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专家>详细内容

警界专家

奇人奇警赵成文

来源:辽宁法制报 作者:杨清林 发布时间:2005-03-20 08:35:56 浏览次数: 【字体:

  赵成文在工作中。
    在中国警界,赵成文驰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世界警坛,赵成文开发研制的“警星CCK人像摹拟组合系统”被誉为中国警方的“秘密武器”;海内外媒体则盛赞他是“警界怪才”、“学者神探”、“科技神笔”……在位于沈阳城西北角舍利古塔后身的中国刑警学院院内,赵成文被大家习惯地称为赵教授,这种习惯称谓包含着无限的尊重与钦敬。赵成文貌不惊人,乍一见面,很难把他和中国著名刑事相貌专家、痕迹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联系在一起。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赵成文是个能创造奇迹的人,是个满身书卷气的学者,也是个神奇的警察。近日,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了一个西安6500年前的半坡古人形象,又引起不小的轰动。据悉,此次复原成果具有重大考古研究价值。

  一奇:“神秘武器”演绎神奇故事

  赵成文专门研究人的脸,用业内语言叫刑事相貌。人的脸上有五官眼、鼻、口、耳,和乐谱中的七个音符,色彩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样,就数字而言再简单不过。如果五官交错组合,另加上微妙的变化就复杂了。大千世界中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复杂的,人像在司法鉴定中是作为一种人身同一认定的证据,同时也是侦查破案的重要线索。赵成文的神奇在于,他把千差万别的人的面孔上的零部件分类、编码,输入电脑,应用电脑进行人像摹拟组合。组合后的人像经储存、归档,并入犯罪信息管理等极为方便,还可以联网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可别小看这东西,这个被命名为“警星CCK”的人像摹拟组合系统威力很大。让赵成文成为沈阳市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缘于他应用“警星CCK—Ⅱ人像摹拟组合系统”协助沈阳警方侦破震惊辽沈、轰动全国的“3·8”系列杀人抢劫案。
  沈阳一号案件就其性质、影响绝不亚于“3·8”案件,但由于该案残忍绝伦、血腥味过重而未向新闻界公布,所以社会上很少有人知道这桩耸人听闻的系列抢劫、杀人、强奸、残害妇女案件。正是赵成文巧手绘图,恶魔李绍刚、李铁良兄弟终落法网。
  李氏兄弟自1992年以来,单独或结伙在沈阳和平、铁西、于洪等区疯狂作案,极尽丧心病狂之能事,强奸、奸尸、开膛破肚、割乳、挖阴,遇到长相漂亮、白皙丰满的女性,他们竟割下大腿、臂部的肉,带回家吃。面对这样猖狂的凶徒,警方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侦破,但李氏兄弟异常狡猾,多次逃脱打击。1999年5月20日,李铁良将与其姘居的女老板姜某杀死,警方在工作中得知姜某与一男子来往密切。办案人员请赵成文为那男子画像。赵成文欣然命笔,刑警们按图索人,10天后将李铁良抓获!李铁良对杀害姜某一事供认不讳,但拒不交待其兄李绍刚的犯罪行为,反而嫁祸于人。后来,警方从一幸存的女被害人描述中,掌握了李铁良之兄李绍刚的体貌特征,于是赵成文二次画像,半个月之后,李绍刚被抓捕归案。
  经审,李氏兄弟先后作案10起,杀死12人,杀伤1人,其中有6名妇女遭受惨绝人寰的残害。正是由于赵成文给公安机关描绘了李氏兄弟的形象,才使更多无辜的人免受其害!

  二奇:让白骨现身“说话”

  公案小说《包公案》中讲一个“乌盆告状”的故事,说某人遇害后被人焚化成灰掺进粘土里制成“乌盆”出售。“乌盆”哭诉其冤,包公抓住这个线索破了一宗杀人案。这个故事杂糅着迷信色彩以及人们对昭雪沉冤的渴望。赵成文研究人的脸,用科学技术还原罪犯的脸谱,为破案提供有利的佐证。这种“还原”主要靠目击者的描述。在刑事侦查中,刑侦人员往往要面对一堆白骨、几块碎尸。这样为死者的头颅骨复原,给辨认者提供直观的形象尤为重要。人的头部外表凸凹变化,主要是以头颅骨和肌肉的形体结构为基础,加上脂肪和血管、皮肤。简而言之,头颅骨决定人头像的造型基础。传统做法是依照头颅骨的类型特点,填加测得的软组织如软骨、肌肉、筋膜,加上五官与表面,采用各种塑料塑成该颅骨的生前头像。费时费事不说,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赵成文在“警星CCK—Ⅱ”基础上,又与东软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警星CCK—Ⅲ”,这个软件对人的五官均按特征进行了部件和部件类型的详细划分,既有正面相貌特征,又有侧面相貌特征。它按照任意组合的数字公式,全部画像可达90亿个亿×500个,几乎可以称作“无穷大”。它的一个独特功能是颅骨“复活”术,按其独特的办法,复原死者的眼睛、鼻子、嘴唇等,然后组合成照片。一般情况下,只需一张颅骨照片,就可以再现死者的真实面容了。其神奇之处较“乌盆告状”的传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0年夏天,江苏省靖江市警方在长江边上发现一具女尸。由于尸体高度腐烂,头部已成白骨,无法确定身源,给破案带来极大困难。就在半年前,靖江市郊一农村发生一起中年妇女失踪案。该妇女不知什么原因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警方把江边白骨案与村妇失踪案串并起来,怀疑长江边上发现的女尸可能是失踪的那位中年妇女,却找不到任何证据。此前赵成文在江苏省张家港讲学时,靖江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周军队长曾听过赵教授的课,对赵成文的“警星CCK”人像组合系统神往不已,就写信告诉赵成文,他要带着那个女尸的颅骨来沈,请赵教授给做个颅骨复原头像。当时赵成文从外地讲学刚刚回来,见到周军的信,马上回话,告诉周军不用带颅骨亲自跑一趟,只要把那个颅骨拍一张正面和一张侧面的照片寄来就行。
  几天后,周军用特快专递把两张颅骨照片寄给赵成文。赵成文施展他的绝活儿,按颅骨的特征给它加上皮肤、五官,还原出死者的头像,打印出彩样,又用特快专递寄给靖江市公安局。靖江警方把画像翻拍成照片,发给侦查员。侦查员拿着赵成文描绘的还原头像到那个中年妇女失踪的村子里,让村民辨认。村民们看了十分惊奇,都说照片上的人正是失踪半年了的那个人!初步确认江边白骨案与村妇失踪案系一起谋杀案,可是能否最终认定江边女尸就是失踪村妇,还缺乏有力的依据。赵成文又是让靖江警方把失踪村妇的照片寄来一张,用他发明的HCE—Ⅰ痕迹制版重叠比对仪进行检验,认定江边女尸正是失踪村妇。确定了该案的身源,警方如虎添翼,经过细致地侦查,终于破获了这起由第三者插足引发的谋杀案件!
  在赵成文的办公室里,全国各地邮来的要求做颅骨复原的图片很多,每张照片都缩息着难以解开的谜团,等着人们去解开它们,挖出隐藏在背后的罪恶。在一次颅骨鉴定中,赵成文发现那个颅骨的上颌有一道不明显的小沟,很容易被忽略。他敏锐地感觉到这道小沟的不同寻常之处,由此判断该人生前上唇必有裂纹。赵成文把复原的头像加上“豁嘴”。办案人员出示这张图片让人辨认时,很多人一眼就认出来了,照片上的人不正是失踪的“老豁”吗?确定了身源,疑案就迎刃而解了。

  三奇:扩大刑侦科学领域

  赵成文是刑侦痕迹学专家,出版过《车辆痕迹检验》、《其它痕迹检验学》等专著,被国内多家公安院校采用为教材或必读参考书。说他是奇人,原因是他不仅运用痕迹学破案,还把这门学科加以延伸,运用到考古领域。使赵成文名扬中外、成为新闻人物的,是他用刑侦痕迹学成功破解秦陵兵马俑的一系列谜团!
  从1981年到1991年期间,赵成文借办案、开会之机曾六次对秦陵兵马俑的身高、相貌、衣着、鞋子及车马印痕、手印、脚印、文字、工具痕迹、编织物痕迹进行考察,发现了大量制陶人手指印、掌纹印、麻草鞋印、草袋、皮条、竹木工具等痕迹。还在一个兵马俑的袖口外侧意外地发现了“辛卯”两个字,并由此得出结论,兵马俑是公元前210年秋开始烧制的。这一结论解决了兵马俑考古的时间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名外国学者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一枚3500年前的指纹,在当时曾引起轰动,它毕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纹。赵成文在西安半坡遗址考察时,发现了7000年前人的指纹,他又让世界震惊了一下。
  赵成文的奇思妙想是惊人的,因而他的行为也经常出乎别人的意料之外。用“特立独行”来概括他的性格恰如其分。他在1993年出版的专著《刑事相貌学》中曾经说过:“颅像复原不单应用于刑事案件,对于历史人物,古人类的研究都有其重要意义。如果我们推测将来秦始皇陵墓发掘后,可利用秦始皇的头颅骨翻制模型将其复原,那时我们将看到两千年前的秦始皇真面目,难道不也是一大贡献吗!”9年后,他真的实现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2002年3月初,赵成文接到湖南省博物馆的邀请函,请他对20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进行相貌复原。长沙马王堆女尸系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距今已将近2200年。据史料记载,利苍夫人名叫辛追,死时约50岁。1972年,辛追的墓被发现,大量珍贵文物重见天日。辛追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由于这是世界首次发现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赵成文和助手孙双龙正式为辛追复原芳容。他们将辛追的颅骨X光片扫描进电脑,然后根据古代“三庭五眼”绘画理论和结构法,用4横5纵的9条直线确定五官位置和大小。再参考出土时为辛追尸体拍摄的照片,以及马王堆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出土帛画,将信息输入“警星CCK—Ⅲ人像摹拟组合系统”内,再按人体解剖学和人类学原理,从系统部件库中寻找与辛追颅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把它们均匀地“安置”在脸上。赵成文和孙双龙为辛追制作4张标准图,分别描绘了辛追50岁、30岁、18岁时的图像,其中50岁的图片分正面和侧面2张。赵成文说:“为2000多年前的古人画像,肯定有一定的误差,但根据统计资料,误差应控制在10%以内。”
  4月19日上午9时,赵成文用鼠标在电脑上描完马王堆女尸面相的最后一笔,并将制好的女尸复原标准图拷入软盘,标志着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面相复原标准图正式完成。赵成文把这个承载着2000多年人类面相信息的软盘,通过特快专递的方式,寄给汉代女尸的故乡——湖南长沙。
  在长沙马王堆“沉睡”近2000年的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奇迹般地复活了!此举再次引起全国性的轰动!新华社、《长沙晚报》、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都作了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4年10月25日,应西安军事政治学院的邀请,赵成文教授去西安讲学,并对西安半坡和秦陵兵马俑进行了考察。返回沈阳后,他同助手杜宇开始了这次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颅像复原工作。这次他们要复原的是一个西安6500年前半坡人的颅骨。
  在高科技“警星CCK——人像摹拟组合系统”软件上,赵教授利用该软件的多变功能和强大的库存部件,先是对选择还原的颅骨正、侧面图片进行修补,随后确定颅骨的性别和生前的年龄,并对颅骨进行测量和五官划线定位。经过复原后,可以看出该男子年龄约在43岁左右,长方形“国”字脸、浓眉、眉梢向外翘起,眼睛炯炯有神凝视远方。他高鼻梁,颧骨有些外凸,宽厚的下颚上长着一张大嘴。黑色长发额头顶部有紧发的麻皮混拧的发带。上身反穿半截无袖兽皮袄,领口与肩部露出灰白色的皮毛,双肩上有磨破的孔洞,两臂肌肉发达,胸前坠有用皮条穿挂的器物,如玉似璧。半坡人右手紧握一把双刃石矛。他似乎站在独木舟或木排上等待着什么……背景是一个深秋的河畔,闲落几处茅屋,山间炊烟袅袅,雄鹰在空中盘旋。将当时一个宁静而美丽、原始而淳朴的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次古颅骨相貌复原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物表情的恢复,以及注重了一些人物与周围环境细节的刻画,具有重大考古研究价值。
赵成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