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换装警用转轮手枪的几点看法
1、换装转轮,我认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像空军那身多功能服,好歹让空军感觉不再借人家衣服穿了。转轮对警察的意义也在于此。至于技术方面,唯一可以理解的或许就是转轮手枪造价低廉,适合警察中人数最多的交巡警换装,可以省不少银子。另外,从目前报道看,似乎“弹”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转轮手枪作为警用时,要求命中罪犯后有足够的停止作用,穿透余能要小,尽可能的减少误伤,另外在特殊情况下还能发射防暴弹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从满足警用需求来看,我国新开发的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可谓是出手不凡。
该枪计划装备公安部门的特殊警种,供其在特殊环境中使用,是QSZ92式9毫米手枪的有力补充。全枪尺寸为197毫米×35.6毫米×125毫米,枪管长76.2毫米,瞄准基线长108毫米,全枪重840克。容弹量为6发,使用寿命超过3 000发。初速大约为300米/秒,有效射程50米,发射方式有单动和双动两种。
该枪主要由枪管、弹巢(转轮)、枪身、击发装置、握把和瞄准机构等组成,表面抛光并经过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整体结构性能优良,威力大,射击精度好,容易操作,美观大方,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安全性能良好。 其76.2毫米长(3英寸)的枪管既保证了该枪具备足够的杀伤威力,又使全枪长度适中,兼顾了携带的方便性。
弹巢为可换式6发转轮弹巢,以满足不同环境下对转轮手枪不同的使用要求。所以该枪既可发射DAP92式9毫米手枪弹,也可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国产9毫米低侵彻杀伤手枪弹,还可以发射声响弹,用于报警、向罪犯示警等,以及系列防暴转轮手枪弹药,如低侵彻型、穿障型、驱散型、非致命型等枪弹,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先不管这是不是王婆卖瓜,但能完全从警务的角度来思考一支手枪,这已经让我们可以感到欣慰一些了。特别是他可以通用92手枪弹,这可节省很多费用,而且保障了足够的威力。其他特种弹的使用,应该是很大的亮点。可是,不知道有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转轮手枪与这些弹药的匹配具有自动手枪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没有,难道92自动手枪装备警用弹不能够满足警察需求?一种枪械的大量装备难道比两种原理完全不同、使用差异很大的两种枪械的装备更经济?难道一条单一枪种生产线比新开发一条完全不同的枪种生产线更经济?难道工厂喜欢新采购工装、模具、检测设备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况且,一种枪械适应不适应实战,不是靠设计单位、设计师、试用单位的实验室状态的数据能够说明的,必须经过实战的考验。我不能理解的恰恰是这一点!我不知道一线警察拿到这种新鲜玩意儿的感受,我也不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实战的例子是不是全部不适合中国国情。可是,中国警察确实要在实战中检验转轮枪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确是不争的事实。
2、转轮手枪对养护的要求极低似乎也是支持换装者的理由之一。老馍头说他几个警察朋友认为什么枪到他们手里都是摆设确实是一种实际情况。中国警察,除了特警和防暴警等高备勤状态的警种,其他普遍缺乏对枪支的爱惜、尊重和养护。枪支的技术状况普遍不在良好状态。当然,用这些来作为装备转轮手枪的理由明显太上不了台面,但它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种难堪局面。不过,如果这也能算换装理由,我真的欲哭无泪。记得原来公安部有个口号:“向素质要警力,向教育要素质”难道,现在我们要向“低维护性”要“可靠性”和战斗力?
3、从政治层面考量,从自动手枪换装转轮手枪也是我们对未来治安状况的一种信心表白(且不论这种信心对不对)。从绝对技术层面看,转轮的装备对一线警察的持续火力是种倒退,而从政治层面可能结论相反。全球都在强调警察火力,而中国却对未来警察面对的危险情况充满乐观与自信。但愿这种粉饰太平的揣测是我的小人之心,否则,我们可能要用我们无数公安干警无畏的鲜血来谴责我们的良心。
4、从战术层面。有人认为中国一线巡逻警察面对的危险火力不强,“什么警种佩什么枪”,转轮手枪对交巡警足够。即便遇到强悍匪徒,呼叫装备精良的特警处置就可以了。在军事战术上,对用兵很忌讳“添油战术”,而强调“集中优势”。国外的巡逻警察的实例中,许多警察在国家标准配备转轮手枪的同时,自费购买自动手枪,而且首选11.43毫米的大口径。我不知道中国的一线巡逻警察未来会不会遇到火力强悍的匪徒,但等待火力同样强悍的特警同行赶到的过程会不会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伤亡则似乎有肯定的答案。
总之,换装转轮手枪的决策者肯定不会有机会在实战中亲自体会转轮手枪的利与弊的,其设计者也同样在赢得诸多“第一”的荣耀后静候着实战的检验结果。我们呢?那些即将在一线中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批装备转轮手枪的警察们呢?难道就是为了采集一组或成功或失败的具有中国实战背景和经验的数据来证明这种换装的对错?
“转轮手枪作为警用时,要求命中罪犯后有足够的停止作用,穿透余能要小,尽可能的减少误伤,另外在特殊情况下还能发射防暴弹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从满足警用需求来看,我国新开发的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可谓是出手不凡。
该枪计划装备公安部门的特殊警种,供其在特殊环境中使用,是QSZ92式9毫米手枪的有力补充。全枪尺寸为197毫米×35.6毫米×125毫米,枪管长76.2毫米,瞄准基线长108毫米,全枪重840克。容弹量为6发,使用寿命超过3 000发。初速大约为300米/秒,有效射程50米,发射方式有单动和双动两种。
该枪主要由枪管、弹巢(转轮)、枪身、击发装置、握把和瞄准机构等组成,表面抛光并经过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整体结构性能优良,威力大,射击精度好,容易操作,美观大方,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安全性能良好。 其76.2毫米长(3英寸)的枪管既保证了该枪具备足够的杀伤威力,又使全枪长度适中,兼顾了携带的方便性。
弹巢为可换式6发转轮弹巢,以满足不同环境下对转轮手枪不同的使用要求。所以该枪既可发射DAP92式9毫米手枪弹,也可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国产9毫米低侵彻杀伤手枪弹,还可以发射声响弹,用于报警、向罪犯示警等,以及系列防暴转轮手枪弹药,如低侵彻型、穿障型、驱散型、非致命型等枪弹,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先不管这是不是王婆卖瓜,但能完全从警务的角度来思考一支手枪,这已经让我们可以感到欣慰一些了。特别是他可以通用92手枪弹,这可节省很多费用,而且保障了足够的威力。其他特种弹的使用,应该是很大的亮点。可是,不知道有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转轮手枪与这些弹药的匹配具有自动手枪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没有,难道92自动手枪装备警用弹不能够满足警察需求?一种枪械的大量装备难道比两种原理完全不同、使用差异很大的两种枪械的装备更经济?难道一条单一枪种生产线比新开发一条完全不同的枪种生产线更经济?难道工厂喜欢新采购工装、模具、检测设备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况且,一种枪械适应不适应实战,不是靠设计单位、设计师、试用单位的实验室状态的数据能够说明的,必须经过实战的考验。我不能理解的恰恰是这一点!我不知道一线警察拿到这种新鲜玩意儿的感受,我也不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实战的例子是不是全部不适合中国国情。可是,中国警察确实要在实战中检验转轮枪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确是不争的事实。
2、转轮手枪对养护的要求极低似乎也是支持换装者的理由之一。老馍头说他几个警察朋友认为什么枪到他们手里都是摆设确实是一种实际情况。中国警察,除了特警和防暴警等高备勤状态的警种,其他普遍缺乏对枪支的爱惜、尊重和养护。枪支的技术状况普遍不在良好状态。当然,用这些来作为装备转轮手枪的理由明显太上不了台面,但它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种难堪局面。不过,如果这也能算换装理由,我真的欲哭无泪。记得原来公安部有个口号:“向素质要警力,向教育要素质”难道,现在我们要向“低维护性”要“可靠性”和战斗力?
3、从政治层面考量,从自动手枪换装转轮手枪也是我们对未来治安状况的一种信心表白(且不论这种信心对不对)。从绝对技术层面看,转轮的装备对一线警察的持续火力是种倒退,而从政治层面可能结论相反。全球都在强调警察火力,而中国却对未来警察面对的危险情况充满乐观与自信。但愿这种粉饰太平的揣测是我的小人之心,否则,我们可能要用我们无数公安干警无畏的鲜血来谴责我们的良心。
4、从战术层面。有人认为中国一线巡逻警察面对的危险火力不强,“什么警种佩什么枪”,转轮手枪对交巡警足够。即便遇到强悍匪徒,呼叫装备精良的特警处置就可以了。在军事战术上,对用兵很忌讳“添油战术”,而强调“集中优势”。国外的巡逻警察的实例中,许多警察在国家标准配备转轮手枪的同时,自费购买自动手枪,而且首选11.43毫米的大口径。我不知道中国的一线巡逻警察未来会不会遇到火力强悍的匪徒,但等待火力同样强悍的特警同行赶到的过程会不会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伤亡则似乎有肯定的答案。
总之,换装转轮手枪的决策者肯定不会有机会在实战中亲自体会转轮手枪的利与弊的,其设计者也同样在赢得诸多“第一”的荣耀后静候着实战的检验结果。我们呢?那些即将在一线中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批装备转轮手枪的警察们呢?难道就是为了采集一组或成功或失败的具有中国实战背景和经验的数据来证明这种换装的对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