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务用车的发展状况
1978年,为提高公安队伍工作效率,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为一线民警统一配备了自行车,由此拉开了公安警务用车装备发展的序幕。80年代初期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警用车辆全部由公安部统一配给。当时全国警用车辆配给量仅为100余辆,车辆品种也只是北京吉普和"上海"小轿车。1983年,在社会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由于公安交通工具落后导致案件难以破获或影响破案的情况,公安部进口了500辆警用汽车,包括雪铁龙、尼桑和丰田等。1984年至1986年的三年中公安部共进口2000多辆汽车,大大加强了公安队伍的交通装备。1986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警用车辆使用逐渐走向市场化。
(1)
1986年,第一届全国公安警务用车展示订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我国警务用车供需双方首次以市场自由买卖的形式出现。参加这次订货会的厂家来自沈阳、石家庄、贵州、兰州、天津等地。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公安机关参加了此次订货会。第一届订货会共成交警用车辆约3000辆,主要车型是面包车。从此,警用车的使用逐渐走向市场化。
1987年,除了上一年曾参会的汽车厂家,订货会又加入了新厂家。最显著的特征是,该年度的订货会有许多吉普车厂商参加。这些厂家包括:仪征汽车改装厂、河北田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汽车改装厂、江西富奇汽车总厂等。
曾参与和组织过十几届全国警务用车展示订货会的公安部装备财务局有关人员说:"随着国家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警务用车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现在,我国的警用车从最初单一的面包车型发展为拥有各种车型。其中成品车包括桑塔纳、奥迪、捷达等,面包车有金杯、依维柯、全顺等,吉普车有田野、猎豹、北京吉普等,微型车则有昌河和长安。而且现在的车辆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以前一辆车只能跑三四年,现在起码能多跑两年。"
据悉,2000年全国警务用车展示订货会成交车辆共两万多辆。从80年代中期的车展成交量三四千辆,到如今的两三万辆,我国警务用车的市场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