着,假如我死了,这个作为遗物,这个是送给谁的,这个送给谁,写得很清楚。

  主持人:那你也会事先写一份遗嘱吗?

  田保中:不会写遗嘱,没有什么,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把东西送给谁,就行了。

  主持人:您没有想到给女儿留点什么?

  田保中:没有,她会理解的,我想。

  主持人:这一点你跟她沟通过吗?

  田保中:我不敢跟她沟通,我怕她会难过。

  主持人:我听说逢年过节的时候,你们家从来不放鞭炮,就算是有人给你们送鞭炮。

  田保中:我把它送给别人,送给别人。我非常讨厌,想远离这个。越没有这些炸药,对我来讲,越好,我是希望的,但是这种希望跟实际是有太大的差距,因为炸药可以给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带来危害,就是你怎么样去用它,我曾经也抱有美好的想法,我说我要退休以后,我再也不接触有关炸药方面这些物品了,把(资料)清理清理,干点其他,或者就好好地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专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