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警界学人>详细内容

警界学人

王晓峰:秘书成“反恐精英”

来源:广电报 作者:李令宜 发布时间:2009-07-29 16:01:15 浏览次数: 【字体: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室内,公安专家向对面的答辩学生抛出这样一道考题:“假如现在沈阳市由于周边高速铁路建设,引发群体性事件,如果你作为现场指挥,将如何处置?”该学生稍做思考,随即拿出了条理清晰,操作性极强的解决方案,答辩专家组被眼前这位学生的精彩回答惊呆了,其中一位专家甚至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为其叫好。
    以上这一幕,就发生在今年。这个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专家带来震撼的学生名叫王晓峰。他不是去深造的警察,而是我市交通局办公室的秘书。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秘书不仅喜欢研究公安领域的业务知识,而且他最感兴趣的是研究反恐作战,反恐战术和战法,成为一位不穿警服的“反恐精英”。
    儿时的警察情结
    “我父亲在建国初期为热河省公安厅做过‘特情’,相当于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的业务。我哥也是当警察的!”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儿时的王晓峰便树立了要做一名人民警察的理想。
    小时候,王晓峰最爱看的是警匪片。影视作品中警察的形象被他一一画在小本子上:敬礼的、骑摩托车的、举枪瞄准的……“警察”在王晓峰心里就是两个字“带劲!”
    王晓峰对警察的向往,从一开始就付诸在了行动上。七八岁的时候,他就主动拜师学习武术、摔跤、散打。到了高中,操场上经常会出现他教班级同学擒拿格斗的场面。
    在王晓峰家里,有一张他15岁时穿着哥哥的警服拍的照片:白上衣、蓝裤子、大盖帽,一位神气十足的少年拿着手枪指向前方。虽然,25年过去了,家里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张照片王晓峰却一直珍藏着。
    13年的编外警察
    王晓峰是当过警察的,而且还不是一天两天,而是13年。期间,他当过巡警、干过侦察员,还从事过警犬训导员。只不过他这个警察一直在编外徘徊。虽然如此,但王晓峰对警察职业的热情始终滚烫。
    警察梦想第一次实现是在1988年,那时候王晓峰刚进入市公安局治安警察大队。20岁刚出头的他浑身是劲。在自家的煤棚里放上沙球,挂上沙袋,安上千层纸,白天在队里训练一天,晚上回家还要加班练。王晓峰的“武艺”曾对周围社会闲散人员起到过不小的震慑。有什么暴力案件、突发事件,队里都要带上处置果断、身手不俗的王晓峰。
    只要是有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王晓峰从不放过。1994年,他正在龙城公安分局工作,一次案件的摸底排查过程中,偶然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叫李春友的武警是从特警学院回来的,这让王晓峰好生羡慕,终于在一步一打听的过程中找到了此人。面对诚心求教的王晓峰,特警也难以抵挡,如今二人已经成了挚友。
    1997年,王晓峰正在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工作。由于单位离家比较远,王晓峰每天要坐通勤车上下班。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正往家赶的王晓峰透过车窗,敏感地发现了一辆崭新的金杯海狮高级面包车停车不合常规,他马上叫上同车的一位民警一同下车查看,发现车上还有一台新的大阳摩托。经过盘问,发现车主疑点很多,随即决定将该车主带回支队进行突审。据当时的同事介绍,王晓峰审案子技巧多、写笔录清晰工整在支队是出了名的。后来查实该人是河北逃犯,面包车是从大庆盗来的,摩托车是从阜新盗的,刚到朝阳就被抓获了。
    龙城公安分局在评价王晓峰的表现时,这样写到:“该同志9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8次公安机关举办的公安保卫业务、刑事科学技术及警犬专业技术培训班,掌握了公安机关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具备独立办案的能力,特别是在擒敌技术等多方面的警务实践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是我警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炼就一身特警本领
    也许是老天有意和王晓峰开了个玩笑。2000年,摇身一变,王晓峰竟成了市交通局办公室的秘书。“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这句俗语很快在王晓峰身上应验了。
    他编写的《朝阳交通政务信息》多次被中央、省、市办公部门采用刊发;数十篇宣传稿件被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宣传载体采用刊发。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息工作优秀工作者、史志和年鉴工作先进个人……转眼,王晓峰已经在秘书的岗位工作了10个年头。现在每年他要起草各类重要文字综合材料50多万字,被领导和同事公认为“交通局第一笔杆子”。
    繁重的文字工作,并没有淹没王晓峰对心中理想的执著。而且,他还把研究的领域提升到特警,一个与反恐、排爆、反劫持、反劫机等词密切相连的警种。
    市交通局的收发室里,隔一段时间邮递员就会送来《中国特警》、《反恐战法》等杂志或期刊,“不用问,肯定是王晓峰订的。这些年他花在特警书刊、录像带、光盘上面的钱与他的工资相比,简直就是巨资。”朋友们都知道王晓峰好这口儿。在书本上、光盘前揣摩过后,王晓峰就要开始“实践”了,每次看到一个新的擒拿格斗动作,王晓峰都想方设法找人比划几下,“看看好不好使!”射击、搏击、攀登、驾驶……没有王晓峰不精通的,在他的影响下,连媳妇都掌握了一招半式的擒敌技术。
    去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王晓峰走进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进修,成为学院里唯一一位来自非武警系统的学员。在学习中,王晓峰的表现得到了学院首长这样的评价,“你怎么比我们专业特警研究的还透彻!”   
    天天研究反恐有什么用啊?别说,王晓峰的所学还真就派上了大用场。对于我市去年那次最大规模的奥运安保反恐演练“神盾一号”,也许很多人仍能有所记忆。演练圆满成功大家都为之高兴,但在王晓峰的高兴中,却多着一份欣慰,因为“神盾一号”演练方案和前期准备工作中有他的参与。
    “你材料写的那么好,哪个大学毕业的?”面对别人惯常的询问,王晓峰马上会告诉他,“北大”,在对方做仰视状时,他会笑着解释道,“北大街二中。”王晓峰没进过一天大学校门,中国刑警学院的大专文凭和即将取得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士学位都是他利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他撰写的多篇反恐怖作战理论学术论文被国内独家反恐理论月刊《中国特警》全文刊发。
    身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王晓峰对反恐的痴迷,让很多人无法理解,更有甚者认为他这是一种病态。对于来自各方的非议,王晓峰表现的非常淡定,“成为一名警察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理想,即使理想不能实现,也不会降低我对公安工作的喜爱。当然,如果能把所学的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实践中去,无疑是让人更欣慰的结果。”

王晓峰 秘书 “反恐精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