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女刑警陶桂兰:残缺指纹“揪”出命案真凶

来源:半岛晨报 作者:张璐璐 发布时间:2009-05-01 16:09:58 浏览次数: 【字体:

 

陶桂兰已经和指纹打了十余年交道。摄影记者杜日海

2003年至今,在陶桂兰的努力下,通过指纹检验系统直接查获892名犯罪分子,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465起,出具鉴定书159份。

个人档案

姓名:陶桂兰

性别:女

警种:刑事技术警

从警时间:15年

单位:刑侦支队指纹中队

绝活:疑难指纹检验

一起命案现场留下的唯一线索是窗台上一枚残缺模糊的指纹,女刑警经过几个昼夜的反复细致比对,最终作出结论,揪出真凶。破获这起恶性杀人案的女刑警叫陶桂兰,现任大连市刑侦支队指纹中队中队长,人称“指纹破译专家”。残缺指纹 “供”出命案真凶

2003年12月,中山区某酒店女服务员孙某被残忍地杀害在室内,现场并无抢劫、强奸痕迹,案件性质难以确定,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由于现场已经被破坏,经过反复认真地勘查,只提取到一枚残缺、模糊的指纹,只有很少的稳定特征,查询难度很大。接到查档任务后,陶桂兰经过认真反复编辑,细心寻找可见的特征点,利用多种方式反复查询,最终查出犯罪嫌疑人为胡某,山西人,1981年生,曾被沈阳市公安局打处过。至此通过指纹直接破获了该案。

陶桂兰说,指纹认定前期的工作相当繁琐、枯燥,可一旦通过指纹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后,那种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变形指纹 “挖”出凶犯踪影

2000年7月,大连市开发区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男子杨某被人用锐器刺死在家中。经现场勘查,犯罪分子是趁被害人熟睡之时从窗户爬入室内,在入口处的窗台上留下了一枚残缺变形的指纹。由于现场指纹变形,查对难度相当大,陶桂兰经过反复细致的比对,科学地解释了差异点,最终作出认定结论。至此这起恶性杀人案圆满告破。

在网络工作模式建立的过程中,陶桂兰团队充分发挥系统管理的专业优势,主动与相关专业协调配合,调试各查询终端系统,解决了基层指纹系统应用单位网络传输、各种指纹查询比对入库等难题,使得本市指纹鉴定检验系统居东三省首位。组合指纹 破获连环劫案

2000年12月中旬,中山区修竹街附近发生多起利用各种借口敲门入室,对被害人实施捆绑,进行抢劫的案件。附近居民人人自危,社会影响极坏。其中两起案件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指纹,一枚是在玻璃上提取到的,但由于犯罪嫌疑人用力过大,指纹已经严重变形。另一枚在铝合金框上提取到的指纹只有指尖部位。“我盯着指纹看,一开始怎么也理不出头绪。两枚指纹都是残缺变形的,何不把两枚指纹结合起来分析呢?”经过努力,陶桂兰发现犯罪嫌疑人季某的指纹尽管纹线走向与现场指纹不完全相同,但纹线间均出现相同的特征点,作案嫌疑非常大。为了慎重起见,她又将另一现场遗留的指尖部位与季某指纹比较,最终认定该系列抢劫案为季某所为。

十余年来,陶桂兰全身心的投入到痕迹检验和指纹管理工作之中,她说,虽然这是一项繁重、考验耐心的工作,但当从数万指纹中找到与可疑指纹对应的存档,进而破案的话,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要大于辛苦所产生的疲惫。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大连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优秀公务员”、“大连市人民满意民警”,刑侦支队“优秀女警官”、“个人嘉奖”等荣誉称号。

女刑警 陶桂兰 指纹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