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锐眼”法医刘志双的神探人生

来源:辽宁法制报 作者:初兴远 杨清林 发布时间:2009-08-28 16:52:37 浏览次数: 【字体:

 

刘志双小传

  

  现任瓦房店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兼技术科科长,1988年参警,中共党员。先后发表过10多篇学术论文,有两篇论文在国际刑侦届获奖,由于工作突出,多次受到记功嘉奖,2007年,被大连市公安局评为“十大绝活警察”。今年在大连市公安局优秀岗位能手评选中被评为法医临床能手,荣立三等功。

  ■法医职责

  其实,长期工作于幕后的法医这个职业,是警察刑侦技术行业中真正意义上的神探。
  他们通过对现场的勘验检查,对痕迹物证的检验和鉴定,可以为侦查破案划定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往往通过对犯罪现场的重建,就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和个人特点,从而明晰地确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

  瓦房店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科长刘志双,这位有“神探”美誉的法医,往往在侦破工作陷入山重水复的时候,总会找到柳暗花明。他凭着精湛的技术、锐利的双眼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难案、疑案,被人们称为绝活警察。

  一滴血迹 判定死者是他杀

  1999年7月30日,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芦屯村中传来消息,住在该村的镇信用社主任38岁的马某,早晨上班骑摩托车肇事摔死在一个石碓上,马某一家人没有多想便开始处理后事。第三天家人把尸体装入了棺材,准备火化。这时马某家一个亲属提出,人死后要报告派出所销户口,于是他们就报到了当地派出所。
  当天晚上,瓦房店地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早晨雨还没有停下来,接到报案的刘志双冒雨乘车赶往得利寺,他先到马某“肇事”的地点勘察。出事的路旁是一堆直径有3米左右的石碓,石碓旁有一道用石头垒砌的小墙,如果说摩托车骑进石碓人摔死很正常。但是凭着法医的职业敏锐,他必须对现场仔细勘查。由于下雨,在石碓上的血迹被冲得干干净净,细心的刘志双扩大勘察范围,在旁边的小墙上半米高处一块石头上发现了一滴血迹,该滴血迹是溅在石头的底侧,所以没被雨水冲掉。经勘察该滴血迹为“甩落血迹”,而摩托车肇事是不可能出现这种血迹的。这种血迹说明是由工具挥动甩落下来而形成的。从而刘志双确定,马某非车肇事死亡。尸体检验发现马某的头部有多处挫裂伤,并且伤口的方向不一致,这说明是击打形成的,为此,他确定这是一起凶杀案。根据伤口情况,刘志双确定为作案工具应该是木棒类。
  按此线索,警方立即在该村对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并注意找棒类的作案工具。很快,警方在马某的邻居马某某家找到了一根带血的扁担,而马某某却在马某出事的当天外出打工了,马某某构成了杀害马某的重大嫌疑。两个月后,马某某到案,交待了自己杀害马某的事实。原来,马某某因为马某家的房子比他家房子盖的高,日子没有人家过得好,便怀恨在心,想报复马某。7月30日这天早晨,马某某正在路旁庄稼地里浇地,发现马某骑摩托车上班,见周围无人,便用扁担将马某打死,而后谎称去大连打工逃走。

  一丝划伤 揭开爆炸案谜底

  2000年3月12日,复州湾镇王屯村丁某家院墙外发生了一起爆炸案,丁某家3层楼房的玻璃全部被震碎散落于地,其妻子吓得抱着孩子直哭。这时,住在附近的丁某的妻侄张某迅速跑来,脸上还带着伤痕,张某看了眼前惨状,安慰几句便报了警。
  案件重大,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时年22岁的张某在离丁某家不远处开了个卖店,张某向民警描述事情经过:案发头一天晚上12点左右,有3名神秘男子,路过他家卖店时,小声商量,意思是说要用炸药包炸丁某家。听他们说要炸自己的姑姑家,张某偷偷地跟在这3人的后面。到丁某家大门口时,只见一男子抱着一样“炸药包”式的东西,从右侧大门院墙跳了进去,把那东西放在丁某家门前,点着了火。瞬间,导火索“嗤嗤”冒着烟,该男子跳墙逃跑。张某意识到是炸药包,不顾一切的冲过去,墙外的两男子拦住他,厮打中他右腮部中了一拳。对方可能手上戴着戒指之类的首饰,将张某的腮帮子划出了血。由于害怕爆炸,3名男子逃跑。而张某却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勇敢地跳进了院里,将炸药包扔出了墙外,炸药包在院墙外爆炸。
  刘志双看了张某的右腮部,如果是戒指之类的首饰作用所形成的伤,应该符合钝挫伤的特点,而张某右腮部的一丝划伤,却是很浅、整齐,应该是刀划伤。刘志双又到炸点处勘察分析,如果炸药包是从院内抛出的话,炸点的形成应该符合物体的抛物线运动原理这一特点。而此处炸点,只符合在原地放置炸药包所形成的特点。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刘志双果断地确定:张某就是制造爆炸的嫌疑人。
  当张某被“请”到派出所后,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丁某做生意挣了不少钱,身边跟了一些随从,案发半个月前,有人用刀刺丁某,其中一个随从替丁某挡了一刀,而后,丁某给了这名随从20万元钱作“奖励”。此事对张某诱惑很大。受到启发的张某,便精心设计了这起自编自演爆炸案,想通过“见义勇为救丁某家人”的行为,获得丁某的奖赏,并预计丁某这次至少能给自己50万元。然而张某的发财梦却被刘志双惊破,奖金未得分文,自己却进了班房。

  一道暗痕 破解夫妻跳楼谜

  2006年5月30日凌晨时分,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发生了一起新婚夫妻双双跳楼的案件。据了解,小两口才结婚不到20天,男的王某28岁,跳楼后头部摔伤,被送到医院;女的吕某27岁,先跳的楼,已经死亡。邻居反映,小两口昨晚吵了一夜的架。人们都说夫妻吵架产生过激行为而后从三楼跳下。
  刘志双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只见尸体趴在地上,离楼墙角很近,没有喷溅血。根据物理学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刘志双认为,主动跳楼,应该借助弹力,具有起跳的初速度,距楼墙角有一定的距离,不该面部朝地,通常情况应该有喷溅血。根据着这些现象,吕某的跳楼现场很符合被动跳楼现场或者是从楼上抛尸形成的现场。刘志双仔细检查,发现尸体的颈部有一道淡淡的淤血暗痕。刘志双当即断定,吕某为他杀,吕某是被他人用绳类的东西勒死,并且绳类的东西粗而柔软。果然,侦查员从三楼王某的房间找到了一个扭成了绳状的塑料袋,刘志双认定这个绳状的塑料袋就是勒死吕某的作案工具。目前王某脑干出血,还在医院监护治疗,7月11日,清醒过来的王某交待杀害吕某的事实。
  经过警方的调查,原来这对新婚夫妇自从结婚以来,感情一直有矛盾。结婚二十几天,夫妻俩一直没有真正在一起过。为此丈夫王某一直耿耿于怀。
  案发当天,妻子再一次很晚才回家。夫妻间发生激烈的争吵。王某恼羞成怒,顺手捡起一个塑料袋扭成绳勒到妻子的脖子上……抛尸之后,王某畏罪自杀,上演了一出夫妻二人死伤惨重的悲剧。

  一处挠伤 解因残忍杀妻案

  1993年2月5日凌晨时分,瓦房店市公安局接到铁东办事处任某报案,称自己的妻子苏某被人捅死在自己家的楼梯下。原来苏某经常到邻居家打麻将,这天凌晨2点,任某见妻子还没有回家,便下楼去接妻子,当走到楼梯口时发现,妻子苏某已经倒在了血泊中。任某将苏某抱上一辆出租车,送到了医院,由于苏某身中20多刀,心脏和肺部受伤,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一起残忍的杀人案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是抢劫?仇杀?还是情杀?当天中午,刘志双和办案人员及任某在铁东办事处食堂吃饭,细心的刘志双发现,任某的左脸颊上有一道挠伤,就问任某挠伤是怎么形成的。任某镇定地说,是他抱妻子上医院时,受伤的妻子一阵骚动在他的脸上抓挠的。刘志双结合苏某的伤情判断,苏某身中20多刀后,应处于重度休克状态,不可能有抓挠他人的“伤后行为能力”,任某的挠伤如果真的是苏某抓挠的,应该是在苏某受伤前或者受伤的过程中形成的,明显是任某说了谎话。
  刘志双以科学和事实与雄辩的任某斗智斗勇,几个回合把任某逼进了“死胡同”。任某不得不交待自己杀害妻子的事实。原来,任某有了外遇,便产生了杀害妻子的念头。他知道妻子打麻将回来的时间,便带尖刀在楼下守候。在用刀捅妻子的时候,妻子反抗,将任某挠伤。没想到脸上的一处挠伤,揭开“20多刀”残忍杀妻的内幕。

  两处刀伤 自导抢劫案败露

  1998年9月2日晚,瓦房店市发生了一起特大抢劫案。某珠宝行经理27岁的丁某在下班时遭到一名持刀歹徒的袭击,被歹徒连刺两刀,丁某拎的一个密码箱被歹徒抢走。箱里装有价值43万元的钻石等珠宝。
  此案立即被大连市公安局确定为挂牌案件,瓦房店警方投入精干警力进行紧张侦破工作。案发第二天,刘志双为丁某做伤残鉴定。刘志双发现丁某被刺的两刀都在左大腿前侧,根据受伤的部位、刀刺的方向、受伤的程度等进行判断,刘志双认为这两处伤像是“造作伤”。当刘志双让丁某拿来被刺时穿的裤子进行伤口比对后,发现裤子的破口与伤口不一致,裤子上的血迹也不是当时伤口出血所染成的。于是当即揭穿了丁某,告诉丁某:“此伤是自伤,案件是编造的,赶快交待吧。”
  经过审讯丁某终于交待了自伤自己编造抢劫案的事实,并交出了这箱珠宝。原来,丁某的姑夫在瓦房店开了一个珠宝行,自己在香港忙生意,让丁某给他经营这家珠宝行。为了防盗,每天下班时,丁某都要将值钱的珠宝装入密码箱里,带回家中,第二天再拿回店里。近段时间,丁某处了对象,对象要上北京念书,需要学费。丁某为讨好对方决定为她筹集这笔学费。于是自编自导了这起抢劫案。这天晚上丁某把价值43万元的珠宝藏了起来,而后脱下裤子用尖刀试着在左大腿上刺了两刀,又在裤子上割了两个口子,之后报警谎称有人抢劫了,并将劫匪的体貌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

“锐眼” 法医 神探人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