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记天津市公安局审讯办案专家杨孝明

来源:www.cpd.com.cn 作者:雷世林 周骏 发布时间:2005-04-27 17:39:44 浏览次数: 【字体:

 

    他的每一句讯问,都事关坐在对面的犯罪嫌疑人的是与非、生与死;他经办的每一本案卷都牵动着检察官、法官们审慎的目光和法律天平的衡量;他主审的400余起案件,从未发生过因办案质量出问题而被退审退查。他就是天津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总队预审二处处长、审讯办案专家杨孝明。

  26年前,杨孝明从天津市公安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天津市公安局预审处担任预审员,从此便开始了与各种犯罪嫌疑人面对面打交道的预审生涯。26年过去了,100多个曾坐在他对面的犯罪嫌疑人经审讯,被依法处以极刑;而许多曾与他“较量”过的犯罪嫌疑人,至今还在高墙电网的监狱中忏悔罪行。

  预审是一门特殊的学问,虽没有刀光剑影,但预审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却无时不上演着心理的对抗和交锋。预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虽然被限制了自由,但有罪的供述、无罪的辩解,仍充满“火药味”。办案民警要在法定的时间内,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口供,收集充分、确凿的证据,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完成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的法定程序。这是另一个战场,在这里预审员以智谋取胜,执仗法律利剑,伸张正义,斩除邪恶。重证据:把案件办成铁案

  有一年,天津市大港区发生一起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的大案。凶手赵某将出租车司机勒死后,弃尸于公路旁的一个涵洞中,当其驾车逃跑途经安徽阜阳时被当地公安机关截获。经审讯,赵某对劫车杀人的犯罪事实作出供述。此案很快被移交到天津市公安机关审理。由于案件事实基本清楚,按常规,审结并不费时费力。杨孝明在仔细审阅案卷后,敏锐地发现赵某虽供认杀人事实,但细节不清,口供含糊。长期的办案经验使他意识到,犯罪嫌疑人在惊魂未定时的初步供认,很可能在法庭审理、面临严惩时突然翻供。杨孝明和同事们仔细研究了被害人的检验报告和现场证据,发现被害人是被系成双股的旅游鞋带勒住颈部致死,且勒了两圈,这是证实其犯罪的独有证据,必须获取。他们迅速前往赵某在津打工时租住的平房,搜查提取到了赵某丢弃的旅游鞋。并严格按照程序找到见证人、详细填写搜查记录和提取赃物物证笔录,以证明提取的旅游鞋确系赵某所有。

  为把案件办成铁案,被害人尸体的藏匿地点同样具有证据价值。杨孝明和同事们不辞辛苦地赶往现场,将藏尸的涵洞及现场周边情况逐一记录在案,使所获取的口供与现场勘查提取的证据和记录再次吻合,从而形成了牢固的证据链条。法院开庭审理时,赵某果然翻供,拒不承认杀人劫车的犯罪事实。但在杨孝明和同事所努力获取的证据面前,赵某无可抵赖,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认罪伏法。斗智谋:让嫌疑人开口

  在审讯中,预审员经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拒供、伪供、不供等情况,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巧舌如簧、有的甚至蛮横无理……

  杨孝明客观分析认为,这都属于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之所以告知犯罪嫌疑人应享有的种种权利,从审讯的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将他们被羁押后紊乱的思维和起伏不定的情绪纳入法律的轨道。审讯的过程,是预审员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捕捉对方细微的心理变化,运用法律的武器,比拼智力的过程。

  2003年5月的一天,杨孝明正陪着妻子在商场选购家具,这时手机响了,刑侦局的领导命令他立即回局,主审一个刚刚被缉拿归案的犯罪团伙中的重要犯罪嫌疑人刘某。但是,被捕后,刘某依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自视清高,懒散地坐在审讯室的椅子上,双腿伸直,作闭目养神状,从被带上手铐,他只说过一句话:“叫你们市局局长来跟我讲话。”根本不把办案民警放在眼里。

  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预审,杨孝明稳坐一旁,冷眼观察,仅十几分钟便洞察出刘某的所思所想,审讯策略了然于胸。杨孝明一开口就将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权利如实相告。这令刘某顿感意外,但场面仍是死水微澜。

  审讯由“沉默”谈起。从法律意义上的“沉默”,到为人处事的“沉默”原则,再到“礼仪之邦”的知书达礼,杨孝明娓娓道来。话语分量忽轻忽重,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没有半点烦躁与无奈。说得刘某如坐针毡,先是摇头晃脑,继而屏气静听,眼睛慢慢睁开,双腿渐渐缩回,身子也一点点坐直了……

  三个多小时后,刘某终于沉不住气了。他讲的第一句话是:“你别讲了,我实在受不了你居高临下的样子。”杨孝明正言道:公安机关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对犯罪嫌疑人从不居高临下,但也不会迁就你、乞求你。刘某刚开口就碰了钉子,便借题发挥挑起论战,自诩知道些社会腐败现象、研究过法律,不时搬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以炫耀,企图夺回心理上的“制高点”。但在紧张地争辩中,他无意间已改变了称谓,对杨孝明言必称“您”了。

  从闭口不言到争辩不休,杨孝明熟练地运用审讯技巧,将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引入“无罪辩解”这一正常的心理阶段。杨孝明选准时机开始发力,让面前这个狂妄的犯罪嫌疑人清楚地知道山穷水尽、理屈词穷的含义。待刘某垂头丧气时,他话锋一转说:“我还没碰到一个以零口供就定罪的案子,如果你愿意,我很愿意尝试这第一次。”言罢拂袖而去。

  杨孝明自信地对指挥破案的领导说:“再有半小时就可以录口供了。”果然,一杯热茶未尽,刘某就传话过来:想跟杨同志再谈谈。杨孝明返回审讯室,刘某沉默片刻后,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一个长期以来骚扰一方的重大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

  20多年来,杨孝明凭借着执法为民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对法律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虚心求教、爱岗敬业的精神,在预审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这个战场上的专家。为此,他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2001年,杨孝明成为公安部向全国特聘的十位审讯办案专家之一,成为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型人才。

审讯 办案 专家 杨孝明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