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余伟民传奇--智者无敌

来源:cctv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7-07-30 19:27:33 浏览次数: 【字体:

 

     主持人:这张卡片是杭州市警方在一起命案现场提取的半枚足迹卡。一个独自居住的老人,大白天被人杀死在家中,现场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所有有价值的痕迹全部遭到破坏,只留下了这半枚足迹。这究竟是犯罪嫌疑人伪装形成的,还是清理现场时无意中留下的呢?

    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余伟民看了这张照片后断定,嫌疑人很可能脚部有残疾。这一判断,大大缩小了民警排查工作的范围。很快,目标出现了,凶手正是被害人干女儿的男朋友。而此人也正如余伟民判断的那样,右脚有残疾,走路只能半只脚落地。说到这,您一定奇怪,这个余伟民为何会有如此神算呢?

  2000年4月,杭州市西湖区鼓荡新村,一名中年女性在家中遇害。被害人倒在血泊之中,头部遭到过致命的钝器击打。

  案发时间是在白天。被害人家住在一楼,但是,没有邻居看到过有可疑的人员出入,案件性质一时难以确定。

  被害人家中的保险柜已经被撬开,贵重财物被洗劫一空。

  现场已被犯罪嫌疑人做了处理,勘查民警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收获。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现场在门口我们提取了可疑的鞋印,但是在整个中心现场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鞋印,它只能告诉我们,犯罪嫌疑人进来了以后是换鞋的。被害人倒在客厅的电视柜旁边,身体下边压着一个一次性纸杯。

  电视柜有几个抽屉,其中一个微微打开了一些。

  柜子里只有一些备用的一次性纸杯等杂物,纸杯下面有一滴微小的血迹。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这一滴血没有什么作用,只能够证明死者的一滴血在里面,它没有什么好说的,它没有说这一滴血是犯罪嫌疑人的血,那可以同一认定,死者的血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运用到推理就不一样。

  孙海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 刑侦专家):这一滴血的形成,当时他在现场提出,要进行详细的研究。

  血滴很不明显,如果不细心看,很难发现它。但是还比较新鲜,没有彻底干枯,显然是刚刚落进去的。

  经过化验鉴定,血滴是被害人的。

  余伟民在猜想,被害人的血为什么会落在抽屉里?而血滴,自然是在抽屉开着时落进去的。

  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那恰巧证明一个动作,这一滴血说明了被害人是在拿杯子的时候遭到犯罪嫌疑人的打击,如果说不拿杯子,这一滴血不会从缝里飞到抽屉里面去,只能够打开抽屉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推理。

  此时,一幅幅凶案发生时的画面,在余伟民想象当中逐渐清晰、连贯。

  来者走进主人家,受到了女主人热情的接待,寒暄、让座……女主人打开抽屉、拿杯子准备倒水泡茶……坐在沙发上的客人猛然跳起身,操起旁边的凳子,狠狠砸下……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这说明在杯子拿出来的时候,还没有进行泡茶,就被犯罪嫌疑人进行打击。

  马雅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这就不存在一个争吵、矛盾突发,可能就趁你不备,那是有备而来。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也就是说被害人一点抵抗余地都没有,她弯着腰在拿杯子的时候,遭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打击。

  既然受到被害人倒水沏茶如此这般热情地接待,余伟民推断,嫌疑人应该和被害人非常熟悉。

  孙海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 刑侦专家):从这些显性的痕迹物证,他找到了隐性的痕迹物证。

  余伟民注意到,犯罪嫌疑人撬开保险柜的工具都是就地取材的,也就是被害人家里原有的东西,其中很特别的用到了一把炒菜的勺子。

  孙海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 刑侦专家):马勺的柄,把它拆了以后进行撬压保险箱。

  马雅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作为通常犯罪嫌疑人撬保险箱来说,这样的工具是很不得心应手的。

  孙海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 刑侦专家):旁边也有其他的工具,犯罪嫌疑人没有动。

  马雅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我们一般犯罪嫌疑人撬保险箱肯定弄个撬棍,或者螺丝刀之类的,他采用了这个工具,那么余伟民支队长就大胆提出来,是不是有职业特点。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这个马勺的柄部来撬保险箱,作为作案工具,其实是不理想的,他可能有一个个人的职业特点,所以说我们围绕着被害人跟他熟悉的这个情况,再看用的这个马勺,再看这一滴血,我们结合起来分析,应该说这个职业特点还是有的,范围也不会太大。


  被害人在食堂工作,余伟民指令侦查员,重点排查被害人单位的同事。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在白天上午作案有哪些人有时间呢?这很容易排,这些熟悉的人在白天上午作案的时间,有没有上班,或者说居无定所的,或者说这个人认识的人,曾经有过犯罪前科的。

  侦查工作很快取得了突破,嫌疑人浮出了水面。恰恰像余伟民推测的那样,他是一名厨师。

  马雅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余伟民支队长就抓住了这么几个关键点,熟人,有职业特点,就这两个,案子破得相当成功。

  孙海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 刑侦专家):我们叫大事干了若干件,蛛丝马迹破了案。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现场没有物证痕迹,现场没有微量痕迹,你要不要破案,那就是要用这一些意识痕迹、逻辑推理来判定或者判断、分析、推理、固定,缩小我们的侦查范围。

  主持人:凭借现场的环境和物证,还原案件现场,揭开案件真相,是余伟民多年积累的侦查功底。技术员出身的余伟民,一直把现场是视作一门学问,也一直在做着这门学问。当他像福尔摩斯一般纯熟自如地运用逻辑推理时,似乎更像是一名学者。事实上,作一名专家学者型的警察,正是余伟民当刑警以来一直的追求。

  1956年,余伟民出生在一个家学渊远的大家庭。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整个我父辈他们这一辈都是读书的,其中两个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其中我小叔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在这样学术气氛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读书,上大学,甚至在学术上有所造诣,成了余伟民儿时的梦想。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经常听到的是他们怎么认真地读书,怎么考到好的学校,怎么做学问,而没听到什么赚钱、经商,听不到,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

  1974年,18岁的余伟民高中毕业,却失去了前行的方向。虽然文化大革命已进入后期,但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当兵似乎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在航空部队当地勤兵,文化程度要求很高,机械电气都得学。而这对于余伟民来说,如鱼得水。擅长数学的他,成了部队颇有名气的数学小教员。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所有理论成绩我都是五分,甚至教员走了以后,他说你们有不懂,就可以问我。

  1979年,余伟民进入公安队伍,从事刑侦技术工作,开始了他的刑警生涯。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批公安干校,学刑事技术我去学,在学了以后就感到,这个学科太有意思了,它能够通过现场勘查使被害人说话,被害人告诉我是谁杀了我,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

  研究自然科学的刑侦技术,激起了余伟民浓厚的兴趣。原来积累的知识也恰好能派上用场。兴趣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余伟民觉得, 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我觉得我的兴趣,和我的事业,和我当兵回来的一种嫉恶如仇的正义感,三者结合在一起,所以说我的学习是很有动力的,我的工作是不怕苦的,所以说这么多年过来,我什么岗位都没去过,我一直是干刑侦。

  主持人:刑侦技术过硬,侦查经验丰富,逻辑推理是拿手好戏,破案思路往往一语中的、直指目标,这是余伟民在工作中的真实写照。因此,有人这样评价余伟民,说他具有完善的思维,善于从细微之处来发现真相,天生适合当刑警。

  孙海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副教导员 刑侦专家):思想非常活跃,如果跟得上他的思想,跟得上他的节奏我想也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跟他能够吸取到很多的东西。

  2000年4月29日,杭州市某旅行社年轻的女导游苗苗,从公司领了六千元现金,准备第二天带团去旅游。但是自从她离开后,就再没了任何消息。

  直到5月2日,苗苗才被人在租住的家中发现,此时她早已遇害身亡。

  被害人全身赤裸,被塞进了单人床下,而且,犯罪嫌疑人还实施了近乎变态的行为。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犯罪嫌疑人在她的隐私之处都进行了火烧,并且用烟蒂烫了大腿。

  马雅程(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感觉上就是说,对这方面比较恨,整个现场看给人感觉像是奸情杀人。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当时的感觉,大家侦查员分析认为是情杀,很简单。

  被害人年仅23岁,感情交往理应很单纯,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导游,难道真的会因为陷入一场复杂的感情纠葛,而招致灭顶之灾吗?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她领来的钱也没有了,六千块钱,难道是情杀以后顺手牵羊吗?这不可能,如果说是情杀,他没有必要在作案的手段中告诉你是情杀,他干嘛要告诉你,告诉你情杀他还不如杀了人再来投案自首,没有意义的。

  余伟民认为,凶案现场的表象太像情杀,反而不是情杀。犯罪嫌疑人杀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劫财,性侵犯的迹象只是伪造的假象,犯罪嫌疑人企图迷惑警方,误导侦查视线。侦查方向务必抛开情杀的假象。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前提是假的,结论也是假的,只有大前提是真实的,结论才会真实,如果说我们选择情杀的话,如果说她是被情杀的,那么她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表现出有男朋友这是一个。第二个如果说要被情杀,她前一段的思想肯定是不稳定的,她肯定会跟朋友倾诉,或者跟亲属倾诉,我现在的男朋友怎么样怎么样。

  余伟民果断地将案件的性质定为抢劫杀人,排查工作要避开情杀的范围。

  余伟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作为一个指挥员来讲,当时我已经副支队长,我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我可以多听听意见,或者说情杀的可能性也有,但是要注意什么什么,我不愿意这样,我愿意把自己的观点都亮明,错了没关系,因为我们在讨论案件,没有谁对谁错。

  既然嫌疑人是图财害命,那他就一定知道被害人的活动规律,也一定知道被害人刚刚领了带团费用即将出团,之前会一直呆在家里。而了解这些情况的人,没有几个。

  案发三天后,嫌疑人肖吉陶被抓获。

  他的女友曾经和被害人苗苗住在同一个宿舍。案发前,他到苗苗宿舍借东西,无意中知道苗苗刚领了带团费用,于是,杀人抢劫的阴谋瞬间产生。之后为了掩人耳目,他又精心伪装了一个情杀的现场。

  主持人:没有考虑成熟,从不轻易表态,而一旦有了清晰的思路,就立即执行,这是余伟民的风格。同样是破获一个案子,早破晚破,经没经过周折,那是不一样的。余伟民说,他追求的是前者——第一时间破案。

余伟民传奇--智者无敌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